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

刘光斌,王希

[摘要]习近平在全面总结党的百余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的命题,并围绕坚定历史自信的要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深刻揭示了历史自信的核心要义。中国共产党人要在强化历史认知、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中坚定历史自信,这提出了坚定历史自信的实践要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应然要求,是确保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历史自信;
中国共产党;
党史观

[作者简介]刘光斌: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2021年,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论断,他强调:“这次全会《决议》充分显示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信,向党内外、国内外展示了一个百年大党的清醒和成熟。”2022年,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性。当前有关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的研究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文本展开探讨,涉及历史自信的提出缘由、丰富内涵和基本功能等方面。本文主要从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的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和重要意义三个维度,阐释中国共产党坚定歷史自信“以何自信、何以自信、自信为何”。

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的核心要义

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的基础上,对自身成就和价值的高度肯定。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这一重要论述明确阐释了坚定历史自信的核心要义。党的百余年奋斗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前景,为世界和平安全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些辉煌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的底气所在。伟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伟大精神的支撑,党在千锤百炼中形成了以奋斗为主题的精神谱系。这一系列奋斗精神深融于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是激励党继续坚定自信、开创伟业的不竭力量源泉。

(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就和贡献,不仅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党的奋斗成就彰显于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所作的历史性贡献,对党的这些奋斗成就的自信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的现实基础。

第一,对党为中国人民创造的成就充满自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把奋斗目标指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二十八年里,为实现人民解放,党先后领导人民开展土地革命、大生产运动、土地改革等,极大地改善了民生困顿的社会状况。新中国成立后,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五年计划”循序渐进,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体系日臻完善。改革开放后,党领导中国人民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迅速崛起,人民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快速积累。进入新时代,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的改善。中国人民从自立、自强到充满自信,是党团结人民救国、兴国、强国的必然结果。

第二,对党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成就充满自信。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切奋斗的主题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放眼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近代以来,由于列强入侵,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面临衰败凋零的危险。党的诞生扭转了中华民族沉沦的命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转向社会主义社会,中华民族朝着复兴之路昂首阔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民族凝聚力空前强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第三,对党为马克思主义创造的成就充满自信。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兴党兴国。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充分昭示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实践的理论。另一方面,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入把握历史规律,坚持理论创新创造,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别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这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和开放性。

第四,对党为人类进步事业创造的成就充满自信。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首先,中国式现代化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社会主义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仅用了几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开辟了有别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其次,中国为人类反贫困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党领导人民坚决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减贫工程。《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指出,中国积极开展南南合作,60多年来,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最后,党积极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面对新时代全球困境,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来应对挑战,为解决人类问题和促进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第五,对党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创造的成就充满自信。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并取得了伟大成就。革命时期延安整风运动、解放区的整党运动等,极大地提升了党内思想凝聚力和组织战斗力,为赢得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根据执政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要求,不断调整党的建设重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为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党先后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重要文件。进入新时代,党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领导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间的交流合作。2021年,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举行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讨会,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参与交流。与会政要表示:“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励了全世界左翼力量。”2022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论坛有来自70多个国家100多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左翼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代表参会。有与会代表认为:“得益于中共的经验和中国模式的成功,左翼政党、工人党将在全世界发挥更大作用,吸引更多的追随者。”

(二)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这是党的奋斗精神的具体呈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涵盖了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创造的一系列伟大精神,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即顽强奋斗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奋斗精神、接续奋斗精神。

第一,对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充满自信。在论述红船精神时,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扬起红船的风帆,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党以“愚公移山”式的韧劲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使中国日益走向繁荣富强。党的百余年奋斗史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王杰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等伟大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最顽强的精神品格。

第二,对不怕牺牲、锐意进取的艰苦奋斗精神充满自信。面对恶劣的客观环境,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从革命年代的红军长征,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啃硬骨头、涉险滩,党前进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艰苦奋斗始终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艰苦奋斗精神集中反映于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伟大精神中,是中国共产党人舍“小我”、顾“大业”的生动写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第三,对众志一心、共同拼搏的团结奋斗精神充满自信。“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其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体党员团结奋斗。从管党治党的维度来看,党内团结对于其他方面的团结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遵义会议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伟大精神的形成表明,只有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党的政治引领力。二是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党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两路”精神、抗洪救灾精神等,都是党和人民团结奋斗所凝练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四,对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接续奋斗精神充满自信。“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能围绕事业发展的共同目标一代接着一代地干。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是从改革开放之初到新时代经过几代人接续奋斗才得以实现的。如今,党正带领人民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另一方面,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水平。分析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可以发现,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障。

二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的实践要求

当前,我们党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党员干部对党的历史认识不足。部分党员干部由于缺乏对党的历史事实及经验的客观正确认识,难以做到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保持坚定的历史自信需要强化历史认知、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对此需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

(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要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以强化历史认知

历史认知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成就等的了解情况和基本态度。全党只有广泛地树立正确党史观,历史自信才会坚定持久。习近平强调:“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有效利用好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来强化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认知。

第一,用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推动全党形成学史知史的良好风气。在推进过程中要注重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内容、创新形式和载体。首先,认知主体要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重点。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高标准和严要求,把中心组打造成学史知史“示范班”。其次,主要内容要聚焦党的奋斗光辉历程。只有对党的奋斗历程、历史经验等有充分认知,才能以自信的状态贯彻落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再次,学习形式要坚持党内集中学习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党员干部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觉认知和把握学习内容,努力做到学史增信、学史力行,不断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学习载体要不断创新,善用“党史学习教育官网”“学习强国党史频道”等网络媒介来巩固和提升学习成效。

第二,用好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增强全党学史知史的针对性有效性。对此,要加强课程设置、教学队伍、教学方式和空间等方面的建设。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要把党史学习教育摆在培训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功能。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把党史课程作为必修课、常修课,不断完善党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计应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百余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二是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三是红色圣地的党史故事。其次,要组建一支高水平多元化党史教学队伍。除专职教师外,還可吸纳机关领导干部、高校学者、企业党建专家等来扩充教学师资资源。最后,要注重创新党史教学方式,拓展教学空间。打造“红色移动课堂”,将理论教学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场景中,让党员干部身临其境感悟党史真谛。

第三,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更好发挥党史对青少年群体的立德树人作用,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学校、教师、学生三方要形成合力。首先,学校要加强整体规划,出台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相关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内容、要求和保障措施。其次,要拓展思政课工作格局,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将党史育人贯穿全员全程全方位。再次,要增强教师党史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发掘好教材内蕴藏的党史元素,并结合《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等党史学习教本,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最后,要对学生党史学习效果进行考核。通过测试、竞赛等方式,设立相应的评奖评优类目,确保学生真懂真信。

第四,用好红色资源,营造全党学史知史的浓厚氛围。要在规划设计和资源开发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加强红色资源的规划设计。根据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节点,统筹规划形成纪念地,将其打造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另一方面,要加强红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搜集并凝练好党史革命故事、英雄故事,以情景短剧、影片展播等受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提升广大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认同感、体验感、获得感。

(二)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以把握历史规律

把握历史规律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感性的经验认识要经过加工总结,才能上升到反映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能在百余年历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并准确把握历史规律。

第一,善于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总结经验,深化对历史规律的基本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在解决各个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将战争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方法,把握革命发展规律,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胜利。党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逐步确立起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将党的奋斗历史经验总结为“十个坚持”,这正是基于实事求是原则而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要领悟好“十个坚持”,只有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才能在新征程上以坚定的自信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第二,善于全面地总结经验,深化对历史规律的客观认识。从形态上看,经验主要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党的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党的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从类别来看,毛泽东指出:“我们有两种经验,错误的经验和正确的经验。”全面总结经验就是要总结国际国内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中国共产党人要通过全面总结经验,在经验比较中加深对历史规律的客观认识。一方面,要善于从别国的经验中汲取智慧。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尽快推进各方面建设,党提出“一切国家的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党在总结其教训的基础上,深刻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规律,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并非要躺在功劳簿上骄傲自满,而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当前的实践。中国共产党人敢于直面问题、修正错误。只有对经验教训积极总结,才能深刻把握历史发展的正确规律,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第三,善于及时、不断地总结经验,深化对历史规律的具体认识。正如邓小平所说:“话又说回来,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面对前进道路上未知的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人需要每走一步都总结好经验,如此才能具体地把握好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确保事业始终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发展规律的具体认识。

(三)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要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以掌握历史主动

掌握历史主动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形成拓展于把握历史主动的伟大实践。掌握历史主动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规律,在时代发展中敢于担当作为、不畏风险挑战的精神气质。习近平指出:“只有全党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掌握历史主动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担当起时代重任,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第一,掌握历史主动应强化担当和斗争的本领能力。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国共产党人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要确保全体党员干部能担当、能斗争。首先,在政治方面,要注重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让全体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其次,在思想方面,要注重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强化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努力做到“三个务必”,克服“四种危险”。最后,在行动方面,要注重提高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岗位中加强学习、接受锻炼,不断提高知识化、专业化的工作水平。

第二,掌握历史主动应强化担当和斗争的责任之心。中国共产党人要做到真担当、真斗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
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
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首先,要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当前,国际力量对比呈现“东升西降”的趋势,大国博弈愈发激烈。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面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要抓住发展机遇,继续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走中國式现代化道路。其次,要为人民群众纾困解难。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是阅卷人。中国共产党人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最后,要积极应对风险挑战。面对风险挑战,应当遵循沉着观察、统筹谋划、有效应对、妥善化解的原则,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化解风险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优势、补齐短板、赢得主动。

第三,掌握历史主动应强化担当和斗争的格局意识。习近平指出:“担当和斗争是一种格局,坚持局部服从全局、自觉为大局担当更为可贵。”对此,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想问题、办事情。一方面,要坚持“重点论”。党员干部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为重点,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要从历史和全局的视域来谋划工作,将工作融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格局中。

三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强调:“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这充分表明,成就新的历史伟业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回顾历史,党的奋斗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对初心使命的践行。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

(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应然要求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坚定历史自信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深层内涵和重要价值,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启发、夯实底气。

第一,坚定历史自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的思想之源。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自身内涵。“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其次,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逐渐联合起来,掀起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浪潮。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激励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投入为自身求解放的实践中,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格局。最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自立、自强、自信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团结带领人民逆转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颓势,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大步迈进。

第二,坚定历史自信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价值。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等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探索,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些成就生成于党的百余年奋斗历史,坚定历史自信能筑牢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为新的赶考之路上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历史启迪。

(二)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深化了党对长期执政规律的认识

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时代党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坚定历史自信有助于深化中国共产党人对长期执政规律的认识,明晓党的执政方位、执政定位、执政使命。

第一,坚定历史自信能深化中国共产党人对长期执政方位的认识。党的执政方位关系党在一定阶段的工作重心。习近平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历史上党的执政方位经历了数次转换,执政能力不断增强。进入新时代,从国际来看,“世界向何处去?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之问。”从国内来看,改革进入深水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也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回应好这些问题,才能抓住战略机遇,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坚定历史自信,全面回溯党执政的历史方位,能推动中国共产党人形成正确的历史大局观和发展观,在历史变迁中找到长期执政的成功密码。

第二,坚定历史自信能深化中国共产党人对长期执政定位的认识。“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是党长期执政的定位。从党的执政历史来分析,党历来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延安时期,党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此期间,党实行“三三制”执政体制,开辟了边区人民民主制度,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党秉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中国奇迹、形成了中国之治。坚定历史自信不仅是对党的伟大成就的认同,还蕴含着对“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这个根本性问题的思考。只有坚定历史自信,党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三,坚定历史自信能深化中国共产党人对长期执政使命的认识。习近平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从“为中国人民”到“为人类”,从“为中华民族”到“为世界”,展现了党的使命时空场域的外拓。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终极使命是实现全人类解放,坚定历史自信能深化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历史使命的全面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党继续长期执政的使命。

(三)中國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在总结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体现了党对完成自身任务的高度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是为了更好地把民族复兴伟业推向前进,这对新时代走好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坚定历史自信能为坚持走中国道路提供逻辑指引。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显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对走中国道路的强烈自信。坚定历史自信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大历史观来考察中国道路。一方面,中国道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八十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奋斗史、新中国七十多年发展史中探索出来的。实践证明,它符合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道路。另一方面,只有坚定历史自信,党才能在历史镜鉴中清醒认识到绝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帜的邪路,才能在时代大势中深刻领悟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坚定历史自信能为弘扬中国精神提供历史支撑。中国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形成和发展具有厚重的历史积淀。两者都属于历史发展的范畴。坚定历史自信包含了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实践的自信,尤其是对新中国改革创新历史的自信。坚定历史自信,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人理解和把握中国精神生成发展的历史逻辑,培育和弘扬当代中国精神,使其成为创造新的历史的强大力量。

第三,坚定历史自信能为凝聚中国力量提供精神动力。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唯有坚定历史自信,党才能最大限度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方面,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交往交流、团结奋斗中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史,坚定历史自信能推动各族人民形成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另一方面,从党的民族工作七十多年的历程来看,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使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愿景不断变为现实。这些伟大成就给予了中国共产党人充分的历史自信,为党继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On Chinese Communists"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LIU Guang-bin, WANG XiAbstract: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Party"s achievements and historical experience, XI Jin-ping put forward the proposition of Chinese Communists" firm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and made a series of important discussions around the requirements of firm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The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is the self-confidence in the achievements of struggle and the self-confidence in the spirit of struggle, which reveals the core meaning of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Chinese Communists should strengthen historical cognition, grasp the laws of history and master the initiative of history, which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firm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The firm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in the new er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modern state. It is a contingent requirement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an objective requirement to ensure the long-term rule of the CPC, and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view on Party"s history

About the author:
LIU Guang-bin, professor of Marxist School of Hunan University, doctoral supervisor, specialist in Marxist theories.

猜你喜欢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22年4期)2022-10-24《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2021年9期)2021-12-21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疯狂英语·新读写(2021年7期)2021-10-13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年7期)2021-08-15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化学刊(2021年5期)2021-06-29

推荐访问:共产党人 中国 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