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提纲1(完整)

硕士论文提纲第1篇摘要3-4Abstract4-5第一章绪论8-151.1官方语言多语制国家的研究现状8-121.2本文研究对象的说明121.3数据资料来源12-131.4基本思路和操作方法13-15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硕士论文提纲1,供大家参考。

硕士论文提纲1

硕士论文提纲 第1篇

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一章 绪论 8-15

1.1 官方语言多语制国家的研究现状 8-12

1.2 本文研究对象的说明 12

1.3 数据资料来源 12-13

1.4 基本思路和操作方法 13-15

1.4.1 基本思路 13-14

1.4.2 操作方法 14-15

第二章 官方语言多语制国家类型划分 15-21

2.1 官方语言均为国内主要民族母语 15-16

2.2 官方语言为本土语言及原宗主国语言 16-18

2.3 官方语言为原联盟通用语和区域语 18-19

2.4 三种类型国家的总况 19-21

第三章 官方语言均为国内主要民族母语的国家 21-30

3.1 官方语言的法定排序 21-23

3.2 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 23-27

3.3 两种排序比较以及制约因素分析 27-30

第四章 官方语言为本土语言及原宗主国语言的国家 30-58

4.1 原宗主国语言推广政策 31-36

4.1.1 英、美语言推广政策 31-33

4.1.2 法兰西语言推广政策 33-34

4.1.3 葡萄牙语言推广政策 34-35

4.1.4 西班牙语言推广政策 35-36

4.2 本土语言法定排序在前的国家 36-49

4.2.1 官方语言的法定排序 36-37

4.2.2 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 37-47

4.2.3 两种排序的比较及制约因素 47-49

4.3 原宗主国语言法定排序在前国家 49-55

4.3.1 官方语言的法定排序 49-50

4.3.2 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 50-54

4.3.3 两种排序情况对比及制约因素 54-55

4.4 官方语言为本土语言及原宗主国语言的国家语言排序总况 55-58

4.4.1 原宗主国语言在前的原因 55-56

4.4.2 语言法定排序的总体情况 56-58

第五章 前苏联的俄语地位问题 58-67

5.1 前苏联的语言政策 58-59

5.2 俄语为官方语言的原成员国 59-61

5.2.1 俄语地位的变化 59

5.2.2 语言使用情况 59-61

5.3 非俄语为官方语言的原成员国 61-66

5.3.1 俄语地位的变化 61-62

5.3.2 语言使用情况 62-66

5.4 俄语在独立出去的前苏联成员国的地位问题 66-67

第六章 结语 67-69

6.1 本文研究及结论小结 67-68

6.2 有待深化研究的课题 68-69

参考文献 69-75

致谢 75-7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6

硕士论文提纲 第2篇

摘要 3-4

Abstract 4

目录 5-6

第一章 绪论 6-9

第一节 研究现状 6-8

第三节 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8-9

第二章 单音节否定副词概述 9-28

第一节 原古代汉语中的否定副词的发展演变 11-19

第二节 原近代汉语中的否定副词的发展演变 19-26

第三节 现代汉语中的否定副词的发展演变 26-28

第三章 双音节否定副词概述 28-35

第一节 “不”类双音节否定副词 28-29

第二节 “未”类双音节否定副词 29-30

第三节 “无”类双音节否定副词 30-31

第四节 “没有”、“毋庸”及其他 31-32

第五节 双音节否定副词形成动因分析 32-35

第四章 否定副词的分布及功能变化 35-55

第一节 古代汉语否定副词的分布及功能变化 36-42

第二节 近代汉语否定副词的分布及功能变化 42-48

第三节 现代汉语否定副词的语体分布及功能变化 48-55

第五章 结语 55-57

参考文献 57-60

致谢 60-61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61

硕士论文提纲 第3篇

摘要 6-7

目录 9-11

第1章 绪论 11-21

1.1 选题背景与研讨意义 11-12

1.1.1 选题背景 11-12

1.1.2 研讨意义 12

1.2 国际外研讨综述 12-19

1.2.1 公司管理构造实际 12-14

1.2.2 委托代理实际 14-17

1.2.3 股权构造与公司管理关系实际 17-19

1.3 研讨思绪 19-20

1.4 研讨办法 20

1.5 创新点 20-21

第2章 NASDAQ 上市公司股权构造与公司管理 21-26

2.1 NASDAQ 上市公司股权构造 21-23

2.1.1 股权构造特点 21-22

2.1.2 股权构造构成的缘由 22-23

2.2 NASDAQ 上市公司管理特点 23-25

2.2.1 无效的独立董事制度 23-24

2.2.2 完善的股权鼓励制度 24

2.2.3 健全的经理人市场 24

2.2.4 活泼的公司控制权市场 24-25

小结 25-26

第3章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构造特点剖析 26-43

3.1 上市公司实践控制人特点 26-34

3.1.1 自然人所占比重高 26-27

3.1.2 实践控制人世的制衡关系少 27-30

3.1.3 持股方式单一 30-32

3.1.4 实践控制权集中 32-33

3.1.5 强化控制权的方式单一 33-34

3.2 上市公司的股权散布特点 34-42

3.2.1 股权散布情况 34-36

3.2.2 次要股东类型 36-42

小结 42-43

第4章 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成绩与股权构造 43-56

4.1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成绩的表现 43-45

4.1.1 上市以前饱受质疑 43-44

4.1.2 不按方案运用募集资金 44

4.1.3 发行人股东频繁 44-45

4.1.4 上市后公司业绩变脸 45

4.2 上市公司外部管理特点 45-50

4.2.1 运营权与一切权别离水平低 45-47

4.2.2 “董监高”成员家族特征分明 47-49

4.2.3 独立董事制度不完善 49-50

4.3 上市公司管理与股权构造缺陷剖析 50-55

4.3.1 股权过度集中 50-53

4.3.2 家族化的人事布置 53-54

4.3.3 管理构造与股权构造不婚配 54

4.3.4 缺乏无效的内部管理 54-55

小结 55-56

第5章 完善公司股权构造与公司管理的建议 56-65

5.1 完善公司股权构造与管理构造的着力点 56-57

5.1.1 注重制度创新 56

5.1.2 坚持维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不受损害 56

5.1.3 对上市公司违规守法行爲零容忍 56-57

5.2 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构造的建议 57-59

5.2.1 “一股独大”成绩 57-58

5.2.2 完善股权构造的建议 58-59

5.3 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构造的建议 59-63

5.3.1 上市公司控制权波动机制 60-61

5.3.2 上市公司外部管理 61-62

5.3.3 中小投资者维护机制 62-63

小结 63-65

结论 65-66

参考文献 66-69

致谢 69

硕士论文提纲 第4篇

摘要 8-9

Abstract 9-10

1 前言 11-18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3

1.1.1 研究背景 11-12

1.1.2 研究的目的 12-13

1.1.3 研究的意义 13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5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1.2.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14

1.2.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15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6

1.3.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 15-16

1.3.2 农业经济效益贡献度的研究 16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6-18

1.4.1 本文创新 16-17

1.4.2 本文不足 17-18

2 研究基础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18-21

2.1 农田水利建设的内涵 18

2.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 18-19

2.3 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19-20

2.4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概念 20-21

3 黑龙江省农田水利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 21-26

3.1 黑龙江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发展历程 21-22

3.2 黑龙江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发展现状 22-23

3.3 黑龙江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3-26

3.3.1 水利方面投资不足,制约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23

3.3.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年久未修、损毁严重 23

3.3.3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率低 23-24

3.3.4 工程管理体制薄弱,责任不明确 24-26

4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与农业经济效益定量分析 26-45

4.1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评价农业经济效应影响因素权重 26-32

4.1.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6

4.1.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26-29

4.1.3 量化指标的选取 29-30

4.1.4 判断矩阵的构造与计算 30-31

4.1.5 影响因素排序及结果分析 31-32

4.2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水库和堤防工程对农业经济效益影响的定量分析 32-44

4.2.1 数学模型 32-33

4.2.2 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33-41

4.2.3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41-42

4.2.4 黑龙江省水库与堤防工程对农业经济效益贡献度 42-44

4.3 本章小结 44-45

5 结论 45-46

致谢 46-47

参考文献 47-5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0

硕士论文提纲 第5篇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6

引言 10-11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16

1 研究中的有关概念 11-12

1.1 心理健康 11

1.2 情感态度 11

1.3 ARCS动机模式 11-12

2 理论基础 12-13

2.1 积极心理学 12

2.2 建构主义心理学 12-13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6

3.1 国外研究现状 13-14

3.2 国内研究现状 14-15

3.3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不足 15-16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 16-20

1 问题提出 16-18

1.1 教育改革的需求 16-17

1.2 情感态度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17

1.3 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17-18

2 研究假设 18-19

3 研究意义 19-20

第三部分 调查研究 20-27

1 学生情感态度调查统计 20-23

1.1 调查对象 20

1.2 调查方法 20

1.3 调查结果 20-23

2 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调查统计 23-25

2.1 调查对象 23

2.2 调查方法 23

2.3 调查结果 23-25

3 调查结果 25-27

3.1 情感态度调查结果 25-26

3.2 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调查结果 26-27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27-38

1 情感态度实验研究 27-34

1.1 研究目的 27

1.2 研究方法 27-31

1.2.1 被试 27

1.2.2 实验设计 27-28

1.2.3 实验材料 28-31

1.3 结果分析 31-33

1.3.1 实验组和对照组情感态度的组内差异比较 31-32

1.3.2 实验组和对照组情感态度的组间差异比较 32

1.3.3 实验组和对照组英语成绩差异比较 32-33

1.4 结果讨论 33-34

2 心理健康访谈 34-36

2.1 研究目的 34

2.2 研究方法 34

2.3 结果分析 34-36

2.4 结果讨论 36

3 总讨论 36-38

3.1 学生英语成绩讨论分析 36

3.2 学生情感态度讨论分析 36-38

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 38-40

1 结论 38-39

2 建议 39-40

第六部分 不足与展望 40-41

1 不足 40

2 展望 40-41

参考文献 41-44

附录 44-47

致谢 47

硕士论文提纲 第6篇

摘要 5-7

目录 10-13

第1章 绪论 13-20

1.1 前言 13-15

1.1.1 研讨背景 13-15

1.1.2 研讨目的与意义 15

1.2 研讨内容 15-20

1.2.1 本文研讨剖析思绪与框架 15-16

1.2.2 论文采用的研讨办法 16-18

1.2.3 本文的组织构造 18-20

第2章 我国 B2C 购物网站的概略及在线评价的引见 20-29

2.1 我国 B2C 购物网站的"概略 20-25

2.1.1 电子商务以及 B2C 的定义 20-23

2.1.2 我国 B2C 购物网站的运营现状与市场格式 23-25

2.1.3 本文 B2C 购物网站的研讨对象 25

2.2 B2C 购物网站用户在线商品评价的情况 25-29

2.2.1 在线商品评价的定义 25-26

2.2.2 商品评价的分类与构造 26-27

2.2.3 研讨 B2C 购物网站商品评价的范围及意义 27-29

第3章 B2C 购物网站商品评价的效应研讨的实际根底与文献综述 29-41

3.1 商品评价效应的根本定义 29-30

3.2 网络购物信息抓取技术的开展及文献综述 30-31

3.2.1 中文网络信息抓取技术的开展历程 30-31

3.2.2 中文网络信息抓取技术的相关文献综述 31

3.3 在线口碑效应实际与从众效应实际 31-34

3.3.1 在线口碑实际 31-33

3.3.2 从众效应实际与综述 33-34

3.4 网络购物在线评价信息的效应研讨实际及文献综述 34-41

3.4.1 购物网站用户商品评价研讨的特征选取 36-37

3.4.2 购物网站用户在线商品评价研讨的技术和办法 37

3.4.3 本论文所用的研讨办法与技术 37-38

3.4.4 购物网站用户在线商品评价效应研讨的文献综述 38-41

第4章 B2C 购物网站数据信息的采集与要素量化 41-57

4.1 网络信息抓取技术和工具的开展 41-44

4.1.1 常用的网络信息抓取工具 41-44

4.1.2 网络信息抓取工具的选取(MetaSeeker) 44

4.2 B2C 购物网站在线商品评价信息和征询信息的抓取 44-51

4.2.1 B2C 购物网站在线商品评价信息的构造 44-47

4.2.2 B2C 购物网站征询信息的构造 47

4.2.3 B2C 购物网站在线商品评价信息和征询信息的抓取进程 47-51

4.3 B2C 购物网站在线商品评价信息和征询信息的要素量化 51-55

4.3.1 京东商城在线商品评价信息的要素量化 51-54

4.3.2 京东商城征询信息的要素量化 54-55

4.4 本章小结 55-57

第5章 B2C 购物网站在线信息的初步剖析 57-82

5.1 网络购物用户的区域散布、会员等级以及消费品牌的研讨 57-67

5.1.1 网络购物用户会员等级以及消费才能省份散布剖析 57-61

5.1.2 不同等级网络购物会员用户对手机品牌的购置状况 61-67

5.2 网络购物用户的征询、购置行爲以及对商品停止评论等行爲规律研讨 67-79

5.2.1 网络购物用户征询、购置、评价工夫特征 68-72

5.2.2 网络购物用户征询与购置行爲关系剖析 72-73

5.2.3 网络购物用户购置行爲与在线宣布评价行爲的关系剖析 73-75

5.2.4 在线评价信息购置与评价工夫差的多元线性回归剖析 75-79

5.3 本章小结 79-82

第6章 B2C 网络购物用户商品评价效应的相关实证研讨 82-113

6.1 网络购物用户在线评价和征询信息的关注焦点研讨 82-96

6.1.1 因子剖析实际引见 82-84

6.1.2 在线评价信息的因子剖析 84-89

6.1.3 征询信息的因子剖析 89-96

6.2 在线评价信息对销售量的影响 96-109

6.2.1 根本变量的定义与描绘以及相关的根本假定 97-99

6.2.2 在线评价信息对销售量的影响 99-106

6.2.3 本节小结 106-109

6.3 本章小结 109-113

第7章 B2C 网络购物用户商品评价的效应研讨的总结及前景预测 113-118

7.1 本文的研讨结论 113-115

7.2 依据研讨后果给网络商家提出合理的建议 115-116

7.3 本文的创新之处 116

7.4 本文的缺乏之处以及进一步研讨的方向 116-118

参考文献 118-127

附录A 127-130

致谢 130-132

硕士论文提纲 第7篇

致谢 5-6

摘要 6-7

目录 8-9

一、绪论 9-19

1.1 研讨的背景及研讨意义 9-11

1.2 研讨现状 11-17

1.2.1 现场测量法 12-13

1.2.2 数值模仿法 13-17

1.2.2.1 基于天文信息零碎的数值模仿办法 14-15

1.2.2.2 基于陆地模型的数值模仿办法 15-17

1.3 次要内容和创新点 17-19

1.3.1 次要内容 17-18

1.3.2 次要创新点 18-19

二、 网箱阻流作用水槽实验和实际根底 19-27

2.1 网箱的阻流作用实验研讨 19-24

2.1.1 无底方形网箱流场散布的水槽实验 20-22

2.1.2 单片网衣流场散布水槽实验 22-24

2.2 网箱受水流作用力的计算办法 24-26

2.3 本章小结 26-27

三、 数值办法 27-33

3.1 湍流模型 27-29

3.2 多孔介质模型 29-30

3.3 多孔介质模型系数确定 30-31

3.4 边界条件与网格划分 31-32

3.5 数值计算 32

3.6 本章小结 32-33

四、 模型的验证 33-38

4.1 单片网衣的模仿验证 33-35

4.2 无底方形网箱的数值模仿验证 35-37

4.3 本章小结 37-38

五、 方形网箱流场和颗粒物沉降模仿 38-48

5.1 方形网箱的流场数值模仿与剖析 38-43

5.2 颗粒物在方形网箱流场中沉降数值模仿 43-47

5.2.1 方型网箱流场中的"颗粒物沉降模仿 44-46

5.2.2 密度、外形对颗粒物沉降迁移的影响模仿研讨 46-47

5.3 本章小结 47-48

六、结论和瞻望 48-50

6.1 结论 48-49

6.2 瞻望 49-50

参考文献 50-54

作者简介 54

硕士论文提纲 第8篇

致谢 5-6

摘要 6-7

ABSTRACT 7

目录 8-11

第1章 绪论 11-18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7

1.2.1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5

1.2.2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研究现状 15-17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7-18

第2章 ±1100kV特商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 18-37

2.1 换流站避雷器布置 18-20

2.2 避雷器参数确定 20-29

2.2.1 参数选取原则 20-22

2.2.2 参数计算 22-29

2.3 换流站设备的过电压水平 29-32

2.3.1 交流侧设备的过电压水平 29-30

2.3.2 直流侧设备的过电压水平 30-32

2.4 换流站设备的绝缘水平 32-37

2.4.1 基本原则及方法 32-33

2.4.2 设备绝缘裕度的选取 33-34

2.4.3 交流侧设备绝缘水平 34-35

2.4.4 直流侧设备绝缘水平 35-37

第3章 多端柔性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 37-60

3.1 换流站避雷器布置 37-39

3.2 避雷器参数确定 39-46

3.2.1 参数选取原则 39-41

3.2.2 参数计算 41-46

3.3 换流站设备的过电压水平 46-54

3.3.1 系统参数 46

3.3.2 交流侧设备的过电压水平 46-49

3.3.3 直流侧设备的过电压水平 49-54

3.4 换流站设备的绝缘水平 54-60

3.4.1 基本原则及方法 54

3.4.2 设备绝缘裕度的选取 54-56

3.4.3 交流侧设备绝缘水平 56-58

3.4.4 直流侧设备绝缘水平 58-60

第4章 ±1100kV特商压直流换流站避雷器布置方案讨论 60-66

4.1 避雷器布置方案及绝缘水平 60-64

4.2 避雷器布置方案比较 64-66

第5章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避雷器布置方案讨论 66-72

5.1 避雷器布置方案及绝缘水平 66-70

5.2 避雷器布置方案比较 70-72

第6章 结论 72-75

参考文献 75-79

作者简介 7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79

硕士论文提纲 第9篇

摘要 3-5

Abstract 5-7

第1章 绪论 12-36

1.1 研究对象 12-29

1.2 研究现状 29-33

1.3 研究方法 33-35

1.4 研究重点及简称凡例 35-36

第2章 《道行》及同经異译本繁词“是”的对比 36-70

2.1 “是”字判断句的结构形式 36-44

2.2 “是”字式判断句结构成份 44-53

2.3 “是”字前的修饰成分 53-61

2.4 繋祠“是”的来源 61-65

2.5 后置于宾语的繁词“是”位置前移 65-69

2.6 小结 69-70

第3章 《道行》及同经異译本人称代词对比 70-97

3.1 第一人称代词 70-80

3.2 第二人称代词 80-90

3.3 人称代词的複数形式 90-95

3.4 小结 95-97

第4章 《道行》及同经異译本词序对比 97-131

4.1 疑问代词作宾语的位置 97-109

4.2 疑问代词作定语的名词短语的位置 109-113

4.3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後置 113-114

4.4 介宾短语位置的燮化 114-122

4.5 “谓语+主语”句式位置的变化 122-125

4.6 介宾短语中的宾语前置 125-126

4.7 受事宾语前置於动词 126-127

4.8 兼语前置於主语 127-128

4.9 称呼语插入句中 128-130

4.10 小结 130-131

第5章 《道行》及同经異译本比较句对比 131-176

5.1 平比句对比 131-146

5.2 差比句对比 146-164

5.3 极比句对比 164-170

5.4 比字句的发展 170-174

5.5 小结 174-176

第6章 《道行》及同经異译本句式结构对比 176-209

6.1 附加成份的"发展 176-180

6.2 複句的发展 180-206

6.3 单句扩展成複句 206-208

6.4 小结 208-209

第7章 附录 209-247

7.1 《道行》及同经異译本中部分词匯比较 209-236

7.2 利用同经異译校勘《道行》 236-246

7.3 小结 246-247

参考文献 247-254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254-255

后记 255-257

硕士论文提纲 第10篇

摘要 5-6

Abstract 6

第1章 绪论 9-17

1.1 课题背景 9-12

1.1.1 研究的缘起 9

1.1.2 研究背景 9-12

1.2 研究价值 12-14

1.2.1 理论价值 12-13

1.2.2 实践价值 13-14

1.3 研究思路和基本方法 14-17

1.3.1 研究思路 14-15

1.3.2 研究的基本方法 15-17

第2章 文献综述 17-26

2.1. 研究现状 17-20

2.1.1 国外研究 17-18

2.1.2 国内研究 18-20

2.2 概念界定 20-23

2.2.1 学习型班级的含义 20-22

2.2.2 学习型班级的特征 22

2.2.3 其他相关概念 22-23

2.3 理论依据 23-26

第3章 起点班级建设为学习型班级的实践与思考 26-40

3.1 起点班级建设为学习型班级的实践 26-38

3.1.1 建立共同愿景 28-29

3.1.2 改变心智模式 29-30

3.1.3 自我超越 30-32

3.1.4 团队学习 32-37

3.1.5 系统思考 37-38

3.2 起点班级建设为学习型班级的思考 38-40

第4章 问题班级转变为学习型班级的实践与思考 40-60

4.1 问题班级转变为学习型班级的实践(I) 40-53

4.2 问题班级转变为学习型班级的实践(II) 53-57

4.3 问题班级转变为学习型班级的思考 57-60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60-62

参考文献 62-65

致谢 65

教育管理硕士论文提纲范文三

摘要 4-5

Abstract 5-6

第1章 引言 9-17

1.1 选题背景 9-14

1.1.1 党和国家对家校合作的重视 9-11

1.1.2 家庭教育的特点决定家校合作 11-12

1.1.3 新课程改革呼唤和谐的家校合作 12-13

1.1.4 学生“终身发展”是家校合作的重心 13-14

1.2 研究方法 14-15

1.2.1 文献法 14

1.2.2 问卷调查法 14

1.2.3 访谈法 14-15

1.3 相关概念界定 15-17

1.3.1 农村初中 15

1.3.2 家校合作 15-17

第2章 研究综述 17-26

2.1 国内关于家校合作的研究 17-21

2.1.1 家校合作的涵义研究 18-19

2.1.2 家校合作的意义研究 19-20

2.1.3 家校合作的途径研究 20

2.1.4 家校合作的特点研究 20-21

2.2 国外关于家校合作的研究 21-26

2.2.1 家校合作的历史研究 21-22

2.2.2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研究 22

2.2.3 家校合作策略与建议的研究 22-24

2.2.4 家校合作方式的研究 24-26

第3章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现状调查 26-35

3.1 XX学校家校合作基本情况介绍 26-27

3.2 家庭背景情况 27-28

3.3 教师对家校合作的态度和具体做法 28

3.4 教师与家长关注的焦点和途径 28-29

3.5 家长与教师交流的途径 29-30

3.6 教师对家长的认可情况 30

3.7 合作双方的职责意识 30-31

3.8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中家长和教师的行为态度 31-35

第4章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 35-42

4.1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35-39

4.1.1 家长、学校、教师对家校合作重视度不足 35-37

4.1.2 家校合作方式单一,配合不紧密 37-38

4.1.3 家校合作缺乏计划,随意性强 38

4.1.4 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关注范围狭窄 38-39

4.2 农村家校合作问题产生的原因 39-42

4.2.1 从学校方面分析 39-40

4.2.2 从家庭方面分析 40-42

第5章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对策与建议 42-62

5.1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的原则 42-45

5.1.1 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目标一致原则 42-43

5.1.2 信息共享原则 43

5.1.3 合作内容、合作形式多样化原则 43-44

5.1.4 高效性原则 44

5.1.5 优势互补、相互兼容原则 44-45

5.2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45-62

5.2.1 从社会方面来看 45-47

5.2.2 从学校方面来看 47-53

5.2.3 从教师方面来看 53-60

5.2.4 从家长方面来看 60-62

结论 62-63

参考文献 63-66

附录一 66-70

附录二 70-73

致谢 73-75

附件 75

硕士论文提纲 第11篇

摘要 4-5

Abstract 5-6

1 绪论 9-14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9-10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9-10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0-1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1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1-14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1-12

1.3.2 本文的结构安排 12-14

2 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 14-18

2.1 风力发电机的类型 14-15

2.2 风电机组的工作方式 15-16

2.2.1 发电的工作方式 15-16

2.2.2 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 16

2.3 风力发电机的能量转换 16-17

2.5 风力发电机的选择 17-18

3 光伏发电系统 18-27

3.1 光伏阵列的结构 18

3.2 光伏阵列的基本工作原理 18-19

3.3 光伏阵列的工作特性 19-21

3.4 防反充二极管 21-22

3.5 蓄电池 22-23

3.5.1 蓄电池的工作状态 22-23

3.5.2 太阳能电池板的选择 23

3.6 充电环节和特征 23-24

3.6.1 充电特性 23-24

3.6.2 充电方法 24

3.7 蓄电池充放电原理 24-25

3.8 太阳能电池的等效电路 25

3.9 太阳能电池仿真模型及封装模块 25-27

4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 27-35

4.1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运行原理 27-29

4.2 控制器及升压电路参数计算 29-30

4.3 逆变器 30-31

4.4 整流简介及三相不可控整流电路 AC-DC 整流器 31-33

4.5 充电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 33-35

5 独立运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设计 35-46

5.1 硬件电路 35-36

5.2 控制功能的实现 36

5.3 充放电控制电路 36-37

5.4 保护电路 37-38

5.5 辅助电源电路 38

5.6 软件设计 38-42

5.7 太阳能发电系统控制框图 42-44

5.8 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框图 44-46

6 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实例 46-54

6.1 风力机模型与仿真 46-50

6.2 太阳能风能互补发电系统电站的选址 50-51

6.3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并网中对逆变电源的要求 51-52

6.4 太阳能风能互补发电在并网时对配电网的影响 52-54

7 结论与展望 54-56

7.1 结论 54

7.2 展望 54-56

参考文献 56-59

作者简介 59-60

致谢 60-61

硕士论文提纲 第12篇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

1 绪论 8-15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8-9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8-9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9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3

1.2.1 国外研究现状 9-1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1-13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5

1.3.1 研究方法 13

1.3.2 创新点 13-15

2 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问题及成因分析 15-28

2.1 初中生现状与初中思品课教材分析 15-17

2.1.1 初中生的现状分析 15-16

2.1.2 初中思品课教材分析 16-17

2.2 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具体表现 17-23

2.2.1 初中思品课教学理念问题 17-20

2.2.2 初中思品课教学方法落后 20-22

2.2.3 初中思品课教学手段缺乏实践性 22-23

2.3 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危害 23-24

2.4 造成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原因分析 24-28

2.4.1 陈旧的教学意识 24-25

2.4.2 教师教学理念原因 25-26

2.4.3 教学理论与实践缺乏同步性 26-28

3 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与教学价值 28-44

3.1 初中思品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 28-36

3.1.1 教学理论与实践保持同步 28-30

3.1.2 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积极性 30-33

3.1.3 教学理论与时代特性相结合 33-36

3.2 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价值 36-42

3.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38-39

3.2.2 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目标相一致 39-40

3.2.3 形成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 40-42

3.3 本章小结 42-44

4 防止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教学模式构建 44-57

4.1 对初中思品课课程进行重新审视和设置 44-49

4.1.1 从初中思品课教学理念层面,重新审视和设置 44-46

4.1.2 从初中思品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上,重新审视和设置 46-47

4.1.3 明确初中思品课课程的设置方向与教育效果 47-49

4.2 理论教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 49-51

4.2.1 开展与初中思品课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学生现场感受 49-50

4.2.2 结合周围的实物,将理论教学与情景教学结合起来 50-51

4.3 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联系实践对教师的要求 51-56

4.3.1 初中思品课教师定位 51-54

4.3.2 理论基础扎实,具备激发学生勇于实践的技巧 54-56

4.4 本章小结 56-57

结论 57-58

参考文献 58-59

附件 59-62

致谢 62-63

附件 63

硕士论文提纲 第13篇

致谢 5-6

摘要 6-7

ABSTRACT 7

目次 9-11

第一章 绪论 11-24

1.1 交流配电网面临的挑战 11-13

1.1.1 负荷增长与可用土地面积紧张的矛盾 11-12

1.1.2 高新产业比例扩大与电能质量偏低的矛盾 12

1.1.3 新能源(电源)接入及用电需求多样化 12-13

1.2 直流配电网及其关键技术 13-22

1.2.1 直流配电网特点与优势 13-17

1.2.2 直流配电网拓扑结构 17-19

1.2.3 直流配电网的关键技术 19-22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2-24

第二章 直流配电网的工作原理与建模仿真 24-44

2.1 直流配电网的基本结构与关键设备 24-31

2.1.1 AC/DC换流器 24-27

2.1.2 DC/DC换流器(直流变压器) 27-28

2.1.3 直流断路器 28-30

2.1.4 电压平衡器 30-31

2.2 直流配电网的`控制与调度 31-34

2.2.1 直流配电网的协调控制 31-32

2.2.2 直流配电网的综合调度 32

2.2.3 可再生能源对直流配电网的影响 32-34

2.2.4 可再生能源的储能配置及调度方案 34

2.3 含可再生能源的直流配电网潮流 34-36

2.3.1 直流配电网的潮流计算 34-36

2.3.2 潮流计算中可再生能源的处理方法 36

2.4 直流配电网的建模与仿真 36-42

2.4.1 放射状结构的直流配电网 38

2.4.2 环状结构的直流配电网 38-40

2.4.3 两端结构的直流配电网 40-42

2.5 本章小结 42-44

第三章 交、直流配电网的经济性分析与比较 44-55

3.1 交、直流配电网的负载及最大传输容量 44-47

3.1.1 配电网负载及其分类 44-46

3.1.2 交、直流配电网的最大传输容量 46-47

3.2 交、直流配电网投资成本的计算 47-50

3.2.1 换流站与变电站的造价 47

3.2.2 直流电缆与交流电缆的造价 47

3.2.3 直流断路器与交流断路器的造价 47-48

3.2.4 直流变压器与交流变压器的造价 48

3.2.5 逆变器与整流器的造价 48-49

3.2.6 交、直流配电网的投资成本 49-50

3.3 交、直流配电网传输损耗率的计算 50-51

3.3.1 各类换流器的传输效率 50

3.3.2 直流电缆与交流电缆的传输效率 50

3.3.3 交、直流配电网的传输损耗率 50-51

3.4 交、直流配电网的经济性分析 51-53

3.5 本章小结 53-55

第四章 直流配电网交流电源接口换流器的配置 55-70

4.1 直流配电网交流电源接口换流器的配置问题 55-58

4.1.1 问题描述 55-57

4.1.2 交流电源接口换流器配置的约束条件 57-58

4.1.3 交流电源接口换流器配置的目标函数 58

4.2 直流配电网交流电源接口换流器的配置方法 58-65

4.2.1 交流电源接口换流器数量的估算方法 58-61

4.2.2 适用于交流电源接口换流器配置的遗传算法 61-63

4.2.3 个体目标函数值的计算方法 63-65

4.3 算例分析 65-68

4.4 本章小结 68-70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70-73

5.1 全文小结 70

5.2 柔性直流配电网的未来研究方向 70-73

参考文献 73-7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与录用的论文 78-79

硕士论文提纲 第14篇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5

1 引言 9-10

2 文献综述 10-18

2.1 国内外有关英语学习焦虑的研究现状 10-13

2.1.1 英语学习焦虑的历史及现状研究 10-12

2.1.2 英语学习焦虑概念的界定 12-13

2.2 国内外团体辅导研究现状 13-18

2.2.1 团体辅导的研究状况 13-14

2.2.2 团体辅导概念的界定 14-15

2.2.3 团体辅导的理论基础 15-18

3 研究构想 18-34

3.1 理论依据 18-19

3.2 研究内容 19-20

3.2.1 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水平 19

3.2.2 团体辅导对英语学习焦虑的研究 19-20

3.3 研究目标 20

3.4 研究假设 20

3.5 研究方法 20-34

3.5.1 被试 20

3.5.2 研究工具 20-21

3.5.3 研究设计 21-24

3.5.4 数据处理 24

3.5.5 团体辅导实施过程 24-34

4 结果 34-40

4.1 高一年级英语学习焦虑水平现状分析 34-35

4.2 英语学习焦虑前测数据结果 35-36

4.3 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研究 36-39

4.3.1 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性检验 36-37

4.3.2 对照组前后测结果差异性检验 37-38

4.3.3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结果差异性检验 38-39

4.4 团体成员的自我评价 39-40

5 分析讨论 40-44

5.1 团体心理分析 40-42

5.2 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原因的分析 42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42-44

6 教育建议 44-46

6.1 给学校的建议 44

6.2 给学生的建议 44-46

7 结论 46-47

参考文献 47-50

附录1 50-52

附录2 52-53

附录3 53-54

致谢 54

硕士论文提纲 第15篇

致谢 6-7

摘要 7-8

图表目录 10-12

英文缩略语 12-13

目录 13-15

第一章 绪论 15-31

1.1 研讨背景 15

1.2 电解水简介 15-17

1.3 酸性电解水研讨停顿 17-28

1.3.1 根底实际研讨 17-18

1.3.2 酸性电解水使用研讨 18-28

1.4 研讨内容与技术道路 28-31

1.4.1 研讨内容 28-30

1.4.2 技术道路 30-31

第二章 混比进程中微酸性电解水的参数变化规律 31-40

2.1 前言 31

2.2 资料与办法 31-35

2.2.1 实验资料与设备 31

2.2.2 实验办法 31-34

2.2.3 数据处置 34-35

2.3 后果与讨论 35-39

2.3.1 ACC的变化 35-36

2.3.2 pH值的变化 36-38

2.3.3 ORP的变化 38-39

2.4 小结 39-40

第三章 混比进程中微酸性电解水消毒动力学 40-53

3.1 前言 40

3.2 资料与办法 40-44

3.2.1 实验资料 40

3.2.2 实验设备 40-41

3.2.3 实验办法 41-44

3.2.4 数据处置 44

3.3 后果与讨论 44-52

3.3.1 中和剂鉴定实验后果 44

3.3.2 滤膜法与发酵法比拟 44

3.3.3 静态混比消毒 44-45

3.3.4 静态混比消毒动力学 45-47

3.3.5 静态混比消毒 47-48

3.3.6 静态混比消毒动力学 48-52

3.4 小结 52-53

第四章 次要养殖水质参数对微酸性电解水消毒动力学的影响 53-73

4.1 前言 53

4.2 资料与办法 53-54

4.2.1 资料与设备 53

4.2.2 实验办法 53-54

4.3 后果与讨论 54-72

4.3.1 SAEW对实践海水养殖水的消毒效果 54-55

4.3.2 水温对静态混比消毒动力学的影响 55-60

4.3.3 水温对静态混比消毒动力学的影响 60-64

4.3.4 浊度对静态混比消毒动力学的影响 64-68

4.3.5 浊度对静态混比消毒动力学的影响 68-72

4.4 小结 72-73

第五章 结论与瞻望 73-75

5.1 主要结论 73

5.2 创新点 73-74

5.3 瞻望 74-75

团体简介 75-77

参考文献 77-83

推荐访问:提纲 硕士论文 硕士论文提纲1 硕士论文提纲(精选15篇) 硕士论文提纲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