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入法治思想的研究

魏 俊

(闽南师范大学,福建 漳州 363000)

法治思想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将法治思想最新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有利于实现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法治思想的最新内容深深地根植于时代的需求和实践活动,在内容上实现了法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法治历史与现实的融会贯通,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目标的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将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两方面意义。

(一)理论层面:法治思想是造就师生法治品格的重要抓手

师生法治品格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仅要做好大学生法治品格的培育,更要重视教师群体的法治品格培育[1]。实践表明,只有深入骨髓地信仰法治思想的教师,才能培育出信仰法治思想的学生。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把职业提升至事业的高度,形成依靠信仰来促进事业发展的内驱力。将法治思想贯穿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整个环节,让师生深刻体会我国在建设与建成依法治国伟大目标上的坚定,深刻理解我国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是以法治来保障个人梦想的实现与升华[2]。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庄严神圣的法律与生动的现实教学结合起来,营造出充满活力、充满激情的学习法治思想内容的氛围,着力培育师生的法治品格。

(二)实践层面:法治实践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鲜活素材

法治思想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精神弘扬的要求,高校思政课属于主阵地[3]。具有实践性的教学素材成为教学内容,无形之中就会增强理论课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在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当务之需就是提供具有现实感的学习素材。法治实践的历程足够长,实践例证足够多,正好可以作为思政课增强理论教学效果和实践教学的素材。法治思想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正是大学生最需要和最期待的教学内容。在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中,融入法治思想的内容,要结合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以真实的社会生活案例来丰富和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受法治思想的精妙与震撼,掌握法治思想和法治理论强大的实践性,体会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现阶段高校法治教育与思政课之间虽有了一定程度的融合,5门主阵地思政课都设置了法治教育的内容,在课程开设及考核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但总体上这种融合融入还有相当大的改进空间。

(一) 教学前进行内容上的系统设计,有侧重有区别地融入

在理论层面进行法治思想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需要进行教学前的系统设计,调整和整合现有教材体系中法治教育的课程内容。现阶段法治相关教育内容分散在5门思政必修课中。由于课程属性不相同、教研室不同、承担教师不同,所以每门课程关于法治思想的教学未能充分协调一致,出现重复,这样严重降低了学生对某门课程属性的认知。即使学生能分清这5门公共必修思政课,却分不清楚不同的思政必修课上讲的法治思想及内容上的区别,影响了学生对法治教育整体的理解。将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有侧重明显的标识、有区别地去融入。

(二) 厘清法治思想的逻辑理路,科学地设计融入内容

新时代法治思想的内容是在总结国家治理经验基础上做出的历史性经验总结,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指引,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家治理法治化宏伟蓝图的科学规划,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契合。《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文风朴实且生动,正适合高校思政课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大纲和授课风格节选编辑相关内容,建构能够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本质的教学内容。非主干讲授法治思想的思政课程,可以着重于法治思想实践进程的讲解,将法治思想实践进程中发生的代表性事件作为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侧重于改革开放期间的法治思想建设实践,以现实的、真实的、与时俱进的实践案例,增强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现实感、说服力,体现法治思想的广泛的人民性。非主干讲授法治的思政课程,可以着重于法治思想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的教学。法治思想的生成逻辑是思政课的理论遵循。思政课要想在培养时代新人上有所作为,就必须承接时代要求,彰显思政课程属性,凸显价值引领,才能符合法治思想的逻辑理路。

在实践层面进行法治思想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需要提炼教学案例并融入到实践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

(一)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高校经验

当前,很多高校依据本校思政课教学的传统做法和教研室在实践教学方面积累的经验,形成了诸多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的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把讲授、专题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一体”,配之研究和互动的“两翼”。其中,“一体”以重大社会热点为切入点,借助专家的智慧举办专题讲座、设置实践课时,全国范围内地组织与指导学生参与国情民意的调研活动。“两翼”的落实是思政课教师编写关于热点难点社会问题的各种相关的读本,引导学生参与编写与研究的过程,形成师生互动。有的高校探索出“问题链教学法”,实现思政课群策群力的创新教学,以常规常见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有的高校在思政课中采用“混合式”教学,即前八周线上加后八周课堂、辅以线下分为小班讨论的模式,将章节分解为若干个小视频,让学生随时随地想学就学,讨论带给学生课堂参与感与积极性,带给师生学习力与教学力的同向提升。有的高校设置了思政课“专题式教学+实践教学+理论讲授”的特色师范课程,获得学生和教师同行的盛赞。借鉴这些高校的经验,利用已有的教育平台,教师们需要共同努力,以集体智慧打造本校马院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和特色。

(二)传道授业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路径

高校思政课应以新媒体为载体,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将传道授业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化工具的引入与应用,丰富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手段。新媒体技术与喜爱新鲜事物的青年学子产生同频共振,拓展了实践教学内容的获取途径,线上、线下、小视频、音频、原著朗读、开放式小组讨论等形式增加了思政课的趣味性。根据不同的课程属性和融入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不拘一格,不断地进行探索,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4]。传道授业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传道授业式教学解决了基本概念和政治术语的解读之后,还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其中辩论和情景模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5]。除了思政课堂,还可以依托学校的资源,籍借专业上的可挖掘的特点,探索研究范围之内的课程思政展现方式,对思政必修课中法治思想的学习进行拓展。

总之,在理论层面进行法治思想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关于法律专业话语范式的基础性学习,做好法治思想的话语体系转换。在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融合,要充分理解与把握采取何种载体以及载体上的表现内容,根据高校已有的思政课建构基础和校园平台建设现状进行教学内容上的创新研究。

猜你喜欢思政课法治思政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社会科学家(2021年3期)2021-04-30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13期)2021-01-14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4期)2017-01-20

推荐访问:法治 融入 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