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谢辉强

(海南大学今朝书院,海南海口 570228)

2019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以QQ、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B站等为主体的高校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较2021年12月增长1919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1]。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工作方式和工作途径的变化,更多的是对教育主体的思维方式、话语体系和交流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目前,各种形式多样的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的生活、学习和行为方式。以QQ、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B站等为主体的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彼此交流、获取资讯、休闲娱乐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教育者借助新媒体平台,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还可以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有效交流,提升其明辨是非的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2],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而言,要提升高校网络思政的影响力,关键在于如何深入、有效、便捷的运营和管理好相应的新媒体平台。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建设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网络内容和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高校大学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中强调 “网络舆论工作是在思想宣传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推进网络新媒体建设;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一文中指出,要提升运用网络、引导舆论、网络评论以及增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能力;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
“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020年5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加快构建高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要 “加强网络育人,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联合度,切实发挥新媒体平台对高校思政工作的促进作用。

(二)高校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建设是拓宽思政教育的新途径

高校传统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中讲究双方的在场性,师生无论是在课堂互动上,还是课后交流上,彼此都受到时间、空间的约束。在借助新媒体搭建的网络思政平台框架下,老师和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做到随时随地沟通交流、传递知识和答疑解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般一名思政课老师负责多个班的学生,思政课老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往往比较难做到与学生一对一交流。而在网络思政平台上,思政课老师除了传统授课方式外,还可以借助网络思政平台向广大学生发送课堂延展内容,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反复地通过平台进行学习,有困惑之处还可以及时与思政课老师沟通联系。因此,网络思政平台可以让思政课老师较容易实现一对多的教学目标,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具精准性,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思政教育阵地固化、覆盖面窄的痛点,较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三)高校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建设是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新手段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极大丰富,在形式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区别于传统思政教育 “老师讲述,同学认真听” 和 “课本学习” 的单一方式,网络思政新媒体教育不仅侧重于文字、图片的展示,更加注重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融合,将这些新媒体内容融入课堂思政教学之中,课堂内容从单一走向多元,由平面走向立体;
借助互联网海量的信息,思政课老师可以随时丰富授课过程中的例证,选取大学生喜欢的时事热点,用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3],起到发挥吸引、感染、引导大学生的作用。

同时,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下高校思政教育已从线下逐渐过渡到 “三微一端” ,即微博、微信、微平台和客户端。传播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基本可分为四种:一是以文字、图片为主的图文类,如微信、微博、论坛贴吧;
二是以音频为主的语言类,如得到、喜马拉雅、荔枝FM等;
三是以海量视频资源为主的视频类,如爱奇艺、腾讯视频、B站;
四是以交互式直播为主的直播类,如抖音、快手、映客直播等。这些形式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许多高校仍将重心放置于报纸、广播、校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平台上,即使开设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但对这些新媒体平台开发和利用不尽如人意,部分高校使用新媒体平台仅是自娱自乐,缺少思政元素,体制机制不健全,栏目内容死板,形式缺乏吸引力、互动性较低,具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度不够紧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平台融合不够,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认识不到位,缺乏运用网络新媒体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平台和主体在逐渐变化,教育内容与大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等问题,仅是向学生单方面地灌输相关内容,而缺乏换位思考和创新意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有待提升;
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平台的运用还不够娴熟。当下,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和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受到当代大学生的热捧,这些平台不仅趣味性浓、时尚性佳,且知识性、交互性强,然而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运用这些新媒体平台时多数还是以说教式的方式进行传播,未能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直播、聊天、互动等形式来进行教育,缺乏借助新媒体平台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技能。

(二)高校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机制还不够完善

1.部门繁多,且各自为政

当前,高校内部包括学校和各学院的学工系统、党团系统、宣传系统、思政课老师等都有各自的思政教育新媒体平台,他们往往只是根据本部门的工作安排进行内容输出,很少进行交流合作,高校内部也没有一个协调部门,未能整合各级各类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造成思政教育水平和质量良莠不齐,难以实现高校网络思政平台协同育人的合力。

2.管理体制未全面有效

全面高效的运营管理体制是建设和运营好高校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的关键,然而大多数高校在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的管理还不够完善。

一是在制度上部分高校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大多还处于负责人向执行者发布发文、运营、维护指令,未形成日常运营的制度模式,导致无章法可依;
部分设立审核机制的团队,也存在机制死板固化问题,如内容输出时需层层审核,但往往出现审核机制不顺畅,内容从编辑好到推出需要1-2天时间,因而丧失时效性;
还有部分平台未设有突发处置制度,一旦出现重要的舆情事件,不能及时有效地补救。

二是在运营团队管理上还存在人员流动量大、缺乏稳定性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平台日常运营和维护主要依靠学生,学生一方面受学业任务、寒暑假期和娱乐生活等因素影响,导致运营的时间极不稳定;
另一方面,因人员不稳定导致团队的专业性难以提升,虽然新进入团队的同学已经经过一两年的培训和学习,在内容制作上、思维理解上都会有较大的提升,但学生因升学、就业等因素,迫使团队需要不间断地培养新的成员,周而复始,运营平台陷入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的困境。此外,部分高校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运营团队日常管理较为松散,各部门设置未能结合实际需求,以至于部门之间 “忙的越忙,闲的越闲” 的情况出现,且平台运营者经常闭门造车,把握不住主体的实际需要,很难发挥稳定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最终使得很多新媒体平台沦为 “僵尸号” 。三是运营管理团队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高校中除了思政类网站和校级的官方平台是以专职老师运营为主,其他平台阵地基本上处于一两名老师指导、监管和审核,学生群体兼职运营的模式,同学们主要负责平台的日常运营和维护。但由于同学们未受过专业的实操培训,日常工作行为随意性较大,因此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其一是捕捉热点信息能力不足。面对热点事件或重要节日,学生团队难以及时、快速、准确地做出相关反应,缺乏 “借东风” 来进行网络思政的思维。其二是产出内容理论高度不够。与其他平台相比,网络思政平台最大的特点在于思想指引性,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融于高校师生生活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但部分平台由于运营管理学生团队无法将理论理解透彻,因此产出的内容多数仅仅停留在表面。

3.内容输出不定期且交互性差

高校网络思政平台可在各个时段进行内容的推送,但较少有平台可以做到固定一个时间节点进行内容输出,且平台经常在寒假和暑假断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用户的黏度。究其背后原因,目前大多数高校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实际运营者均为学生群体,他们不是专职人员,经常因学习、考试、生活等因素影响内容输出,以至于多数平台不能定期定点的更新。新媒体平台最重要的特性是交互性和及时性,及时的参与感是建立受众和平台之间用户黏性的重要契机点,但目前大多数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仅仅完成了内容推送,却忽略了推送后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不能形成及时的交互,久而久之,用户势必大幅减少。

(三)高校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输出的内容吸引力不足

1.内容同质化严重,缺少原创精品

高校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大多处于发展初期,基本都没能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定位和发展路径,大部分内容的产出仍停留在各部门的工作记录,多数平台只是简单的 “模仿” “跟风” 和 “趁热点” ,内容同质化非常严重。究其背后原因,主要在于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定位不清晰,不了解大学生用户的真正需求,很少有策划的精品原创作品。

2.内容产出滞后,脱离大学生实际生活

一方面,高校网络思政平台以输出内容聚焦时事热点的方式来吸引和引导大学生,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平台内容更新滞后,无法吸引用户的关注、认同,且难以实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共鸣、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从而让平台逐渐丧失了吸引力。另一方面,部分平台输出的内容严重脱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很多机械式的政治说教和艰深的理论灌输,内容单调晦涩,未能将思想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3.内容展现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在网络思政大背景下,各高校普遍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移动客户端等,但许多输出作品形式贫乏单一,难以吸引学生兴趣。当下,随着5G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短视频越来越受年轻人的追捧,然而,高校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大多仍是图文内容的输出。因为相对于图文而言,短视频往往需要一个团队进行制作,输出一期精品节目需要耗费许多人力、物力,图文形式的制作则省事得多,所以,大多数高校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还是采取图文形式进行输出,从而丧失了形式上的新颖性和吸引力。

当下高校网络新媒体平台建设要坚持 “主动积极、正面引导、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 的方针,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运用好新媒体等工具,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新媒体平台的有机融合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积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平台的融合是时代赋予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新使命,运用网络平台对高校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原本时间、空间的限定,不断丰富、完善了思想内涵,进而促进高校思政工作提效增值。目前,全国各高校涌现出大量优秀的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者,他们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网络思政课教学和宣讲,较好的将高校思政教育和网络新媒体平台有机融合了起来。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徐川老师打造微信公众号 “南航徐川” ,定期推送网文,单篇阅读量达 “10万+” ,网文《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更是受到年轻人热捧,他的课堂经常是 “一座难求” ,甚至有同学从其他高校赶来 “蹭课” ;
郑州大学周荣方被誉为 “有魔力的思政课教师” ,其网络思政课火爆全网,一天点击量便超过4000万次;

“复旦美女教授” 陈果借助网络平台,将晦涩难懂的哲学理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风格传授给学生,让更多的高校学子喜欢上了哲学课。此外,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运用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时还应把握原则方向,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网络平台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二)切实完善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平台的管理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4]一个良好的网络思政环境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加强和完善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平台管理机制显得尤为必要。

1.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建立完备的新媒体平台管理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且制度作为团队管理的重要基石,是团队成员行动的准则。因此,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始终将校园意识形态工作置于重要的位置,主动把握宣传舆论的主导权,强化指导,建立健全 “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各院系共同参与” 的工作机制,协力推进工作,全面提升执行力。换言之,高校通过建立完备的新媒体平台管理制度体系,不仅可以加强党对于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层层落实各项具体责任,还可以畅通信息共享渠道,整合网络思政新媒体资源,促进各平台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 “1+1〉2” 的效果,从而提升网络思政新媒体的聚合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共同促进学校网络思政新媒体的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在新媒体备案审批方面,学校对新媒体平台实行审批制度,各新媒体平台需在学校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运营,并实行年度检查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新媒体平台及时取缔注销;
在新媒体信息发布与管理方面,各新媒体平台在发布各高校工作最新动态、重要公告和网络思政相关的重要材料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按照 “三校三审” 的发布程序,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在管理新媒体平台时,各级新媒体平台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如发生舆情危机时,应主动正面回复,积极疏导,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建立完善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

国家关于规范网络平台运营的法律法规日益成熟,基本可以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遇到危害社会公众安全、扰乱社会治安、威胁个人利益的事件时从严处理,绝不姑息。目前,各大平台运营公司出台日常运营规范细则,如:腾讯公司实行《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等运行条款,对网络平台健康、有序运营起到重要作用。从各高校层面来讲,学校对新媒体平台实行分级管理机制,校级新媒体平台由学校宣传部等主要部门统筹负责,二级新媒体平台由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管理第一责任人,严格遵循 “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 的原则,不断完善工作队伍,强化新媒体平台的管理。此外,各高校可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以及设立完备的审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切实维护好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从而更好地开展网络育人工作。

3.提高管理水平,打造专业运营团队

高校要不断加强网络思政平台的管理运营,必须打造专业运营团队,提升管理水平,并与传统的思想政治队伍形成合力,多管齐下,不断助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

一是网络思政平台的管理与运营团队不仅要加强政治素养,注重理论知识学习,而且要不断进行技术学习与升级,逐渐形成一支政治站位高、理论学习扎实、懂网络会技术的专业网络思政运营团队,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网络平台相结合,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二是需建立一支专业理论知识和管理能力过硬的监督管理队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不起眼的小事都有可能发酵成大的舆情事件,造成不可逆的影响。高校网络平台众多,不可控因素较大,学校在管理网络平台同时,还需重点打造一支舆情监管队伍,在日常工作中一旦发现有隐患,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对违规的网络平台及时进行整改。

三是网络思政平台运营团队要定期开展培训,精准掌握各类新媒体技术,时刻把握大学生潮流风尚;
定期推送和策划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和活动,避免出现 “东打一枪,西打一炮” 的情况。此外,加强运营平台与用户之间的黏性,凸显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交互性、时效性的特点;
实时关注用户的反馈,常态化分析平台数据,定期对推出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总结,不断优化平台。

(三)全面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新媒体平台内容质量水平

其一,牢牢把握高校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传播规律,大力弘扬核心价值观。平台输出的内容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传递时代正能量。

其二,兼顾输出内容的数量和质量。目前,许多网络平台输出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部分平台为获取更多用户的关注和流量,娱乐化作品偏多,即 “在泛娱乐化环境下,学生日常被各种娱乐样态的信息刺激着,愉悦着,对知识和成长的需求被一时感官的快乐与满足所取代”[5],有待产出更多高质量的思政作品。因此,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融于高校的各个层面,既可结合国家政策方针,又可展示校史校情,亦可表现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优秀个人事迹等,并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到每一个作品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三,要充分吸收流行元素,增强作品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给人以单调、枯燥、晦涩等刻板印象,网络思政平台为解决以上固有印象,可以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容的同时,了解大学生用户的需求,积极探索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采用流行语言,推出生动有趣的符合大学生审美的高质量作品,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其四,要善于捕捉热点话题,巧用议程设置。众所周知,热点话题从不缺少关注,网络思政平台在生产内容时应紧紧结合热点时事、重大节日和热点话题,将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和感兴趣的话题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如此,不仅有不断变化的新鲜素材,还可以吸引更多大学生的关注,展现网络思政平台紧跟时代潮流的活力。

综上所述,高校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无疑是当下和未来开展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窗口,它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品质等,帮助新时代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新媒体平台还可以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较好地展现出来,通过鼓励大学生参加 “青年讲四史” 等主题演讲比赛、深入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开展革命红歌比赛等活动,在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再将活动宣传到更多的人群当中,从而影响辐射更多的大学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思政政治内容内容回顾温故知新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政治不纯”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主要内容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推荐访问:试论 高校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