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青年编导的“突围”

王若宇

与大银幕相比,历史更为悠久的舞台表演艺术,已然蜕变为小众艺术。“我们得承认更多人喜欢在家看电视、去影院看电影,而非坐在小剧场体验戏剧的魅力。”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青年导演、编剧张蕾说。对于戏剧演员而言,小剧场的收入显然没有拍电视、电影高,正因如此,不少戏剧演员走上追捧“热钱”的道路。“对于已经成家的戏剧人而言,生活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做出生存的选择。”坚守在舞台上的每一个戏剧人,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半路出家的戏剧人

江水绵延流过镇江,这座古城已有过三千余年的文明史,这里是张蕾生长的地方。张蕾的父亲张波是著名导演、主持人、美声演唱家,父亲的歌声成了张蕾的艺术启蒙。从小就伴着父亲歌声起舞的她,最初学习的是舞蹈专业。

舞蹈与戏剧,本身并不搭界。机缘巧合,一次儿童舞台剧的演出,竟让张蕾沉浸到戏剧舞台的魅力中。“聚光灯下,呼吸还没调匀,又因为掌声再次澎湃,这种感觉让我记忆犹新。”正是这种记忆,让张蕾在2013年走进江苏省话剧院后,勇敢地选择去制作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戏《新龙门客传》。

半路出家,便担重任。从策划创意到找赞助、买版权、组织改剧本,张蕾事无巨细地亲力亲为,联系场地、落实服装、道具、化妆……驳杂繁琐的事情让彼时的张蕾也偷偷抹过眼泪。“我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做不好的话可能会没有面子。”张蕾说。但眼泪落下的时候,她的心也更沉淀了“我不怕失败,就算失败了,还会再来一次。”

凭着这股执拗,在聚光灯下,张蕾和她的小伙伴与观众一起在戏中跳进跳出,和观众一起从捧腹欢笑到眼含热泪,和观众们互动着无言似有言般的情感谈论。演毕,在观众们雷动般的掌声中,张蕾长吁了一口气,“我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所有的百感交集,都化在了庆功宴上斟满的红酒里。一部好的戏,生命力是长久的。《新龙门客传》作为张蕾的第一个作品,今天依然在巡演,依然在戏剧节上大放异彩。

凭着热爱坚守初心

“性格系命运”,鲁迅先生说过,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纠结在一起。张蕾和她编导下的人物一样,同样有着自己的命运轨迹。如果说“勇敢”是张蕾给自己所做的一个性格定义,决定了自己的果敢和利落,那么她总是脱口而出的对戏剧的“热爱”,则规范了她前进的方向。

因为对于表演艺术的热爱,对于舞台的崇敬,张蕾的身份始终是“多元”的,她既可能是舞台上的演员,也可能是幕后的编剧,还可能是临场指挥的导演。“这是我的热爱,我每一步要做什么,都清楚明确。”张蕾相信,对她而言,这样的“多元”角色将会拓展她的未来。“尝试不同的身份,是一种体力活。”张蕾笑着解释,“我的线路,不再是一根单线,而是缠绕在一起的视角。在《家》这部剧中,我饰演的梅表姐这个角色,只需要去感受封建社会给她的压制,从她的视角里走出来,说出她的台词。但是作为编剧,我需要从所有角色的逻辑入手,还原一个时代的面貌。而作为导演,更需要二度创作,让文字能够流淌在舞台上的每个角落,在反复的排练中,丰沛每个角色,所以就要对本子进行修改——不仅需要将人物之间的故事串联成篇,还需要照顾舞美等各个细节。”和影视剧不同的是,没有后期剪辑的舞台表演,无法反复拍摄。话剧只有一次机会,排练中毫无差错都不代表在舞台实景中毫无差错,这就需要导演足够重视。工作量大,但她相信用日复一日的汗水,定能灌溉出属于自己执导风格的审美花园。

2022年南京戏剧节小剧场单元,张蕾自编自导的原创话剧作品《就是个演话剧的》在保利大剧院金色音乐厅上演,观众通过她的视角,体会到了话剧演员的生命力。“大众眼中,对于话剧和话剧演员都非常陌生,而在这隔膜中其实能够形成足够的叙事。”

在张蕾的执导中,观众们和演员们一同步入排练场,互动发声,舞动形体……张蕾设计的一个细节,格外引人注意:一个被剧院演员视作食古不化的老团长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病,在演出的时候陷入记忆的空白——在时针滴答的音效中,导演和观众都陷入对人生、职业、境遇的思考中。戏如人生,通过这种多线条的叙事,让更多人能夠理解话剧演员与平凡人一样,经历着生命不同时期的遭遇。张蕾记得,在首场演出的观众席上,观众与演员共情,啜泣声此起彼伏。

寻找一种“突围”方式

从儿童剧到新主流剧,再到轻喜剧,张蕾在探索一种适合小剧场生存的方式。“东西方戏剧都在不断地学习和发展,寻求新的方式,添加了很多现代文化意蕴。”现代化并不仅仅指拔地而起的高楼和凌云架设的高架桥,对于文化生活而言,同样是一种创新求变的方法论。

随着戏剧节等活动的举办,南京对于戏剧艺术氤氲的氛围日益浓厚,但是依然难以与北京、上海相比。也正因为如此,张蕾和南京的戏剧人不得不面对艰难的本土戏剧之路。“即便现在走上市场,本土话剧的票房也不乐观。”张蕾很诚恳地说,这倒逼着他们去寻找突围的方式。现代化,就是张蕾寻找的一种方法。“通过增添现代人的理念和思考,让传统的剧目表现出新的意义,或者通过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打破第四堵墙,成为剧中之人。”张蕾非常欣赏韩真导演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和田沁鑫导演的舞台剧《青蛇》,一个源自当代同名小说,一个来自古代传奇《白蛇传》,他们都通过重新解读,让现代的思考成为剧情发展的推动力。在张蕾看来,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高级审美表达,才是戏剧突围最关键的利刃,不仅保留了戏剧的艺术完整性,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张蕾说:“周围还有许多与她一样执着于舞台、热爱舞台、热爱戏剧的人,这是最勇敢的,也是最值得开心的!”她时刻告诉自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积累更多的实践,才能更好地走出自己的“突围”之路。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编辑 王冬艳 437408345@qq.com

猜你喜欢张蕾小剧场突围每天吃出一道彩虹早期教育(家庭教育)(2022年5期)2022-07-02美味午餐搭配四则早期教育(家庭教育)(2022年2期)2022-07-02堵车“突围”记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19年4期)2019-06-25张蕾作品神州·时代艺术(2017年12期)2018-01-18梦想从这里启航陶猛艺术评鉴(2017年5期)2017-06-01“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海峡姐妹(2017年3期)2017-04-16小剧场看天下(2016年9期)2016-04-15小剧场看天下(2016年8期)2016-03-29小剧场看天下(2016年6期)2016-03-14小剧场看天下(2016年4期)2016-02-17

推荐访问:编导 突围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