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际大事件的北京城市应急管理机制优化思考

王伟?陈琳?张涵睿

北京作为首都,在迈向世界顶尖城市的进程中,将会面临国际大事件高频度、高强度、高要求的考验。2022年,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未来可能接受更多国际大事件的考验,能否持续做到高水平保持城市功能正常运转、高质量保证各项活动顺利进行、高效能应对各种可能突发情况,对北京形成符合世界城市要求的应急管理能力和管理体系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居安思危的意识,我们认为亟须结合北京自身状况,设计一套“全球化通则与在地化特色兼顾”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大幅提升北京对国际大事件的容纳承载能力及北京的城市运行安全韧性,在此本文尝试提出一些新思路。

一、核心概念内涵

(一)国际大事件

国际大事件是指城市日常性事务之外,可以预见的,不包括突发事件的以国际大型赛事、会议、展览与外交访问为支撑的、重大的、对城市发展有显著影响的事件,具有以下特征(见表1)。

表1 国际大事件特征

(二)应急管理机制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包括应急管理能力:信息报告、决策指挥、公众沟通、社会动员、调查评估、应急保障等。

二、构建“场馆—事件—策略”三位一体的事件应急管理框架

提升应急管理效能,首先要提高应急管理资源的精准聚焦,让好钢用在刀刃上。为此,结合实地调研,本研究认为,要改变传统撒胡椒面式的面面俱到、缺少轻重缓急的模式,创新一种抓住牛鼻子式的,围绕场馆、事件、策略三个核心要素的应急管理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一)场馆风险分级

以各个场馆为圆心,以2000米为半径,在这个中心圆里进行重点关注因素的数据采集与研究(见表2),将多因素综合后获得场馆安全分级评价结果。

表2 大型事件舉办场馆风险评价重要因素

首先,根据对场馆划定范围内上述重点评价因素的提取,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得到该场馆的安全等级分级(高风险场馆或低风险场馆),进而以场馆为中心划定风险防范网格范围,建设面向国际大事件组织的实时应急统筹管理单元。

其次,考虑到场馆经营属性带给应急处置的影响,按照场馆的经营性质进行梳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综合性场馆,为政府主导建设的、可开展多种性质的国际大事件的场馆,如国家会议中心;二是专业性场馆,为政府主导建设的、更多开展某种特殊性质的国际大事件的场馆,如全国农业展览馆;三是商业性场馆,为企业主导建设的,用于开展国际性会谈、拍卖会或其他性质的国际大事件的场馆,如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二)事件影响分级

在对场馆进行评级分类后,进一步展开对国际大事件影响分级研究。首先,借鉴《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相关规定,以参会人员级别、参会人员数量作为国际大事件重要级别指标(见表3),按国际大事件影响重要程度分为:高影响级别国际大事件、低影响级别国际大事件。

表3 国际大事件影响级别分类

其次,考虑到大型事件类型对应急防范需求的差异性,对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大事件进行归类,大致可分为国际会议、国际展览和国际赛事三类(见表4)。

表4 国际大事件分类

(三)应急策略分级

根据对不同类型的场馆、国际大事件的特点进行分析,制定提供不同的应急策略,主要包括应急安保、应急管控、应急服务等(见表5)。

表5 大型事件主要应急策略分类分级

(四)矩阵清单组合

根据场馆的风险等级评价分类与对国际大事件的影响级别进行矩阵分析,可以得到“高风险场馆—高影响级别事件、高风险场馆—低影响级别事件、低风险场馆—高影响级别事件、低风险场馆—低影响级别事件”的四种组合类型,进而再将应急策略植入,得到“场馆—事件—策略”三位一体的国际大事件应急管理框架(见图1)。

图1 “场馆—事件—策略”三位一体应急管理框架

三、构建“时空—主体—信息”三位一体的事件协同优化机制

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本研究提出一个面向国际大事件的城市应急管理运行的基本流程(见图2)。可以看出,参与对象、涉及内容、处置环节、信息渠道、适用对象等都是多样化的,需要高度的统筹协调才能实现高水平的应急管理。通过对北京实地调研访谈及问卷调查,本研究认为需要在事件时空协同、关键主体协同、双线信息协同等三个层面进一步加以完善和提升,这将有利于最终得到一套系统整体、科学智慧、运行长效、持续迭代的国际大事件城市应急管理机制。

图2 面向国际大事件的城市应急管理基本流程

(一)事件时空协同

大事件应急管理主要涉及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只有对应确认好这两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降低应急管理中的犯错率,完善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可控性。主要有以下三个重要方面需要明确:

统一性。对于大事件应急管理中时间点及空间位置的设定需要保证统一性,即不能有不同部门重复设置或者割裂单独设置时间节点和空间位置,否则将出现现场指挥混乱,无法确认措施实施地点、时间及对象等问题。

同步性。对于大事件时间和空间的管控需要同步进行,不能一方先行,一方后行,不同步的位置设定可能会使得最终的运行结果存在偏差。所以,必须是一个时间点就有一个相对应且完整单一的空间位置,以及对应的具体措施。

确定性。对于大事件时间和空间具有明确标度和测量手段的变量,其设定一定是准确无误的,确认定点才能使得最后的应急管理的实施准确无误,并落实到具体应急预案的文书上形成参考标准,否则就容易出现信息失真及权责不明等现象。

(二)关键主体协同

1.政府内部协同。大事件应急管理需要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的多个政府部门同时采取应急措施,各个部门虽然都有自己特定的内部应急机制,但在整个应急管理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至关重要,而就现有政府部门结构来看,应急管理工作结构不够扁平化,导致在部门内外仍存在信息传递失真及信息孤岛现象,并且在这种结构下的信息传递也会大大降低效率。所以面向国际大事件,应急管理过程需要建立一个高位统筹协调的有机有序工作机制,按照应急管理方向和强度的不同,抽调相应比例人员来组建专门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直接领导,下设各个分项的工作人员,形成扁平化的两级工作结构,快速共享传递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并对应急管理做出有效决策、指挥和控制,从而对事前应急、事中应急和事后应急做出有效的管控。

2.政府社会协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在应急管理中,人民群众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且必须纳入考虑的一项内容。为此,首先,需要在大事件发生前充分做好群众教育工作,使得事件在民众中有自发的可行度,从而减少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办公阻力;其次,需要在事件中充分考虑居民的安全、得到的公众服务、受影响的生活等方面,尽量在影响与接收中建立平衡,最大限度地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考虑民生意愿;最后,在大事件后需要有有效的民意反馈系统,从而在政府与群众层面上充分为以后的应急管理做出反思和调整。如若发生紧急情况,在应急管理过程中,政府要积极引导群众、企业、NGO等共同行动,通过诸多手段建立起政府与社会之间联系的纽带,达成政府与社会在大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协同配合,从而保障应急管理的顺利进行。

(三)双线信息协同

在数字化转型的今天,应急管理不仅包括线下现场的管控引导,还要考虑线上这一先进便捷的信息传播途径。

1.合理利用。在万物互联时代,移动信息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微信公众号、网页、微博、抖音等都可以作为信息传递的新途径,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应急管理中信息的发布和反馈,与传统模式相比,效率有极大的提高,并可以逐步进行内部信息流动的线上传递试点。

2.精准控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拥有极强信息传递速率的同时,信息的质量却难以保证。目前,网络在带给人们巨大的正面效益的同时,又充斥着巨大的负面影响,舆论的散播导致信息分叉和信息失真,从而影响人们的判断力。所以在进行线上信息发布时,需要精准控制信息传播的质量,如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号并加以认证和宣传,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等。

3.线上线下协同。线上线下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保证信息的流动安全,还能更加充分地发挥网络信息传递的优势。首先,对于线上线下信息的对应一定要准确,将线下的应急管理情况与线上进行一一对应,避免信息的传递失误,并通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信息传递方式增强信息的可信度。其次,在线上信息发布的同時,一定要充分考虑线下的实际情况,而线下也可以通过线上信息传递及时性的特点来快速回应应急管理中的反馈信息,从而使得大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中的信息传递更为有效,指挥决策更加高效,最终促进整个机制的效能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新建,陈晓君. 国内外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综述[J]. 燕山大学学报,2009(3):271-275.

[2]叶南客,李程骅,周蜀秦. 基于“大事件”驱动的城市国际化战略研究[J]. 南京社会科学.2011(10):1-8.

[3]陆军. 世界城市研究:兼与北京比较[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4]张智新,周萌. 北京与三大世界城市应急管理体制之比较[C].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0:8.

[5]孟宪文. 保障APEC 管理升级细处着手[J]. 城市管理与科技,2014(5):22-23.

[6]刘波.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 前线,2017(9):69-71.

(责任编辑:鞠阿莲)

猜你喜欢场馆应急信息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江苏安全生产(2022年7期)2022-08-24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浙江人大(2022年4期)2022-04-28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节能与环保(2022年3期)2022-04-26冬奥之约,场馆先行金桥(2021年3期)2021-05-21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江苏安全生产(2020年6期)2020-07-28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订阅信息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7年3期)2017-02-06场馆风采丝绸之路(2016年19期)2016-11-17展会信息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推荐访问:北京 管理机制 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