声势训练助力培智学校学生多感官协调能力提高

刘颖

摘  要:音乐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美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智学校的学生由于大脑功能受到损伤,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都较差,他们往往无法真正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文章立足于培智学校学生实际,开发声势训练课程,探究具体的课堂操作模式和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多感官协调能力的发展,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声势律动活动感受音乐的魅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培智学校学生;
声势训练;
多感官协调能力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其中特别提出“要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音乐课程作为艺术课程,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唱游与律动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唱游与律动课程应重视音乐实践,发展音乐能力;
渗透康复理念,帮助融入社会。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类课程主要包含唱游与律动、架子鼓、空灵鼓、律动舞蹈、奥尔夫音乐等多种形式。作为培智学校的一线教师,笔者立足于探究培智学校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尝试运用声势训练开展培智学校音乐融合活动,促进了学生多感官协调能力的提高,为培智学校“五育”融合课程的发展助力。

一、声势训练的内涵及意义

声势训练是奥尔夫教学体系中独特的教学方法。如果说整个奥尔夫系统是一棵大树,那么声势训练教学就是这棵大树的根茎。声势训练是指教师带领学生利用身体动作发出声音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在具体的操作中,包括拍手、拍胸、拍腿、跺脚、打响指、身体晃动等多种声势种类,包含说、唱、奏、动、听、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

目前,培智学校多为中重度智力落后学生、自闭症、脑瘫、多重障碍学生。由于大脑器质性损伤,他们不仅在认知发展上存在障碍,甚至听觉、视觉、运动、触觉和语言等多种感官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在音乐活动中往往缺乏自信。声势训练活动以感知音乐为基础,让学生从简单的节奏模仿、动作模仿入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感知、表现、创造音乐,促进学生听辨能力、反应能力、记忆力、节奏感和音乐创造力等多感官协调能力的发展。

二、培智学校声势训练课堂模式构建

为了达成声势训练课程的培养目标,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习惯,构建了培智学校声势训练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含“创设情境,专注聆听—初步模仿,动作感知—流程提示,分解学习—闯关游戏,强化唱演—拓展创编,综合提升”五大教学环节。

1. 创设情境,专注聆听

音乐是视觉和听觉等多感官结合的艺术,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的情绪。因此,开展音乐课堂活动的前提便是创设情境,专注聆听。

教学环境应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室或生活场景,保证学生能够自由活动。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如在学习以“季节”为主题的歌曲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图片、观看视频、布置环境等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营造舒适、自由的音乐活动氛围,使学生能够卸下防备,充分放松身心。为了提升学生的感官功能,教师也可以通过到宽阔、舒适的活动场地锻炼、刺激学生对声音、色彩、图像的整体感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

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专注地聆听,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全身的细胞,使其更好地感知音乐,还能够使学生初步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提高听觉感受力和听辨力。

2. 初步模仿,动作感知

节奏感是音乐感知和音乐理解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语言帮助学生感知、记忆节奏。根据本节课需要运用的节奏类型选择或设计一些适合的模打练习。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做一边拍手、跺脚,一边根据节奏说出自己的姓名、动物名称等游戏活动,初步模仿,感知拍手、跺脚等节奏律动,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音乐节奏。

在专注聆听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歌曲有了初步了解,教师再通过示范演示、视频演示等方式呈现歌曲的律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模仿、感知动作,随着音乐进行律动。

3. 流程提示,分解学习

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说,通过完整演示学习的方式不能很好地达成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分解”的方式带领学生分段学习。例如,在一句歌词中可能包含拍手、跺脚、打响指等一连串的动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练习三组动作,再配合歌词进行动作强化、熟悉节奏,最后将几组动作整合起来完成一句歌词的律动练习。像这样,把一组动作按照先后顺序递进分解,按照节拍或段落先学习一部分内容,再学习其他内容,学生在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所学动作,再将整个动作流畅地展示出来。通过“任务分解”的方法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动作的记忆与掌握,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培智学校学生虽然专注力和记忆力相对不足,但是大多以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无论是学习节奏还是律动动作,运用恰当的图片、动画等流程提示能辅助学生掌握重点,强化记忆。学生学习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张提示图,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提示做出相应的动作,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

4. 闯关游戏,强化唱演

所谓闯关游戏,有“关”才有“闯”,因“闯”而有趣。闯关游戏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在“闯”中乐学,在游戏中生成、创造。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本节课学习的节奏和动作后,教师设计形式多样的闯关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节奏大师比赛、动作模仿比赛、歌曲表演接力赛等。通过设计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节奏与动作,可以让学生在闯关活动中深度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游戏学习的价值。如果选择的是带有歌词的歌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跟着歌词演唱,边唱边演,既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又增强了对歌曲的表现力。

5. 拓展创编,综合提升

为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设计“拓展创编”环节,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创造,改编或创编一些律动动作,并通过自身的感悟对音乐进行进一步表达,让学生以创编總结方式进行,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合作、创造。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的小乐器、生活中常见的可发出声响的小物件等,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选择,并通过合作讨论研究出想要展示的节奏与动作。在此环节,教师可以引导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稍弱的学生,让组内成员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生生互评,说一说哪个动作对音乐的表现更准确、形象,引导学生相互模仿,跟随乐曲进行表现。

通过“创设情境,专注聆听—初步模仿,动作感知—流程提示,分解学习—闯关游戏,强化唱演—拓展创编,综合提升”五大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手、眼、脑、脚等身体各部位、各感官进行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欣赏音乐,让“声音”和“动作”更有魅力,提高音乐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培智学校音乐教学开展声势训练的策略

1. 结合学生特点,选择合适歌曲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对于节奏欢快、情感丰富的歌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感受不同的节奏,体会不同歌曲的内涵,使学生在肢体动作的配合下感受不同的特点和内在元素,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结合课堂声势训练,教师在选择歌曲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有较强的节奏感。其次,音乐内容要丰富多彩,尤其是肢体语言丰富的音乐。节奏感强、内容丰富且肢体语言多的音乐,够帮助学生提高肢体协调性。对于培智学校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选曲,如结合季节或节日选择不同的歌曲,让学生在歌曲中了解不同的季节、不同节日所抒发的情感。对于培智学校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选择富有现代气息的歌曲,这种歌曲不仅有较强的节奏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教师将声势训练活动穿插在教学环节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听辨能力及对音乐的整体把握能力,还会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2. 巧妙设计活动,体验音乐律动

听觉体验能给人以直观的感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声势训练能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感受音乐,帮助学生感知、接触音乐,领略音乐独有的魅力。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拍手、跺脚、打响指等动作初步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表达。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一起聆听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再根据旋律和节奏的特点创编适合的声势律动动作。通过声势律动动作的学习和模仿,使学生更深刻感受歌曲中欢快的节奏,强化学生的听觉体验。

对培智学校音乐教学而言,对学生听辨能力的培养也是训练的重要部分。由于节奏训练比较枯燥,所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听、去练才是难点。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教师可以运用节奏接力的形式,从简单节奏到复杂节奏,从快速到慢速,从重到轻,以接力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节奏游戏,慢慢地加入不同速度的音乐,让学生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使学生通过点滴积累提高节奏感和模仿能力。

3. 学生探究为主,教师鼓励指导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创作的意识。结合培智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设置开放性和趣味性的学习情境,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听到这段音乐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想用哪一种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你能尝试用我们熟悉的声势动作来为这段歌曲创编律动吗?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鼓励学生尝试思考、合作探究。对同一段音乐旋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声势动作进行表达,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全身心地投入音乐课堂中。

4. 善用教学辅具,降低学习难度

培智学校学生自学能力有限,在掌握未知知识时,既需要教师的良性引导,又需要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自主探究。而恰当地使用辅具支持便是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例如,利用辅具杯子通过敲、拍、翻转等多样的变化,引导学生跟随音乐模仿,为学生构建出灵动、鲜活、极具生命力的课堂,使学生感受音乐课堂的趣味性,进而自主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促进听、看、说、模仿等多感官的协调性。

另外,多种多样的打击乐器也是进行声势训练活动的有效辅具。打击乐器种类多,音色也较为丰富。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打击乐器,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又能使学生感受歌曲的曲风和内涵,提高理解能力。

5. 开展趣味游戏,搭建展示平台

在声势训练课堂中,教师将音乐知识与游戏结合,便于开展进一步的音乐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律动动作并掌握节奏。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声音、动作的模仿进行游戏接龙,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以个人展示、小组竞赛等方式进行表演,还可以利用学校的社团、德育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和表演的舞台。将日常学习的律动舞蹈在活动中进行展示,促进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高。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实践性、生活性相结合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层次感知音乐作品,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声势律动在培智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与培智学校学生的健康发展规律一致。声势律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对于放松学生身心、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等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逐层递进的教学模式框架,更符合培智学校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特别是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先自主探索、再教师讲授的方式,更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思考。声势训练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渗透了康复训练的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康复水平,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改善了专注力、记忆力、多感官协调能力等问题,更好地弥补了培智学校学生的缺陷,真正实现教学与康复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青雯. 奥尔夫音乐在培智学校唱游律动课中的应用[J]. 文理导航(中旬),2020(10).

[2]石丽丽. 奥尔夫教学法在培智学校唱游律动课中的应用[J]. 百花,2022(2).

[3]王晓凤. 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智障学生节奏感[J]. 甘肃教育,2014(23).

推荐访问:声势 助力 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