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技术意识形态论的生态解读

罗玉萍,马 可

(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技术不只是中立物,它本身承载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功能。技术的意识形态是在工具理性的异化下产生的,工具理性的异化使得为人服务的技术反过来控制人自身,技术不仅仅是改造自然的工具,还被用来统治和奴役人。而这种统治与奴役又是通过技术制造虚假需求、施加额外压抑来实现的。工具理性、虚假需求、额外压抑所组成的技术的意识形态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同样造成了生态危机。

技术的意识形态化是工具理性和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来源于工具理性思维模式对于外在世界的漠视。而资本主义制度通过技术改造自然的手段,把工具理性反生态的思想模式转化为现实的反生态力量。

(一)工具理性是反生态的思维模式

在马尔库塞这里工具理性被称为技术理性,他认为,技术理性是一种思维模式,它从繁复多样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各种统一的概念,使之成为各种各样可以进行数学计算的符号,从而建立科学理论,方便人对自然世界进行操纵和控制。这种技术理性只关注客观世界中抽象出的概念,忽视客观世界的本质特征,只关注人如何去掌控自然,而忽视对自然本身价值的关怀。

现代技术理性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盛行的时代,这个时代被马尔库塞称之为前技术理性阶段,在这个阶段,形式逻辑作为一种抽象的认识论,它只追求人理性思维上的无矛盾性,从而表现出对包括自然在内的外部世界的忽视:“在这种形式逻辑中,思想对它的对象漠不关心。无论对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也无论它们是属于社会的还是自然的,反正它们已成为同一组织、计算和推论的普遍规则的附属物。”[1]118在这种理性模式下,一切外物皆为我所用,不能被我所用的都是无意义或者是无价值的。漠视自然的思想根源在此诞生。这个阶段,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和科技的不发达,人类并不具备真正的影响自然的能力。因此,在结合了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后,前技术理性才真正转化为控制自然、奴役自然的技术理性,技术理性的反生态性才具备了现实化的可能。然而,这种可能性的真正实现还需要资本主义制度的推动。

(二)资本主义制度为工具理性提供了现实力量

在人类具备了技术理性这种思维模式和发达的科学技术之后,实际上还需要资本主义制度这样一种社会体系,让科学技术对自然的改造和人的现实利益挂钩,真正地让每个处在这种社会制度中的人自发地按照工具理性的指导去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获取利益,从而影响自然。

资本的内在逻辑只关心如何从自然世界中的材料中获取交换价值,实现资本的增值,并不关心外在世界的内在价值,这与上文提到的工具理性的内在逻辑是相互契合的,这就是二者能相互结合的本质原因。在资本制度当中,资本的增值来源于两个方面:自然物的使用价值和活劳动凝结而成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发达的科学技术允许资本快速且大量的从自然物中获取使用价值,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利润完成资本的积累。因此,在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如何从自然当中获取经济利益成为人的唯一的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仅仅成为资本增值的工具,它的其他功能,诸如提高人类总体生活水平的功能就被忽视了,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诸如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由于无法带来经济效益,在发展过程中就会受到很大阻力。因此,表面上看资本主义制度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际上它只推动了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科技的发展,并且忽视这种科技对环境的负面效益,甚至资本会阻碍真正促进生态健康的科技。然而,资本主义的统治者却往往有意的隐藏这些事实,用科学技术为自己的统治做辩护,把人类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等同,科技发展和资本发展逻辑等同。科学技术就这样演变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它遵循利益优先的原则,指导人们无节制的利用自然、破坏自然,从而成为一种现实的反生态力量。

综上所述,科技的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工具理性统治人类理性世界的必然表现,工具理性的反生态性正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推动下转化为现实的反生态性,科学技术成为资本积累和维护统治的工具,它接下来通过制造虚假需要和施加额外压抑来实现资本对人和自然的进一步控制。

人类从自然世界中诞生,本身受到自然的制约和规范。随着科学技术的极速发展,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从自然界摄取资源的效率越来越高,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自然界应当更容易地满足人类的需求,人也理应能够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现实却是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愈发紧张,人对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史无前例,并且这种破坏似乎成了大多数人漠不关心或者是默许的行为。这实际上就是因为虚假需要造成的人与自然对立的加剧。

马尔库塞认为的人的虚假需要,是一种为了特定社会利益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种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不是人类根本需要的满足,并不能促进人类辛劳、贫困的减轻。虚假需求来源于发达工业社会大量生产需要大量的消费来平衡,然而,如果人仅仅满足根本需要,根本不足以消费过量生产出的产品,这种社会必然创造出大量的虚假需求来促进人的消费。同时,这种虚假需要的满足,也让人遗忘了自己的根本需求,获得了一种虚假的满足。因此,虚假需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消费促进经济不断发展,同时造成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二是模糊阶级对立,把资产阶级的需要强加给民众。

实际上,在人本身内在的真实需要里,总体上是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在技术不发达的农业社会中,人较为直接的生活在“自在自然”当中,对自然有种朴素的依赖情感,总是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山清水秀”等愿望,这就是从自然中能够尽可能多地持续获取资源并保持自然原本模样的生态需要。这种生态需要内含在马尔库塞所说的人的“真实需要”当中的。而在发达的工业社会当中,人们越来越多地生活在由技术打造的“人化自然”当中,与自在自然的交流当中插入技术这一媒介,对于自然的依赖就被替换成了对技术的依赖。这样,技术的意识形态更容易塑造出“虚假需要”并强加于人。如上文所说,技术的意识形态为资本主义的运行服务,显然是具有资本主义反生态性的,这种反生态性通过“虚假需要”扩大到每个人身上,造成人与自然对立的进一步加剧。

本是资产阶级为了自身利益所造成的与自然的对立的需要,却移植给了个人,造成一种人类与自然对立的现状;同时,资本主义社会借助对自然的统治实现对人类的统治。“在现存社会中,越来越有效地被控制的自然,已经成了扩大对人的控制的一个因素:成了社会及其政权的一个伸长了的胳膊。”[2]128发达工业社会借助“技术”这一意识形态,使人类被控制在这种虚假需求构成的生活方式中,沉迷在这种虚假的娱乐和满足所产生的虚假的幸福感中,对于自然的关注就减少甚至消失了。虚假需要代替了人类对于生态的需要,使得生态保护的观念很难在大众那里流行,人与自然的对立问题更难解决。

马尔库塞在《爱欲与文明》中认为,人的心理中的爱欲在非压抑状态下是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的结合。生命本能就是人对生命保存的本能。死亡本能追求的是寂灭,是一种破坏性和毁灭性的追求。在早期人类历史当中由于生产资料的极度匮乏,人们不得不联合起来应对匮乏,而这种联合以人的爱欲受到压抑为基础才能形成。这种压抑被马尔库塞称之为基本压抑。然而,在发达工业社会,人的生产力极大提高,生产资料也丰富起来。匮乏消失,但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压抑仍然存在,是资本主义社会为了维护统治和阶级利益所进行的压抑,这种压抑被称之为额外压抑。

对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的概念我们可以进行生态视角的丰富:人的生命本能中有保存自然的欲望,而死亡本能中有破坏自然的欲望。人的一切生活行为是必然以自然的存在为基础的,人对生命的保存过程当中离不开对自然物的保存:这是保存自然的欲望,对生态的需要;人的死亡本能当中的破坏性和毁灭性中也包含着对自然的破坏和毁灭,这是一种毁灭自然的欲望。在非压抑的状态下人的生命本能支配着死亡本能,因此,总体上保存自然的欲望仍然控制着毁灭自然的欲望。然而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建立在为了维护统治而不断进行额外压抑的基础上,这种情况下生命本能不断被压抑,死亡本能不断释放,导致了生态需要的压抑,人与自然的对立。

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生态需要的压抑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具理性否定生态理性。发达工业社会的工具理性是追求效率并以效率为原则对人进行统治的,工具理性很大程度上是否定生态理性的。资本主义把对自然无限制的索取与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相关联,宣称为了经济的发展“不得不”付出一定的牺牲,这种牺牲被“合理化”“科学化”。例如在现代,发达国家把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行为披上“全球化”的外衣。

2.虚假自由难以满足生态需要。技术造成的自由是一种虚假自由,是“一种统治形式”。在这种假象当中,人们并不具备满足生态需要的自由。技术社会给了人选择的自由,却限制了人选择的范围,限制在利于资本主义社会运转的选择当中。这种被设定好范围、基于虚假需要的选择并不能使人的生态需要得到满足,正如马尔库塞所说,“自由选择主人并没有使主人和奴隶归于消失”[1]8。而人在物欲的商品需要当中重复选择,人与自然的对立难以消除。

3.技术意识形态化抹杀了人的生态向度。技术意识形态侵入人的生活世界,通过各种新闻、教育、娱乐等媒介宣传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压抑着人的心灵,塑造了“单向度”的社会和“单向度”的人,每个人都不再具有生态向度,只顾眼前的利益和物欲的满足,同样也不会萌生不利于资本主义运行的生态意识。同时,在这种自由被限制,人的意识被操纵的社会,民主选举并不一定真的能保证社会的正确发展方向。正如“赞同法西斯制度也可能符合民主程序”[1]101,被额外压抑的民众的民主选择也可能导致人与自然的进一步割裂。

实际上在生态问题愈演愈烈的当下,生态保护思潮也稍有崛起,有一些人尝试唤醒人们生态环境意识,但在被技术意识形态控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思潮也是零散的、无力的。

综上所述,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主要来自心理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不仅仅是技术批判,是更本质的社会批判,在这种批判里我们能汲取到生态批判的营养。在当下,用马尔库塞的技术意识形态论来分析生态问题仍具有一定的价值,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

(一)避免技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化

马尔库塞技术意识形态理论对技术的批判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追求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必然是反生态性的。因此,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文明不仅仅要保证技术的改革和创新,还需要制度变革。马尔库塞在探讨人的解放时提到:“为了适合解放的要求,就必须建设一种新技术:技术的转变同时就是政治转变,但政治变化只是到了将改变技术进步方向即发展一种新技术时,才会转化为社会的质的变化。因为现存技术已经成为破坏性政治的一个工具。”[1]193马尔库塞把技术转变和政治转变看成同一件事,我们不讨论这种观点的论证是否充分,但是可以看出技术的转变是必然离不开政治的支持。我们要想发展以生态为导向的技术,必然要建立与保护生态相契合的制度,这样技术才有成长的土壤和空间。

马尔库塞认为,有两种具有不同自然观的社会形式: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把自然看成无价值的利用物、以损害自然的方式利用科学技术的社会,而与之相对的是把自然看成独立的自由发展物,以保护自然的方式利用科学技术的自由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下的技术的意识形态并不是技术本身所造成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在其特定的自然观下,为了自身利益引导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使用方式所造成的。“技术总是一种历史社会工程:一个社会和它的统治利益打算和对人和物所做的事情都在它里面设计着。”[3]106我们要避免技术的负面效应,首先要以生态价值和生态理性为指导,去创造新型的“生态技术”。马尔库塞的“自然解放”需要我们以生态的方式利用技术还自然自由,从而达到自由社会,达成“人的解放”。

(二)促使社会和人的“多向度”化

生态建设不仅需要依靠制度建设和技术转变,还需要社会观念的转变,正如马尔库塞所说,资本主义社会造就了“单向度”的社会和人,不利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生态建设的推进。我们要促使人的“多向度”化,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生态向度”和“经济向度”并重。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资本主义必然导致生态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只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石。实际上保护自然就是保护经济,因为经济发展离不开大自然为人类生产生活所提供的资料,所以生态问题就是经济问题。在生产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物质享受,还要有生态保护意识,两个向度的同时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能保证人的健康发展,塑造“多向度”的社会和多向度的人。

2.摒弃“虚假需求”造成的盲目消费主义。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要在供给方面遏制过度生产,同时也要遏制虚假需求造成的盲目消费主义。我们应当倡导一种理性消费的观念,让消费回归人真实需求的满足,促使人寻求高级的享受,追求更高级的精神享受,社会发展才能生态化,可持续。

(三)警惕生态问题的意识形态化

在本文中讨论的“生态”是一个价值概念,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的“生态”是以人的视角做的价值判断,有利于人类发展的叫做“生态”,不利于人类发展的叫做“反生态”。所以,生态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问题,是以人的利益为基础来探讨的,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即人的解放。一是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摆脱自然必然性的束缚,二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下建立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

实际上,无论技术发展还是生态保护,二者都是为了摆脱自然对人的束缚。但都不能仅仅在这里止步,“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进一步在社会关系上理解技术和生态,才能正确地发挥技术和生态的作用,实现人的解放。然而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者总是过多地强调技术和生态在前一方面的意义,而有意无意地用技术或生态问题做掩护,忽略其在社会关系方面的意义。同时,资本把技术或生态问题“无害化”,纳入资本运作的逻辑当中,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促进它们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它们划定了上限,让其只能在自然生命的发展方面发挥作用,从而规避了可能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阻碍了社会关系的进步,也阻碍了人的解放的实现。马尔库塞发现了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片面利用并被资本主义统治拿来做掩护的问题,因此提出了技术意识形态化的观点,做技术批判和社会批判。

在生态问题成为全球性难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的当下,资本主义也开始涉足生态保护领域。我们不否认资本对技术的极大推动作用,所以我们也不排除资本在将来会对生态保护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要警惕的是生态是否也会同马尔库塞所分析的技术一样被意识形态化、被片面的利用,从而遮蔽生态问题的实质,为资产阶级统治做庇护?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警惕。

猜你喜欢技术理性马尔库塞工具理性“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1期)2020-05-20新时期高校治理模式及其优化设计——基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1期)2020-02-23马尔库塞对新人本主义伦理学的贡献道德与文明(2016年6期)2017-02-21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年5期)2017-02-13责任伦理:变革时代的伦理探索理论导刊(2017年1期)2017-02-10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3期)2017-02-06科技异化: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直接动因人民论坛(2016年25期)2016-09-28从德国表演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戏剧之家(2016年14期)2016-08-02学前儿童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1期)2016-01-28从《单向度的人》解读马尔库塞的社会传播观新闻传播(2015年12期)2015-07-18

推荐访问:意识形态 马尔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