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利用研究——以南充市的高校为例

何晶晶 张春和 范小青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61005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大红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力度,弘扬红色文化,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1]。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挖掘红色资源里蕴含的优质德育基因,通过继承与创新,使其充分发挥育人作用,这既是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根本要求,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文化建设,对社会文化教育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极为重要[2]。红色资源作为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灵魂和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精神支柱,在高校育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多重价值。

(一)红色资源是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价值源泉

红色资源蕴含的艰苦朴素、团结奉献、爱国拼搏等红色精神,为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育人基因和价值源泉,在高校教育者的共同引导下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将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而培育他们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奋斗者和实现者。特别是在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和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多种文化思想、道德观念、价值理念产生前所未有的碰撞,例如西方的“个人主义”与中国的“集体主义”、“新自由主义”与中国强调的“和为贵”“天人合一”等思想,使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的状况。因此,高校以立德树人为使命,依托当地红色资源,讲好当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以优良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激励自我,从而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从认知上、情感上、行为上真正认同红色资源蕴含的宝贵精神,从而预防大学生思想出现偏颇和混乱。

(二)红色资源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来源

高校校园文化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利用红色资源来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渠道,从而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实践素材和精神源泉。例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抗洪抗疫精神、奥运精神等不同时期的红色精神,都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的精神的延续与升华。在党的号召下,各大高校深挖红色资源里蕴含的优质育人基因并以星火之势遍及全国,这为当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大量切实感人的育人素材。通过将这些素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行动中,不仅有利于弥补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内容的不足,为高校营造奋发向上、爱国爱党等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有利条件,而且能够为国育才铸魂,从而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红色资源是搭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的物质支撑

红色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将游览、展示、讲解、现场体验与实践教育有效结合,增强实践教学的体验性。从而使他们在参观、游览、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环境熏陶和感染,提高思想觉悟,在实践感悟中获得的知识是更令人记忆深刻的”[3]。红色资源的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如伟人遗迹、遗物、纪念馆、丰富的文艺作品等,这为搭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提供物质支撑。以红色资源为载体,让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平台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引导和激励学生深入实践、走进历史,切身了解和感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不仅拓展了思政教育的方法,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研究红色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了解红色资源,能提升学生对红色资源里蕴含的精神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增强红色资源的时代性与实效性。

为了切实了解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对红色资源的利用情况,本文以南充市高校为例,在查阅众多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主要原因,从而提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红色资源的路径。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红色资源存在的问题

南充市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比如朱德、罗瑞卿、张思德、张澜等伟人故居,有升钟寺起义纪念馆和战斗遗址、顺泸起义遗址和纪念碑,以及南充市烈士陵园、阆中市红军烈士纪念园等。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南充市高校积极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红色资源的融入意识不断增强。但是,这些独具特色的红色资源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为巩固现有成果,并取得进一步的成效,还需要加强问题意识,找到亟待提升的地方。

1.融入内容不充分、不平衡

第一,融入内容不充分。首先在红色资源的挖掘和研究方面,目前南充市除各级党史研究室以及西华师范大学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外,几乎没有其他专门研究南充市红色资源的机构[4];
其次就课程内容而言,南充市的红色资源丰富且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素材,然而,由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单一,使大部分老师没有对红色资源蕴含的内涵和精神进行深入分析,因此在授课时缺少挖掘和拓展。除此之外,教育者在利用红色资源开展课堂教育时,容易过多地关注其历史革命精神而忽略其现实意义,且较少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得课堂的讲授显得“老生常谈”,因此无法让大学生真正领会到红色资源蕴含的精神内核。

第二,融入内容不平衡。首先就南充市高校而言,由于各大高校的办学层次有高有低,培养人才目标有所差异,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政课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文化宣传、实践基地合作等方面的情况也相差较大;
其次就南充市某一高校而言,在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物质、制度、精神建设三个方面存在不平衡的状况,多数高校思政课堂主要依赖公共课,很少与专业课相结合。除此之外,由于经费等原因制约了学生实践课程的开设,使得高校思政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完善全面。

2.融入过程不完整、不深入

第一,融入过程不完整。首先在学生社团建设方面,南充市高校虽都有文化社团,但多数是以国乐社、艺术团等为主,学生社团鲜有组织管理有序、活动形式多样的红色社团,缺乏大学生自发组织的有关红色资源的团体机构;
其次,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方面,南充市高校都会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比如志愿者活动、学雷锋活动、思政讲座、唱红歌等,但是活动形式单一老套,总是延续往年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缺少创新,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活动效果,红色资源的利用缺乏创新性。

第二,融入过程不深入。首先,南充市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红色资源的方式还主要是依赖思政课堂教学,对红色资源的考察也流于形式;
其次,南充市的高校都有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基地、观看红色影视、听思政大讲堂等多种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但这些形式往往局限于对红色资源的表面感知;
最后,南充市的高校虽然在校园海报、校园广播中有关于红色精神和时政热点的内容,但是体现不突出、不充分且很少实时更新。

3.融入效果不理想、不全面

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入红色资源能够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代、新形势下进行文化建设的新办法、新途径,是响应国家对高校思政建设的号召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南充市的高校重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但融入效果不理想、不全面。首先,高校对红色资源的挖掘不充分,学生接触到红色资源的渠道大多数依赖思政课堂,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印象大多停留在表面,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不深刻,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校园红色文化活动过程中大学生的参与性不强,缺乏积极性。其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而社会上的一些负面现象和国外涌进的一些社会思潮容易干扰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信仰,比如当大学生所学习的革命文化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矛盾时,部分大学生就会对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怀疑,甚至对红色等字眼出现排斥、抵触的心理,这无疑给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红色资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党的十九大以来,南充市各大高校在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分析其原因,可从主体、内容和课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1.主体维度:相关部门对红色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认知不到位

高校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部门对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红色资源的意义认识不清,思想上不重视。比如,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侧重于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培养,对于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虽然有彰显和发展,但是彰显的内容单一、不够有创意,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不够好。而一些高校在开发红色资源过程中,通过设计红色文创产品、建设数字平台等新颖的方式,不仅能够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方式,而且能够提高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2.内容维度: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彰显不到位

红色文化资源蕴涵的理想信念、价值信仰、意志品格、道德情操等,更多地表现为人们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5]。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因此将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渗透于这些方面并自成体系。高校对红色资源的利用大多数是依靠课堂讲授,且思政课教师也是循规蹈矩地进行授课,没有在思政教育的特质、育人规律、评价标准等方面下功夫,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不明显。其次,南充市高校开展了很多现场的体验式教学,但是开展过程中大学生大多数是走马观花式地体验,没有深刻去感悟红色资源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品格,更多的是娱乐性和观赏性,现场教学过程中缺乏插入感悟发言、思想反馈等环节,红色文化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其育人价值也没能很好地彰显。

3.课程维度:红色资源融入课程体系建设不到位

根据中央对学校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高校应该将红色资源包含的精神内核渗透到所有的课程教学之中,做到课程全覆盖,不单单是思政课堂,还有专业课程教学中。然而,除了西华师范大学之外,南充市高校很少有将红色资源融入课程教学系统的创新设计,思政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学,缺乏“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专业课程很少融入思政内容。目前,南充市高校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学习多停留在表层和碎片化的阶段,抑制了大学生继承、发扬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仅靠高校的纯课堂教学,还不能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红色资源。只有通过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体会,才能真正领会到红色资源蕴含的精神内涵,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意识,南充市高校即使开展了相关实践活动,但学校缺乏系统的规划,红色资源的教育还未形成体系。

高校是推动红色资源利用、传承的重要力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充分释放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以更加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形式传承红色资源的价值取向,不断创新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从而丰富校园红色文化的内涵、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明“知”——以知为先 贯穿始终

知是一切学习的根本,红色资源包含着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将其合理、全面地整合到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再通过多媒体等技术使其栩栩如生,从而做到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例如,在大学里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系列活动时,可以引进朱德、张澜等民主革命家、罗瑞卿将军、张思德的故居等作为教学资源,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前提下,灵活地采用积极的思想引导,通过“于知、于心、于行”来实现对红色资源蕴含的红色精神的认知与传承,“于知”即“听进去”,通过思政大讲堂、红色历史故事、革命先辈座谈会等形式,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学生熟悉、喜欢的形式呈现红色资源,通过这些方式使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让大学生最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带给自己的精神力量,让红色精神入耳,并从中获得深刻感悟和启示,只有“于知”才能实现“于心”和“于行”。

(二)设“意”——以意导人 持之以恒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当地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意象,代表着整个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精神风貌。因此,设“意”体现在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客观物质环境和虚拟网络环境下的“双重环境”建设。

首先,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打造可观、可感、可触的校园红色物质环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6]。斯坦福法学院第一任校长乔丹也说过,校园内“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知道体面和诚实”[7]。高校应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资源,使它们在引导和推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通过红色宣传栏、食堂电视红色栏目、红色校园标语、红色标志性建筑等展示红色文化,并实时进行更新,从而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让大学生在浓浓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中感受到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有力的精神感召力。

其次,高校应开展红色网络文化建设,用红色文化占领校园网络文化的制高点。通过网络宣传主旋律和红色精神,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如充分运用报刊、网络、电视、微信、微博等传媒手段,以新的观点、新的思路、新的技术装备、新的内容和形式,将红色资源生动地展现在大学生面前,还可以开发设计既有时代特点又有感染力、吸引力的“红色资源”软件,构建“红色资源”网络文化,占领网络文化阵地,让高校师生可以在网站上轻松找到红色资源。从客观物质环境和虚拟网络环境建设出发,让全校师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感知红色文化所带来的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三)立“行”——以行为本 实践体验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红色资源最根本的目的是要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实践体验,将红色资源里所蕴含的“精”“气”“神”实实在在地融入到社会实践中,达到大学生“零距离”感受“红色情境”的目的,让大学生在这种情景中追寻“红色记忆”,从而增强红色精神育人的实效性。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推进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高校可以结合当地红色资源里的红色题材小说、戏剧、电视剧、电影等文艺作品,鼓励学生成立专门的、有组织的红色社团,通过开展红色专题讲座、邀请革命前辈讲述革命故事、开展红色主题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来“讲好红事”,让红色作品从不同方面生动展示丰富的历史事迹和历史人物,激励师生传承红色精神;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唱红歌活动,唤起红色记忆,从而升华灵魂;
也可以将红色经典故事搬上荧幕,鼓励学生自创、自导、自演,让红色经典再现,从而“演好红事”。通过“讲”“唱”“演”让红色精神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其次,红色资源覆盖全国各地,高校应该加强与当地红色资源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开展校外教育教学实践,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大学生进行参观,同时也可以鼓励大学生担当讲解员,给学生或者游客讲解当地红色文化,育人育己相结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开展走“红色革命之路”等实践活动,不断地汲取和传承红色精神,并使其最终成为学生心中的理想信念和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8]。

(四)创“新”——以新引人 推陈出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入红色资源的形式也应该不断创新。

首先,各高校应突破所谓的“综合型”“应用型”“国际型”的办学目标,在建设红色校园文化过程中,结合红色精神追求自己的办学个性,培养具有个性的人才[9]。因为每个学校的办学宗旨、发展目标有所差异,因此弘扬的红色精神也各有侧重。比如师范类院校应该侧重于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等精神的培养,理工科院校提倡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军校类高校加强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培养。这样在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就显得各有特色,从而极大地发挥红色精神在各大高校里强有力的感召力和感染力。

其次,高校可以将红色资源融入音乐、美术教育中,通过提取红色资源里的育人基因将其融入音乐和美术教学和创作中,用紧贴时代的艺术语言来呈现红色资源里蕴含的精神内涵,让红色基因通过音乐、美术特有的魅力在新时代展示出来,从而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红色资源的方式方法。

最后,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将红色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起高校红色资源库并突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传统与科技的结合、红色精神与当代精神的结合,在丰富主题、挖掘精神内涵、拓展教育功能等方面下功夫,使红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比如高校可以组织师生实地参观红色文化VR体验馆,可以依托网络打造网上展示馆将当地红色资源与高科技元素融合,师生可以通过VR等技术,实现远程、实时参观红色革命遗址、欣赏红色文艺精品,从多维度、全方位体验红色文化,全景再现当地红色革命进程中璀璨的历史瞬间。

猜你喜欢南充市校园文化红色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南充市滑坡灾害易发性区划与评价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1年1期)2021-07-22有惊无险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3期)2021-03-15全省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训班在南充市嘉陵区举办四川蚕业(2021年3期)2021-02-12田间趣事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0年10期)2020-10-20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34期)2020-06-08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9年11期)2019-11-22

推荐访问:南充市 高校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