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方向的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

冯君?泮心悦?韦飚

创意产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业遗产以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方向的保护与改造也有了许多理论和实践成果。现通过对运河天地文化创意产业园——西岸国际艺术区的分析,来粗略思考这种模式的优缺点,并梳理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设计逻辑。

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发展和经济结构已有了明显的变化,工业产业的迁移在城市内部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产。虽然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起步较晚,但是已经拥有了大量理论和实践产物。

创意产业是指以创意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知识与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1]。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崛起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据统计,全球创意产业从2002年的208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5090亿美元,并且创意产业在这几年中的出口增长率超过7%。在中国,尤其是发达地区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据统计,在2002年底全國有48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到2012年底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达1457个;
2010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了1万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2.75%;
在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的出台,表示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载体——文创园区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2]。

杭州西岸国际艺术区建设分析

区位环境和概况

西岸国际艺术区位于杭州市拱墅区京杭大运河小河路480号,由原来的长征化工厂改建而成。西岸国际艺术区由13幢单体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东邻运河天地公园和京杭大运河,北接运河天地,附近有高家花园、桥西·历史街区等文化遗产,周边还有数所高等学府,地理位置较好,交通便利。长征化工厂于1950年建成,厂区内有大小建筑16幢,占地近200亩。

功能定位

西岸国际艺术区是由杭州西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整体租赁长征化工厂厂房,在原杭州长征化工厂旧址上修缮改建而成的一个集文化、创意、会展、艺术品创作、交流、交易和展示为一体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3]。西岸国际艺术区主要分为三部分:北部区块主要是艺术工作室,中间区块为艺术展厅,最南部为停车场(如图所示)。其业态种类包括:艺术家工作室、展览、餐饮、培训机构等。

改造模式

西岸国际艺术区并没有将老厂房的建筑直接推倒重建,而是保留了其历史痕迹。该工业遗产的改造保留了原工厂的厂房、原有的建筑形态和历史风貌。根据老厂区的整体特点改变其使用功能,通过艺术化的处理赋予了建筑全新的功能定位,避免资源浪费,有助于减少环境的负担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这种以空间重塑与功能置换为主要特征的改造模式,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后工业化时代将城市大量废弃工业场地改造成艺术家工作室的实践行动[4]。考虑到未来的使用,西岸国际艺术区对道路进行了修理,增加了停车场和车位。没有封闭的将整个园区封闭起来,而是向运河天地公园借景,划分区域,成功地将公园风景和园区结合,丰富了建筑附近的植物景观。

设计特色

设计师在改造原工业厂房时,保留了原工厂建筑的框架,将工字钢、外置楼梯、玻璃和钢架保留,并结合周边公园的绿化情况保留园区内的高大乔木,还配上无患子、银杏等乡土植物,用爬山虎等植物在建筑墙面上装饰,柔化了冷硬的墙体,加强了和周边公园的联系,而且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有效地利用空间,增加了园区的绿化率。

在功能上,设计师重新规划布置了园区的功能,对内外空间进行了协调处理,有效地开拓了室外空间,在10号楼的东南处扩建了一座钢铁框架的玻璃幕墙空间,不但满足了功能上的需求而且使建筑和周边环境更为融洽。

但是,西岸国际艺术区在室外空间的设计上仍有不足,室外公共空间的活力不足,且工业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没有体现出来,传承性较差,并没有标识出园区和长征化工厂的关联。对原厂房的改造虽然使建筑充满艺术感,但同时削减了工业遗产的特点。工业遗产的场所精神、建筑文脉并没有被塑造出来,反而为了美观和功能性被减弱了。

发展历程

2008年,通过公私合作打造了以LOFT49、西岸国际艺术区、乐富·智汇园、A8艺术公社等特色园区为重要基地的“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运河天地”品牌[5]。根据《杭州桥西单元运河国际旅游综合体控规》调整,开始向文化旅游业发展。

杭州理想·丝联166创意产业园及其建设分析

杭州理想·丝联166创意产业园概况

杭州理想·丝联166创意产业园由原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旧厂房改建而成。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原名为“地方国营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位于运河畔,曾是亚洲第一大丝绸印染厂,有着浙江第一家锯齿形厂房,是1957年由前苏联专家设计、德国人建造完成的,是杭州工业发展史中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产业转型和工业产业转移,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的锯齿形厂房在2007年被杭州市政府列入了杭州工业遗产保护单位,并对其进行设计、改造,建设成了现在的杭州理想·丝联166创意产业园。现在的杭州理想·丝联166创意产业园占地达6000余平方米,园区内保留了大量原工厂特色,如建筑大框架、锯齿形厂房、建筑外立面色彩、墙顶大型气窗,还保留有很多工业器械老部件,如老式缫丝机、管道、排风扇等。作为运河沿岸重要的创意园区,杭州理想·丝联166创意产业园和运河沿岸其余的工业遗产、公园、商业区等一起形成了杭州大运河集聚圈,一起共享优良的自然环境、配套建设等,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设计特色

在改造处理过程中,杭州理想·丝联166创意产业园保留了原始厂房的锯齿状屋顶、清水砖墙以及原有的树木。此外,增加了入口标志,并对路面进行改造。通过引进创意产业激活老工业基地,打破现有空间。经过改造后的文化创意空间是向城市公众开放的空间。设计人员根据厂房的大小将内部空间重新分割、重组为大小不一的小空间以供使用,将一部分厂房腾出来作为创意园区,形成了独特的空间设计[6]。

杭州理想·丝联166创意產业园建设后,为了保留原来的工业遗产特色,在创意产业园区中的历史区域展示着八九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缫丝机、捻丝机、併(并)丝机等,且此处仍有机器在不停地工作,丝织女工们仍然在机器前忙碌,展现着工业时期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现在,厂房内时尚潮流的设计公司和过去的丝绸工厂融汇交错,展现了历史的进程和城市的文脉,时光再次交错融汇,最后形成了有着独特魅力的杭丝联。

杭州理想·丝联166创意产业园,不仅记录了杭州城市产业转型的过程,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意义,还将运河打造成了一个以设计、创意为核心,以城市文化、人民生活、公共记忆为一体的大型交流平台。

对工业遗产改造创意产业园的思考

消费性文化浪潮——工业遗产文化空壳化

法国社会学教授让·鲍德里亚认为[7],消费系统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某种符号和区分的编码之上[8]。当今社会的消费已经不单单是对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商品“符号”成为消费的重点,进入消费社会之后,纯粹的公共空间越来越需要披上“文化”的符号并进入商业领域运作才能得以延续和再生。

在西岸国际艺术区,设计人员在将工业遗产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时候,应当重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但是实践过程中历史文化的传承一次次为园区的艺术氛围、功能需求让步,到最后,西岸国际艺术区对于长征化工厂的传承只有那些被修改过的艺术化建筑,没有留下过多的文化和历史痕迹。可见,以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方式保护利用工业遗产在建筑文脉、场所精神的塑造上有所缺陷。

人群指向

西岸国际艺术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以艺术为导向,对于工业遗产的改造重点在于对其的艺术化处理,吸引的是小众精英、小资等特定阶层人群。其中商品的价格和城市大众的消费存在较大的差异,是为城市中的小众精英、小资等提供的文化消遣场所,并非是面向大众的文化遗产空间。

杭州理想·丝联166创意产业园通过与一定数量的文化企业和相关机构合作,建设了以艺术、创意、文化为主题的集商业、办公、展示、交流为一体的特色创意园区,吸引了大量的文化产业从业者和高端人才集聚于此。一方面,其作为先锋带领大运河一带转型,形成了杭州的创意、文化交流平台。通过新产业的集聚,加快杭州不同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创意和技术的碰撞、学习、融合、传播和分享,同时使企业和个人的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市场的扩大和文化创意的影响力变大,带动了文化创意人才教育和培训产业的发展以及创意产业的整合与管理能力的进步,为推动杭州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

工业遗产改造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设计程序

工业遗产保护改造+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模式

所谓创意产业园区,多指从事创意活动的人集聚在一起从事创意工作、休闲娱乐、培训展示、商业服务、信息交流和生活居住的空间[9]。而工业遗产拥有独特的工业历史文化、高大宽敞且可塑性强的厂房、原始质朴的独特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10],可以为创意产业园区内的人提供舒适的环境、便利的交通、完善的设施、优良的氛围和环境,从而激发人的想象力[11]。

这种模式的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以空间重塑与功能置换为主要特征,可以保留建筑本身的结构特征,还可以突出原本工业部分的特征,将历史工业元素与新式装饰符号结合,从而达到艺术的再创作,满足了艺术家的需求。在功能上,营造出文化氛围之后,要进行再规划设计,满足新需求。这样就能赋予老厂房新的价值,使其获得新生。

设计逻辑

据此可以得出将工业遗产保护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要点[12]。

第一,重视工业遗产独特文化历史的保护与开发,对于厂区环境和建筑设备的利用要能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和怀旧情结,要能体现出新旧两种文化的冲突与和谐共生。

第二,适当地突出工业遗产元素并植入现代艺术元素。通过元素的结合形成文化的碰撞,营造艺术氛围。

第三,利用厂房特点,通过空间的分割对功能进行再设计,要做到有层次、多样化,满足多方位的需求。在建筑形式上能凸显出建筑的历史特点和建筑语言,保留文化底蕴。

第四,注重细节的设计和空间节点的设置,利用小盆景等布置园区,美化环境,将工业遗产与生态绿地、工业记忆交织在一起,形成拥有独特景观的环境。

第五,通过理解和包容,重新展现过去的风光和工业记忆。

参考文献

[1][3]李方.文化创意产业园中的景观设计研究——以杭州运河文化创意园为例[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

[2]郭立伟,何树贵,饶宝红.杭州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对五大创意产业园区的调查[J].经济问题探索,2007(12):179-183.

[4]高晨旭,李永乐.适应性再利用视域下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以运河工业遗产为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9):10-14+26.

[5]洪祎丹,华晨.城市文化导向更新模式机制与实效性分析——以杭州“运河天地”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11):42-48.

[6]陈健,张广平.杭州运河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文化创意空间设计研究——以杭丝联166为例[J].重庆建筑,2016,15(03):8-11.

[7]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全志钢,刘成富,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刘莉.符号·幻象·诱惑:鲍德里亚论域中的“身体”[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8):17-20.

[9]邱一进,陈继林.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景观艺术初探[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1(07):46-48.

[10]刘抚英.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谱系研究——基于尺度层级结构视角[J].城市规划,2016,40(09):84-96+112.

[11]克劳斯·昆兹曼,克劳斯·昆兹曼.创意城市实践:欧洲和亚洲的视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12]李方.从工业闲置地到艺术重生——杭州西岸国际艺术区[J].包装世界,2012(06):106-108.

猜你喜欢厂房产业园遗产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国土资源(2022年8期)2022-09-06工业厂房给排水与消防系统创新设计分析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11期)2021-07-28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遗产怎么分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10期)2020-12-23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让老厂房变文创新地标华人时刊(2020年23期)2020-04-13千万遗产儿童故事画报·智力大王(2017年10期)2018-03-14旧厂房改造之庭院微气候创建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大江南北(2017年11期)2017-11-10电子厂房多种接地连接方式的探讨与实践机电信息(2015年27期)2015-02-27

推荐访问:创意 浅谈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