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陈晨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可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倡导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能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面对当下语文课堂出现的小组合作随意化、走过场、效率低的现状,利用分组恰当、活动适当、评价得当的应对策略,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误区与对策;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13-0047-03

减轻学生負担,既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自然、探索奥秘,又要保证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质量,而这一切都需要课堂的组织者——教师通过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多年来,一线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相比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虽未明确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学段要求与学业质量评价方面提出的“交流、讨论”的要求也离不开合作学习。在新课标背景下,一线教师试图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改进语文教学,但是在采用该学习方式时也容易走入一些误区。

一、当下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让学生乐于交流与讨论,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但是,当下的语文课堂却出现了小组合作随意化、走过场、效率低的情况,这便在无形中浪费了时间,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误区一:小组合作随意化。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是“语言运用”,学生课堂文本阅读的过程就是积累、梳理和整合语言的过程,同时,安静的阅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片段]: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朗读《父爱之舟》。

[分析]:《父爱之舟》是吴冠中的作品,作者以“舟”为线索,表现出了父亲深沉的爱,饱含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第一遍阅读如果随意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朗读,表面上学生好似投入了文本阅读当中,读得有声有色,但却并未沉浸到文字之中。

[策略]:动情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第一遍阅读,可先采用学生独自默读的方式,初步体会文本传达出的情感。待学生对文本有深切体悟后,教师可请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展示朗诵成果。

误区二:小组合作走过场。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合作而合作就会流于形式,有害无益。“走秀式”的小组合作失去了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

[片段]:教师在讲授《好的故事》一课时,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此处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时间为3分钟。

[分析]:此文为小学学段鲁迅先生较为艰深的一篇文章,小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因而教师在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回答出来的时候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避免走入小组合作学习随意化的误区,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学生在讨论兴致正高涨之时,教师以讨论时间已到为由结束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笔者计算了合作学习的时间,自教师发出指令开始讨论到结束,时间仅为3分钟。作为课堂的观察者,笔者发现:有的小组第一位发言的同学还没有结束,多数小组第二位发言人刚开始,没有做到小组全员发言。可见,学生的讨论不充分。

[策略]:把握好课堂节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要因时间紧张而牺牲宝贵的合作学习机会;提前确定好发言顺序,在教师发出指令后,可立即进入发言程序。

误区三:小组合作效率低。

在听评课活动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效率很重要,处理不好就会走入小组合作效率低的误区。

[片段]:教师讲授《书戴嵩画牛》,请学生谈谈对“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理解,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时间为5分钟。小组合作结束后,进入课堂展示环节,举手发言的同学虽有增加,但数量仍然不多。

[分析]:讨论结束后举手发言的学生并不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时机是恰当的。小组讨论的时间为5分钟,讨论时间也较充分。笔者作为课堂观察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第一位发言人发言后,小组其他发言人仍在重复第一位发言人的观点,有半数以上的小组并没有补充新的观点。

[策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应只是站在讲台维持纪律,而是要深入小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学情,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指导。同时,发言顺序的确定也是一门大学问,不仅要提前确定,而且要结合学生学情与性格特点确定。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笔者针对上述误区,在进行个案分析后,对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以下对策:

策略一:分组恰当。

教学形式和学习形式的实施离不开充分的课前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也需要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应当合理确定小组成员。一般情况下,教师会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分几个小组,以及每个小组的成员数。

以每班48人为例,若分为12个小组,每小组成员数为4人。教师需根据学情确定每一个小组的成员,可用A、B、C、D分别代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如此,有利于小组成员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学、帮、促的氛围。然而,如何分组,如何确定小组成员还有许多方法,教师在分组时一定要结合班级情况和学生个体差异恰当分组,为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运用奠定合理的基础。

策略二:活动适当。

目前,各种形式的“赛课”课堂呈现了“活跃、热闹”的局面,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恰巧符合这一特点,因此,我们也难免会看到许多“滥用小组合作”的现象。其实,若要让小组合作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切实辅助语文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需要教师把握时机,适当活动。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什么情况下需要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交流观点呢?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辩论性问题。这类问题是指对某一观点进行辩论,持任何观点都是正确的,但需要理由充足,且能证明观点。

例如:在教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教师即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因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觀点不同、理由不同,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时定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但这类任务需教师在价值观方面做积极的引导。

第二,有难度的任务。学生个体可以独立解决的简单问题是不需要交流讨论的,有难度但不需要教师点拨,通过组内成员的交流、讨论、合作可以完成的任务,才真正具有小组合作的价值。这种情况,既可发挥优秀生在组内的带动作用,又可培养协作意识,还能真正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第三,材料补充任务。在语文学习中,开阔的视野、发散性的思维、广博的知识都是语文能力的一种体现。

例如:在讲授《少年中国说》一课时,可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补充一些为了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

这类问题通过集思广益,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策略三:评价得当。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极大地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形式,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率,而教师积极、得当的评价,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小组评价不应仅仅评价小组合作的成果,还应注意观察小组成员在合作中所起的作用,比如:组织者的作用、思维创新的作用、积极发言的作用、互帮互助的作用、纪律氛围的作用等。

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但评价切忌虚浮、夸张,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务必做到评价及时、得当。当然,评价主体需尽可能多元化,也可结合组内成员互评的形式,如此,方能使评价真正促进小组合作形式起到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与展示的机会,尤其能够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积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应尽量避免走入小组合作随意化、走过场、效率低的误区。为避免走入误区,可以从分组恰当、活动适当、评价得当三个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在语文学习上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小学语文作文评改“五步曲”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

推荐访问:小学语文 新课标 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