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柯氏模型的公众应急教育评价体系探索

余忠彪

摘要:科学合理的应急教育评价体系的缺位严重制约着我国应急教育质量的改进及效果提升。当前,公众应急教育评价主要面临应急理念不成熟、评价对象广泛而松散、评价难度大、成本高等现实困境。基于柯氏模型的公众应急教育评价体系从培训满意度、應急知识、应急技能和行为、组织和社会效益四个层面对应急教育评价的内容、主体、方法、时间和保障措施进行了探索,回应了当前应急教育评价存在的困境。

关键词:应急教育;
评价体系;
柯氏模型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3)04-0004-04

1 我国应急教育概况

应急教育又称应急安全教育、公共安全教育、防灾减灾教育,是为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提升公众安全责任意识,培育安全文化而开展的应急理念、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培训和实践等活动的总称[1]。2021年7月,中国青年报社一项针对1524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98.5%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在全民范围开展防灾应急教育,其中74.9%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有必要[2]。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应急教育普及率高达50%,而我国普及率不足5%[3]。《“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和《“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指出,多年来我国防灾减灾和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深入推进,但基层应急能力薄弱,公众风险防范和自救互救技能低,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氛围不够浓厚,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需求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加强应急科普宣教工程建设,多措并举,健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2 应急教育评价研究梳理

在中国知网以“应急教育”为主题检索,截至2023年2月,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31篇,其中“应急教育评价”主题的文献有8篇,应急教育评价的专门研究仅为2篇。少量“应急教育”主题的研究也对应急教育评价问题进行了探讨,相关研究梳理如下:

在社区应急教育评价方面:区晶莹[4]最早运用应急知识宣讲演出场次、派发资料数和受众人数等指标对广东历届应急知识宣讲活动成效进行评价。赵玲等[5]对这种评价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传单海报等各类宣传品的发放数量和各类媒体宣传报道篇数等定量指标无法客观地评价实际的应急教育效果,科学的应急教育效果评价指标还应全面了解居民的应急知识掌握程度、态度变化、健康行为等。刘严萍提出社区应急教育活动成效未能显著提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应急教育效能评价的缺位[6]。刘展认为学校及社会虽在积极开展应急教育,但都未设立适用性较高且较为科学的评价机制,以至于应急教育的主体施教效能和客体学习效果都无法得到科学的评估,随之出现诸多应急教育和活动流于形式的现象[1]。

高校和大学生应急教育评价方面:袁晓芳[7]认为高校实现应急教育有效性的保证方式之一就是进行强制性考核,可以不定期或定期对于学生应急培训和演练效果以考试、竞赛等形式进行抽查。王晓玲等[8]指出,高校通常都会开设防灾减灾的相关课程但忽视对课程的考核,不仅要对学生的防灾理论知识进行测评,还应该加强学生应对灾害能力的考核评价。丁亚[9]通过向大学生发放问卷的方式,从总体满意度、应急宣传、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四个方面对辽宁省高校应急教育效果进行了评价。

中小学生应急教育效果评价方面:吴晓涛等[10]指出,制定评价机制是我国小学推进应急教育的重要优化路径。可由教育部门与应急管理部门主导,由学校负责人、外部专家和家长等组成核心评价团队,对学校应急教育活动的理念、频率、方式以及效果等进行持续性监测与记录,促进应急教育的开展。姬东艳[11]认为应急教育的评价机制建设尚不成熟,制约着我国应急教育质量的改进及效果提升,应结合应急教育特征,从评价主体、内容及方法等方面构建了小学应急教育评价机制。王小凤[12]以某小学教师和五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公共卫生应急教育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行为四个维度对某小学应急教育效果进行了调查评估。2篇应急教育评价的专门研究均将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胡汝均等[13]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知识、态度、行为意向和自我效能四个维度对运用多元化培训方法进行的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灾害应急教育的效果进行了评价,证实了多元化培训方法的应急培训效果。周勤学等[14]运用理论测试和技能考核两种方式,从灾害急救知识和应急操作技能两个方面对“三体联动”急救培训模式在中学生灾害应急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证实了“三体联动”急救培训模式的灾害应急教育效果。

应急教育评价相关研究形成了以下基本共识:首先,应急教育研究成果的数量严重不足,与社会公众应急教育需求和国家防灾减灾工作要求存在巨大反差;
其次,科学合理的应急教育评价体系缺位是应急教育成效不彰的重要原因,只教育不评价现象广泛存在,导致应急教育走形式的现象越来越多。最后,应急教育评价在不同群体的应急教育实践中存在差异,中小学应急教育评价探索较多,社区应急教育评价最为薄弱。应急教育评价实践主要存在以下具体问题需要突破:第一,评价方法过于简单,社区应急教育习惯以宣讲次数、资料发放份数等数量指标来评价,高校则主要进行理论考核,中小学生方面运用最为广泛的是问卷调查;
第二,评价内容比较片面,绝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对应急知识的评价,应急技能、行为表现和社会效益往往被忽略;
第三,缺乏对应急教育效果的持续关注,没有发现有研究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关注常态化应急教育的长期社会效益。总体而言,应急教育效果评价的研究严重不足,已有的少量成果在评价方法上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标准,没有形成体系。

3 公众应急教育评价面临的现实困境

3.1  应急理念不成熟

传统的应急理念习惯把应急教育理解为应对紧急情况的教育,认为紧急情况一旦解除或变得与自己关系不甚密切就没有必要再接受应急教育,即使接受了应急教育,其所习得的知识技能将变得没有价值。我国自然灾害种类较多且发生较频繁,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每一次重大灾难发生之后,社会公众参与应急教育的积极性都会得到激发。然而,随着灾难记忆的逐渐远去,应急教育的组织和参与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每逢重大灾难纪念日,相关政府部门都会精心组织各种应急宣传和演练,但常态化的应急教育却存在明显不足。大家生活在一个存在不确定性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特定的灾害可能会消失,但突发事件和意外灾难不会消失。公众接受应急教育除了应对当下之需,更主要的目的是防患于未来。如果不能树立这种理念,开展应急教育及其评价将缺乏现实的群众基础。

3.2  评价对象广泛而松散

根据王精忠[15]教授的研究,全民应急教育体系主要由国民应急教育、社区应急教育和干部职工应急教育三个部分组成。文献梳理发现,国民应急教育评价中接受学历教育的在校学生的应急教育评价探索较为丰富,社区应急教育评价最为薄弱。以社区应急教育为例,社区应急教育评价对象的来源更为广泛,其中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如老人、幼儿和一些残障人士往往需要通过社区途径接受应急教育。此外,与在校学生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相比,社区居民在组织方面更为松散一些,进行应急教育动员、组织和评价的难度不言而喻。

3.3  评价难度大,成本高

从某种意义上说,应急教育是一种意外灾害情况下的生存技能教育,对其仅仅进行知识方面的考核评价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应急教育评价实践中之所以出现这种误区,与应急知识相对容易评价,而其他方面内容评价的难度太大不无关系。以应急技能和行为表现评价为例,这类评价需要为评价对象创设特定的评价情境,通过评价对象在特定场景的行为表现来对其相关技能和行为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存在人员组织动员难度较大、场景设计技术要求较高,评价主体资质要求严格,评价时间相对较长,评价效率有限,时间和经济成本较高等特点,需要在专业机构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4 基于柯氏模型的公众应急教育评价体系

4.1  柯氏模型

柯氏模型是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培训评估模型的简称,由Donald.L.Kirkpatrick于1959年首次提出,是最为人所知和广泛应用的培训有效性评估模型。该模型将培训评估的标准分为四个层次的内容:第一是反应层,指受训人员对培训的印象,是否对培训满意;
第二是学习层,指受训人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培训后知识和技能是否有所提高;
第三是行为层,指受训人员在接受培训后工作行为的变化,工作行为是否得到了改进;
第四是结果层,指受训人员和组织的绩效是否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4.2  基于柯氏模型的公众应急教育评价体系的内容

基于柯氏模型的公众应急教育评价体系从培训满意度、应急知识、应急技能和行为、组织和社会效益四个层面对应急教育评价的内容、主体、方法和时间进行了探索,回应了当前应急教育评价面临的困境。

4.2.1  培训满意度层面

满意度是应急教育评价的基础。可在应急教育结束时通过问卷调查或随机访谈的形式,调查学员对教育的形式、内容、方式方法、设备条件、时间安排、讲师水平和总体效果等方面的满意度。通过满意度调查了解学员对应急教育的整体印象和喜好,能从宏观上对应急教育各方面的组织和实施情况有一个基本判断。如果公众对应急教育的某一方面存在满意度不高的问题,则需要认真分析甚至进一步调查满意度不高的原因,并在下一次培训教育时予以改善,否则将挫伤公众参与应急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应急教育的持续有效开展。

4.2.2  应急知识层面

应急知识是应急教育评价的重点。应急常识和理论知识如果掌握得不好,很难转化为有效的应急技能并带来应急行为的改变。对于在校学生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可以在应急教育结束后一段时间内进行应急知识测试,将测试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测评和干部职工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单位“评奖评先”工作挂钩,以端正学员的学习态度,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对于社区学员,可以在应急教育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自愿限时作答的形式了解学员对应急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积极参与问卷调查的家庭和知识掌握较好的学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表彰奖励,并由应急部门授予一些荣誉称号,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激发社区群众参与应急教育评价的热情。应急知识评估结束后,一定要由专门机构对历年历次的评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找出公众应急知识的薄弱环节和知识掌握程度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不断发展完善应急教育工作。

4.2.3  应急技能和行为层面

应急技能和行为是应急教育评价的难点,因此也经常被应急教育组织者所忽略。前面的文献梳理发现,部分学者习惯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评价应急教育学员的技能和行为。这种方法理論上是可行的,也应用得非常广泛。然而应急技能和行为具有鲜明的情境性,在特定的紧急情况下,有些技能或行为尽管学员知道,但遗憾的是做不出来。基于此,应急教育的技能部分及其评价需要创设情境才能提高其实效性,而这正是技能和行为评价的难点所在。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为了提高应急教育及其评价的效果,日本在全国建设了大大小小门类众多的防灾博物馆、防灾教育馆、纪念馆和市民防灾教育中心等。馆内的专业人员依托这些场馆和基地进行应急知识和技能的现场演示讲解、情景模拟和实操演练,公众可直观感受和体验多种灾害场景,以增强防灾意识,锻炼自救互救技能[16]。这种集教学、演练和评价于一体的防灾科普场馆为日本民众应急能力的提升奠定了物质基础。在逼真的虚拟灾难情景之下,专业的评估人员或机构只需对照学员的行为表现,即可完成应急技能和行为的评价并提供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

4.2.4  组织和社会效益层面

组织和社会效益是应急教育效果的宏观评价,需要由国家的权威机关来完成。可以通过比较前后两次类似灾害或突发事件给组织和社会带来的人身财产损失差异来衡量持续开展应急教育的效果。若损失较此前同类灾害有大幅度减少,则应肯定应急教育的社会效益并不断总结经验;
若损失降低的程度并不理想,则应认真分析效果不佳的原因,汲取教训。也可以通过横向比较同一灾害或突发事件给不同地区或组织造成人身财产损失的差异,来比较不同组织或地区开展应急教育的成效。汶川地震发生时,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全校2300多名师生仅仅用了1分36秒就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无一伤亡,取得如此突出成效的原因是该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疏散演习。这是应急教育的组织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一个生动案例。可见,只有持续开展应急教育,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才能真正提升应急教育的社会效益,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5 完善公众应急教育评价体系的保障措施

首先,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的民众受意外灾害影响的类型和程度有很大差异,要想在短期内转变全民的应急理念是不现实的。提升应急知识和技能不是某一个人的事,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不是某一时的事,灾害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或变换一种形态重新再来。只有时时做好准备,才不至于在灾难意外降临时变得惊慌失措。要引领民众转变应急理念,进一步维护营造好开展全民应急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其次,理性认识开展应急教育及其评价群众基础不够坚实的现实。客观而言,要动员每一个公民积极参与应急教育是不现实的。当务之急是优先保障灾害发生频繁、种类多样的地区和重点城市、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的应急教育开展好、评价好、见实效。对于有主动参与应急教育诉求的普通公民,要为其参与应急教育、进行效果评价创造良好的条件,逐步实现教育一个个体,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

再次,各级政府部门要为开展应急教育及其评价承担更多的责任,重视应急教育资源要素的投入。一方面,要落实好《“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出的建设一批集灾害事故科普教育、法规政策宣传、应急体验、自救互救模拟等功能于一体的安全文化教育基地和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任务,为应急教育的开展和评价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要培育一大批专业的应急教育评估第三方机构,充实应急教育评估专业队伍。

最后,强化对应急教育效果的持续监测,用更多科学的数据和鲜活的案例激发公众应急教育的参与热情,进一步筑牢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

参考文献:

[1]刘展.新时期全民应急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88-91.

[2]王志伟,杨哲.98.5%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开展全民防灾应急教育[N].中国青年报,2021-07-29(10).

[3]阙明坤.防控疫情需补应急教育必修课[N].人民政协报,2020-02-26(7).

[4]区晶莹,马泽雄,俞守华,等.城乡社区公众应急教育发展路径探讨——以广东“百人百场”应急知识宣讲活动为例[J].教育导刊,2017(7):27-31.

[5]赵玲,郝月彤,张博,等.后疫情时代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教育的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206-210.

[6]刘严萍.城市社区应急教育实施现状调查研究[J].城市与减灾,2022(1):26-29.

[7]袁晓芳,李红霞,张芸,等.陕西省高校应急教育现状和提升策略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1):66-70.

[8]王晓玲,江辉仙.高校师生防灾减灾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建设思路[J].海峡科学,2019(1):78-80.

[9]丁亚.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20.

[10]吴晓涛,姬东艳.我国小学应急教育体系优化研究[J].灾害学,2017(2):196-201.

[11]姬东艳.新阶段我国小学应急教育体系优化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17.

[12]王小凤.疫情背景下小学公共卫生应急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D].银川:宁夏大学,2022.

[13]胡汝均,江智霞,李玉,等.多元化培训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灾害应急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5(4):505-507+511.

[14]周勤学,杨翊清.“三体联动”急救培训模式对中学生灾害应急教育的效果评价[J].科技风,2019(20):61+83.

[15]王精忠.我国全民应急教育体系框架构建研究——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视角[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7(2):122-128.

[16]朱海倫,姜雨朦.日本应急科普机制分析及经验启示[C]//面向未来的科学素质建设——第二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20:457-466.

Exploration of public emergency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Koch model

Yu Zhongbiao

(Sanya University, Hainan Sanya 572000)

Abstract:The lack of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 for emergency education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emergenc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 evaluation of public emergency education is mainly faced with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of immature emergency concepts, wide and loose evaluation objects, difficult evaluation and high cost.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public emergency education based on Koch model explores the content, subject, method, time and safeguard measures of emergency education evaluation from four levels:
training satisfaction, emergency knowledge, emergency skills and behavior, organization and social benefits. The dilemmas exist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emergency education are answered.

Keywords:emergency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Koch model

猜你喜欢评价体系实践教学中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课证岗赛”相融合下的教学方式探析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推荐访问:应急 评价体系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