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内涵解读、逻辑探寻和价值探析

◎曹晓萌 郑晓寒

(1.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2.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呼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2],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将“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发展思想坚持并落实下去。巍巍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基因密码正是在于对“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思想的不断坚持和坚定发展,深入研究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指导党和国家未来前进方向,指明党和国家今后前行道路具有重要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提到党和国家事业“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历史经验和实践探索告诉人们这一问题的答案正是“人民”。“人民”这两个字在不同历史条件和具体现实情境下具有不同内涵解读。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庞大复杂体系中所涉及的关键概念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的重要主体,马克思从这一基本概念的阶级性角度出发,认为“真正的人民即无产者、小农和城市贫民”[3];
中国共产党从政治层面对其进行解读,赋予其更具时代特色和独有风格的诠释,认为“人民”一词涵盖了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4]在内的亿万中华儿女。由此,人民以其鲜明政治性成为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始终的关键词,并已经成为党中央领导人多次讲话中的高频词。“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铭记于心的核心价值理念,强调中心是人民,人民是主人,体现的是人民在党和国家事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深刻科学内涵,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解读和把握: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指引:发展为了人民

民生问题就是发展问题,提高人民大众的生活条件和质量,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多次提到人民一词,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5],对此,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推出和实施首先都是将人民二字放在心上,将人民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繁荣发展的首要考量和受众群体。在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和发展过程中,“发展为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重要理念和关键要义,任何有违人民意愿和利益的行为、措施都是价值取向和政治观念的扭曲。习近平总书记对从严治党举措和必要性的高度关注和多次强调,正是出于对“发展为了人民”这一理念的考量,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乃至每一位基层共产党员都要一心为民、严以用权,共同营造队伍内部良好清正的风气。

国家发展进步,为的是让人民在衣食住行上都能够获得真切踏实的幸福感。中国共产党为民谋福,满足人民各方面的需求,不仅使人民在物质生活需求上得到满足,从此不愁吃不愁穿,而且还建立起了一整套涉及就业、教育、医疗等的较为系统完善的体制,使人从出生到老都有切切实实的保障。除此之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国家推出系列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开设不同种类的文体艺术场所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上的多层次需求。发展为人民,中国共产党把人民这两个字牢记心间,不断为人民大众解决生活中最为直接和现实的各种诉求,让民众真正地过上具有更多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好日子。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关键途径:发展依靠人民

人民是创造历史最坚定和关键的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今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广大中国人民的实践探索和建设推进。在参观学习《复兴之路》系列陈列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新起点上,回忆过往峥嵘岁月,展望未来发展征程,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人民传递,在亿万中华儿女力量凝聚下,民族复兴梦最终会实现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他将中国梦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寄予亿万中华儿女,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双手来完成,共产主义事业的实现和推进需要借助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力量。唯物史观认为,只有人民才能在历史和实践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物质和精神上的丰富财富,由此可见,中国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人民大众,只有中国人民才是影响中国社会历史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的决定力量。

回顾往昔战争岁月,正是在党的正确坚定的指挥下,广大中国人民共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推进,开启改革开放新征途,顺利地走上了谋求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谋求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进入新时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在党的坚定正确领导下成为推动国家事业更上一层楼的鲜活动力,无论是在基层治理工作中,还是产业创新问题上,党始终坚持把民众的生活实践作为国家各项政策、措施制定的重要依据,认真听取和采纳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需求和意见。发展依靠人民,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智慧源泉和推动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力量是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再次展现光辉荣耀的必要路径。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最终归宿: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国家发展建设的事业是全国人民共同推进的伟大工程,国家发展建设的过程是国家公平分配劳动成果、人民共同享有劳动成果的过程,以人民为中心的最终归宿就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亿万人民来共同享有。共享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要求社会主义的发展果实人人都能够享受并拥有,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所强调和注重的发展理念。这一发展理念与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的核心理念一致,全面小康是把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中华儿女的小康,是不让任何一个中华儿女掉队的小康,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小康。在庆祝党成立百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人民宣告,一代代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砥砺前行,在中华大地上达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远大目标,实现了中华儿女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和渴望,这既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成功实践,也促进以人民为中心在新征途上的继续践行。

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这是为了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长期以来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笔下指出的跨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道路。“做大蛋糕”,是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经济社会沿着人们所憧憬的方向繁荣前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都发展壮大;
“分好蛋糕”,是指在把发展成果分给人民的同时,保障成果分享得公平、公正,让人民拥有并享受凭借自己双手创造的劳动果实。“分好蛋糕”是“做大蛋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对“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这一内涵的形象化、生动性表达。社会各方面矛盾的变化昭示着中国已经大跨步地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在新的层次上高度发展,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财富都实现了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中国人彻底走出了过去衣食不着、物资贫乏的艰苦岁月,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把蛋糕做大的发展目标,也正在践行着把蛋糕分好的责任使命。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要努力实现的崇高使命,只有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蛋糕”切切实实、公平公正地交到每一位中国人民手里,让人民尽可能多地享有自己的劳动果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才能得以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才能得以生动诠释。

任何具有科学性的思想观念都有其发展所必需的特定背景和形成逻辑,“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孕育和形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价值引导、中国民本思想的潜移默化和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实践探寻。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石

人类是创造社会历史和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揭示的重点,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得以确立巩固的理论基石和思想依据。马克思主义者不仅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实际存在的弊端和缺陷,揭露资本榨取剩余价值的本质和资本家们肮脏丑陋的面孔,并且作出了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想象和憧憬,认为未来社会必将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6]的美好社会。马克思认为人类幸福是个人穷极一生所要解答的重要课题,他在自己的中学毕业论文里就对此进行审慎思考,并且用深刻锋利言语写到,青年要以人类幸福为考量来进行将来人生发展中的职业选择,要“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7],而非找寻一份足以向他人炫耀的职业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也从侧面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所提出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政治理念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马克思对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地位的认可和尊重,对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明确界定和划分体现在他的诸多文献中。他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里提到,要抛弃、摧毁束缚人自我发展的宗教,认为现存的宗教无非是人自我异化的产物,是人幻想出来的虚假的太阳,这就要求人要意识到自身价值,进而看清和跳出约束人自身发展的现存制度,追求自我解放和现实幸福。正如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对以往唯心主义虚幻哲学进行猛烈批判,第一次较为系统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8],奠定了唯物史观重要理论的坚实基础,对此《共产党宣言》进一步提出要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发展指向。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唯物史观的相关著作论述,不仅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实的理论基石,也进一步坚定了党带领亿万中华儿女在新的长征路上共怀共产主义伟大信仰、共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实现强国梦想不畏风雨、不惧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二)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历史渊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发展至今具有众多意蕴深刻的思想理论,民本思想作为其中极具历史底蕴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瑰宝,不仅为人民在国家中占主体地位这一重要思想提供历史依据,而且演变发展为党各项工作坚守的内在价值理念。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作为治国安邦之策,其仁政的价值内核最早体现在《尚书》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重要论述中,强调民是国之根本。另外,民本思想也深刻体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名人名家的言论和著作里,孔子提出“以民为本”,孟子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将君比作舟、民比作水来突出民心向背之重要性,进一步强调百姓的重要性,等等。尽管传统民本思想随着新生产关系和激烈阶级斗争的演变而发展,但贯穿于其中的核心要义仍是强调相对于君主而言,民之于社稷之重。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实现了对中国古代传统意义界定上的民本思想的时代延续和发展。这一思想虽源于对古代传统民本思想的学习借鉴和深入研究,但却与之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一思想便不再具有传统民本思想根深蒂固狭隘的阶级性,相反,它在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跨越式传承。不同于传统民本思想所强调的仁政爱民是实现统治阶级目的的手段和扩大自身统治影响力的途径,“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立场和人民利益角度出发,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当家人是中国亿万人民,而不是其他什么别的阶级或群体。自党成立伊始,就代表着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维护着中国人民的权益,肩负着在建党百年新征程上承接中华民族以往创造的荣耀辉煌,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大跨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的历史责任和重要使命。

(三)党的百年探索历程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来源

在党史学习教育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感慨,中国共产党风风雨雨的百年“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9]。“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正是在党的百年探索实践中凝练而成的宝贵理论结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借鉴、吸收历届党主要领导人实践经验得出的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带领人民取得了多项事业的伟大胜利,这是属于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共同的胜利。正是看到了民众团结的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中,人们摸索找到了新的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正确道路,成功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人民自己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属于人民的新的历史征程,开启属于人民的新的历史时代,中国人民从这时便永远挺直腰杆站了起来,实现了人民自己说了算、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伟大历史转折。

党的百年砥砺探索历程同时也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摸寻探索历程。毛泽东从以往历史经验和现实革命实践角度出发,提出“为人民服务”这一重要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导向。在延安开办文艺座谈会时,毛泽东讲到文艺工作者在作品创作过程中要站准和认清自己坚守的立场和代表的利益,要站在人民立场、代表人民利益并努力去创作出为大众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优秀文艺作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邓小平结合当下发展现状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适时推出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壮举,由此,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了更高层次地提升和解放。基于对人民中心地位的重视,历届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将这一理论内涵进一步丰富,强调党所代表的正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利益,强调国家各方面事业的科学发展需坚持的核心理念正是以人为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所处地位和所担角色给予充分肯定,并结合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和时代发展课题,指出要将人民对幸福日子的憧憬作为共产党人自身长期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百年大党,解决了多年来难以解决的顽瘴痼疾,所依赖和凭借的正是对人民占主体地位这一重要论断的重视和发展。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习近平也进一步肯定中国共产党实现强党目标的根本出发点正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荣伟业要靠中华儿女携手来实现,正是在对“以人民为中心”重要理念的坚守下,我国坚持民主政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维护人民成为真正“当家人”的权利,走好新时代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依靠民众集体力量来焕发出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一)为打破历史周期律提供有益选择

新时代孕育发展新的理论和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在继承以往重要思想论述基础上被正式提出,这成为党打破历史周期律的有益选择和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就坚持“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这一思想,建党百年来,对这一思想的坚持和贯彻延伸发展为“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党和国家当前发展中的重要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一直将群众路线作为国家治理的根本工作路线,推行和发展民主实践,坚持和践行民主政治。具体体现在:

首先,“以人民为中心”坚定走的道路是民主道路,这是打破历史周期律的重点。20 世纪中叶,在与民主人士黄炎培谈及历史周期律时,毛泽东同志斩钉截铁地讲到,在长期摸索中我们找寻到一条能够使中国共产党、使中华人民共和国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全新道路,这条路正是新中国即将走上并坚持走下去的民主道路。实践表明,毛泽东的决策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是正确的。历经百年奋斗,在党带领下,我们由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摇身一变建立起了由人民来当家做主的独立国家,在民主道路指引下我国实现了人民生活向更高水平的大跨步,实现了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矗立起霓虹高楼的愿望,这无一不证明我国民主发展道路所彰显的制度优势和实践魅力。

其次,“以人民为中心”对党自我革命提出严格要求,这是打破历史周期律的保障。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基就是中华大地上的亿万人民群众,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推进国家繁荣发展、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期盼是百年大党坚守的初心。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建设工程,作为国家当前亟须推进的伟大工程,关系国家命脉和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从时代回答和历史经验上告诉人们,党是人民的党,要有刀刃向内的勇气和义无反顾的决心来进行自我锤炼和自我革命。对此,党对历史和人民作出庄严承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调“严”字是核心,是人们做好所有事的保障,也是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的百年大党并保持蓬勃生机的必要举措。正是有坚定的决心和勇气来进行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实现党内部队伍的整顿和肃清,实现政治生态的清朗,跳出盛衰兴亡的周期律,真正地成为一心向人民、一心为人民的党。

最后,“以人民为中心”坚守的是社会主义的伟大信仰,这是打破历史周期律的前提。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蓬勃生命力、伟大亲和力和强大感召力,成为风华正茂的百年大党并成功跳出和摆脱历史周期律,所坚守的正是科学社会主义信仰,这一信仰鼓舞成千上万被压迫的中国人民从自我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而为促进自身发展和实现自身幸福而奋斗。

(二)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动力支撑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作为党长期坚持和贯彻实施的执政要义,昭示党的初心和使命,成为为人民谋求美好生活的动力支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人民放在心中,并作为国家一切事业发展的优先考虑,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党未来制定路线和方针的重要原则,以此为依据来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由此,让人民过上所向往的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成为这一思想的内在坚守和题中之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发展出现阶段性新特征,昭示着社会主要矛盾和我国人民当下需求的转变和发展,这一重大判断预示着人民早已不满足于过去的物质文化需求,为“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理念的确立和巩固提供了必要条件和背景前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既包括充足的物质财富保障和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包含民主、安全、环境等在内的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生活需求,朝着更加广泛、更多方面和更高标准转变。对此,在2021 年学习和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生活水平和标准予以重点关注,指出我们不能允许在人民间出现一道贫富差距巨大的鸿沟,党和国家要从统筹社会全局角度来促进公平正义,将“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到党的各项行动中,不让这一思想形同空中楼阁,沦为简单口号。这深刻体现了在建党百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价值,这一思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内在联结、要义相通、一脉相承,体现我们党在特殊历史发展节点上承继百年党史,延续红色血脉的使命担当,成为百年大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上迈出时代新步伐、向下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奋进的力量来源。

(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助力支持

发展才是硬道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要想向前推进和发展,就离不开“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思想的助力支持。发展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关注的重点,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对这一问题进行长期地开拓研究、深入破解和丰富发展,尤其是国家步入关键发展阶段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党实践摸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这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关于发展问题的伟大构想,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底蕴。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的正确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代代中国人民终其一生所奋斗和推进的事业,“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发展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强调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互联结、内核一致、要义相通,为这一长远事业的顺利前行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和持续不绝的推动力。“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思想强调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要以不断满足广大人民对于美好、幸福、和谐生活的种种设想为目标,进而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民主政治清正廉洁发展、社会建设和谐发展、文化繁荣多样发展、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的远景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凭借亿万人民自身的奋斗和努力才能实现的伟业,每一个阶段性任务的达成都离不开“以人民为中心”重要理念的指引和助力,正是在这一发展思想的助力支持下,一个个小目标汇集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目标。

2022 年全国两会顺利召开,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历史和时代的发展也进一步阐明,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实践中所坚定的“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发展思想是科学合理、顺应大势的正确选择。党走过百年征程,始终牢记对人民的承诺和对国家的誓言,顺应时代和历史发展大势,将“以人民为中心”这一要义铭记于心,切实贯彻在党和国家前进事业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扎进人民事业的土壤并努力开出使人民幸福满足的花朵。总而言之,以人民为中心,继承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延续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夯实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顺利推进百年伟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价值导向,民族复兴伟业和国家发展大业归根到底是要响应人民的呼唤、依靠人民的力量才能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中心剪掉和中心无关的作文小学高年级(2022年9期)2022-10-17《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3期)2017-06-21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5期)2017-03-04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论坛(2016年11期)2016-05-17

推荐访问:探析 探寻 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