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小学 袁 红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科教学,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相吻合。教师需要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灵活引入信息技术,从而实现对教学的颠覆式变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使他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实践,为表现自我创造机会和平台。

“情境教学法”一直是语文学科较为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对其适当应用,能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使学生能在充满活力和趣味性十足的课堂教学中受到感染,加大对语文学习所需的身心投入。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通过教师口头描述,或者问题互动来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若能巧妙应用信息技术来完成情境的创设,便能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增添更为充足的动力。教师以多媒体为媒介,在信息技术和教学情境创设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频、视频等,促进教学情境真实感的营造,为学生拓展思路,为其拓展问题想象的空间,实现学习效率的显著提升。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教师在导入部分可以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阅读整篇文章的情绪奠定基调。在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教学前,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草原的图片和视频,并加以解说:“草原的美是一望无际而充满生机的,置身于此,我们好像能感受到阵阵带着青草香气的微风,耳听一曲大自然与牛羊群的‘协奏曲’,真是美妙!”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采用口述和多媒体展示的结合形式,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感受草原的美,能加强其在阅读中寻觅草原之美的兴趣。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有什么想法呢?或者你想做什么呢?”这样的问题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借此明确草原中不止美景,还有更具吸引力的民俗风情。接下来,教师便借助被烘托和渲染起来的氛围,进行语言过渡:“同学们的想法都很贴近草原生活,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跟着老舍先生去感受这独特美景和风情吧!”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是具有创造性的,应当改变以往单调的口述和互动的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情境创设“添砖加瓦”,不失为一种能促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的良好途径,也为有效教学的展开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主导,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自然不利于学习能力的高质量发展。在引入信息技术之后,能有效活化学习动机,使学生可以全面提高信息获取、整理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琥珀》一文时,我在课前拟定导学单:什么是琥珀?文中的琥珀是如何形成的?在这篇文章中,除了介绍苍蝇、蜘蛛、琥珀之外,科学家还有哪些发现?这些发现对科学研究琥珀有怎样的影响?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可以在课外借助课外阅读以及网络收集,找到和琥珀相关的信息,然后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资料,逐一甄别、汇总,提炼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我还设计了一些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动手整合的作业,以《轻叩诗歌大门》(四下)为例,要求学生合作创编小诗集,诗集中所编排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写作的诗歌,也可以收集其他诗歌,还可以补充和诗歌相关的资料。学生不仅要收集大量的课外素材,也要对诗人的生平、诗歌风格、形式以及内容进行筛选分类。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其中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就此培养收集、整理以及应用信息的能力。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通过丰富学习形式,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增强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语文问题的探究能做到更为深入和全面,为其后续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多维互动,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更轻松、更愉快的课堂氛围。在引入信息技术之后,这种氛围还具有激活学生兴趣的功能,使学生可以在快乐的氛围中展开高效的语文学习。此外,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便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展开更积极、更主动的自主探究以及思考,全面提高学习的效能。首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制作多维教学课件,这样就能以具象或者趣味的方式呈现文本内容,为师生提供交流平台,既易于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主动对文本开展更深层的思考和分析。其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游戏或竞赛设计。竞赛这种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更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以及文本内容灵活引入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强化课堂互动;
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激趣的目的,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我的暑假生活》这一口语交际课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媒体课件,在其中增加各种活动的图片,可以是浇花、植树,也可以是打球、跑步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进行表达,能更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表达过后,还可由教师或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之间以此为话题,畅所欲言,为课堂活跃氛围,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课堂互动可以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形式可视情况而定。教师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辅助手段,能有效地推动课堂互动的产生,从而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目的,发掘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想法交换,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将信息技术引入语文教学,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可以突破时空的禁锢,能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拓展、传播以及共享。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很多名篇佳作,表现为不同的体裁和题材,而作者都会在创作过程中表达一定的主旨和思想,这也是学生不易理解的部分,再加上受制于课堂时间,很多教师不可能展开面面俱到的内容教学。在引入微课视频之后,就能以教学内容为载体,有针对性地拓展和补充,既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也能进一步提高学习效能。

例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因为这篇文本所描述的美丽风光和学生距离较远,尽管文本使用了生动且详尽的描写,但是很难在学生脑海中架构相对应的图景,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中收集整理相关视频,以此作为教学补充,可以是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也可以是其美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等,这样学生便能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易于把握文本内涵。

由此可见,当教师需要顾及学生直观思维的思考习惯时,不能以实物的形式为学生展现所学内容的特点,便可以信息技术手段,展示真实的图片、视频,使学生在欣赏之后,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也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达到更为深刻的程度。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入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当以教材为蓝本,灵活引入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营造生动且充满趣味性的语文课堂,更有效地激活学生参与文本学习的兴趣。此外,借助信息技术也可提高课堂的互动性,使师生之间开展多维度的有效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意识和态度。最后基于信息技术完善情境创设,这样学生便能置身真实的情境中,对语文知识开展主动的分析和思考,提高自主学力,探索语文奥秘。

猜你喜欢创设文本情境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2年4期)2022-05-17情境—建构—深化—反思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15期)2021-04-13创设未来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2021年4期)2021-01-13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艺术评论(2020年3期)2020-02-06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成长·读写月刊(2019年1期)2019-01-28“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博览群书·教育(2017年2期)2017-05-16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克拉玛依学刊(2013年5期)2013-03-11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