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思考

尹志先 虎马君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双减”背景下,教师该如何提高习作课堂教学的质量呢?习作课是让学生学会写作,让学生由不会写变得会写,由写不好变得写得好。从教师角度讲,在习作课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讲清重难点,指导学生列提纲、搭支架;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课堂上在思考讨论中落实“学”,在修改展示和评析中落实“会”,亲历写作全过程,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只有这样,写作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得以全面提升。教师应根据当前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得到改善和解决。下面,笔者就如何优化语文习作教学谈几点看法。

2022年语文新课标致力于让作文回归儿童的自由表达,让作文成为儿童的真情倾诉和自由表达的途径,解放儿童的天性、个性。小学生作文应该着眼小学生的学业程度以及儿童这一重要生命阶段,真情表达。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是《猜猜他是谁》,要求从之前的写几句话过渡到写一个完整的具体片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这是孩子们小学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作文。本次习作,教学内容紧扣校园主题,指向学生真实的生活。在单元学习伊始给孩子们布置观察班级里有特点的伙伴,为后面的习作打基础。接着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用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鼓励孩子们自由表达,不做字数要求,肯定和表扬每一个孩子的第一篇习作。然后做一做“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把全班同学的习作贴在班级“优秀作品展示栏”里面,大家一起来猜一猜。游戏结束时,我给孩子们每人发了一个橘子,作为他们完成人生中第一篇作文的奖励。孩子们有的闻着橘子的清香舍不得掰开橘子,有的说要把橘子带回家和妈妈一起分享胜利的果实,还有的孩子说“写作文太幸福了,什么时候还写作文?”。整个习作过程游戏贯穿始终,创设了有趣的活动情境,体现了单元导语中“体验习作的乐趣”这一核心目标。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完成了这一次习作。

“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注重实践体验,让习作生活化。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中华传统节日》,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等,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搜集材料、寻找制作方法、做小实验,做一做、说一说、写一写,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作文的乐趣,说、做、写相结合。同时又把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

此外,在“写作生活化”的问题上,我有这样几条建议。其中,随便写写和限时随便写写我在教学中应用得最多。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情都会对头脑造成冲击,是不是这些所有的事情都值得写一些?我们会自己删选,选择值得一写的、有意义的事。但是,其实写作是随时可以发生的,并非有意义的事才能写。意义难免显得厚重,日常生活却往往是轻松的、平易的,不一定有那么多有分量的、惊天动地的、有深刻意义的事情。所以,好多事情也是值得一写的,比如好玩的、有趣的事,能让人愉悦的或者烦恼的事,也可以写。这样可以先让我们有话可说,说着说着才能说得越来越好。限时随便写写是一种新鲜的方式。限时,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迅速、高速地运转头脑,筛选出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事情来写。写着写着就会有感觉了。比如有学生写自习的时候,飞来一只蚊子,用笔帽把蚊子扣住,这个事就可以写成一篇有趣的文章。所以,写作其实是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写出来,表达自己的一种途径。还有连词成段或连词成篇的方式,选几个词写一段话,可以编故事、写片段等,有了实际的抓手,帮助打开了思路,会越写越长。“怎么写”的方式多种多样,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多研究、多实践,甚至多下笔,真正做好写作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学生完成习作耗时较长,因此习作就面临了课堂耗时耗神、课后极难进行的窘迫局面。为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助力课堂习作教学,我一直致力于部编版教材微作文的研究与实践,以微写作促习作,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从而落实“双减”政策。

微作文是基于现代教育理念,针对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作文教学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作文概念,同时,微作文也是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开展微写作,需要明确写作要求,这是确保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微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例如,教师给小学生布置主题为“春天”的微作文任务,通过对“春天”特色景物的描写,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让小学生细心观察春季景观特点,并用文字表述出来,将写景与抒情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微作文的核心内容紧扣主题,写出符合主题要求的作文,防止小学生写作中发生“跑题”现象,这是确保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微作文创新设计过程中,应对这一点提高重视。

对小学语文学科来说,识字写字是基础,阅读和写作是进阶。并且,阅读和写作关系密切,良好的阅读对写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在抓好阅读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作者语言表达方法及写作技巧的归纳总结,指导运用以点突破,一课一得,再注重说写的有机融合,这样点点成片,得得相连,逐步就化解了学生不善写作的难题。比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都有哪些习俗,文章介绍了春节期间哪几个重要的日子,以及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掌握主要内容,一一作答后,我乘机提出一个问题:“北京的春节与我们家乡的春节在习俗上有何异同?”同学们立即围绕这个话题热烈讨论起来。我乘势又提出要求:“谁来按照《北京的春节》一课的叙述顺序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春节,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介绍你感受深切的几个日子,不要面面俱到。”我话语一出,刚才叽叽喳喳、一片喧闹的教室立刻安静下来,大家都开始默默地思考该如何表述。大约五分钟后,学生们开始在班级争相汇报,这次果然说得有条理多了。下课后,我马上布置了一篇小练笔,以《家乡的春节》为题介绍一下家乡春节的习俗,既巩固了课上关于作者叙述顺序、写作方法指导方面点的突破,做到了课上课下的及时衔接,又将学生的说写能力进行了有效融合。第二天中午线上辅导时间,学生习作提交上来,我逐个批阅,无论是文章结构、写作顺序,还是语言的生动性、真实情感的流露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凸显。我随即做了点评,对每一名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及时给予点赞,我似乎看见孩子们的脸上个个露出了自信的微笑,我能感觉到他们已经收获了写作带来的乐趣。

在“双减”政策的大力推行下,教育主阵地重回课堂。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改变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保证学习的“轻负”与“高质”。为此,教师需要加强写作的指导,从语文要素和写作教学目标出发,优化写作教学环节,搭建完备的体系。

比如,五年级第五单元的单元主题为“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为完成这一目标,老师们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语文实践。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要介绍的事物,并搜集相关的资料;课中,引导学生从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搜集和整合资料的重要性;课后,让孩子们以“介绍一种事物”为主题进行写作,学生通过学习就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整堂作文课在教师的组织中,给足学生时间、空间去交流、去分享,去体验作文学习中的乐趣。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给每个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敢于交流、乐于表达,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再择优选取几位同学站到讲台前讲述自己搜集的资料,在交流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张张神采飞扬的笑脸,此时的课堂是孩子们自主学习的乐园,让学生在有序的活动中主动地、愉快地获得知识、习得方法,也让作文教学变得更加灵动。

最后,要精批细改促成长。学生们的写作基本完成,但老师的工作还没有结束。教师可以选取学生习作中佳作和典型问题的片段,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范例指导和修改建议,使其能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习作。经过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一篇篇佳作脱颖而出。从孩子们一篇篇生动的文章中我看到了孩子对写作的热爱,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写作的快乐。

习作是一门技能,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练习。知道的技巧再多,不去实践,最后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作家余华曾说:“作文要想写得好,就要不断地写,没有别的办法。”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那么该如何做呢?记住三点:广泛阅读,强化练习、提炼技法。

广泛阅读。大多数孩子的习作空洞、没有真情实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教师应把阅读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以加强作文素材积累,建立充实的作文素材库。指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重点记忆书中人物的感人事迹和优美的文句。这样,学生的作文素材库就会得到极大的充实,写起文章来就有话可说,内容充实了,语句也流畅了。

强化训练。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的规范化写作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片段训练,又叫小练笔,是写作训练中的一种有效形式,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又可以较快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以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为例,在进行单元作文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练笔:抓住身边人的特点写一件事,事例要典型,100字左右。教师在课前设计好评价表单,学生完成后,让学生对照表单自评、互评。评价表单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学生能很直观地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问题,从而及时修改。这样,学生在愉悦的小练笔中就掌握了写作的基本功,然后再进行整篇文章的系统训练就很容易了。

提炼技法。写文章要讲究章法,学生懂得一定的写作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的作文实践,写作水平才会很快提高。每次作文前教师应给出范文,因为小学生的写作还是从模仿开始。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拆解范文的结构、分析出作者的思路,指出作者的思维过程。教师一点一滴地渗透,学生一点一滴地吸收,学生掌握了作文的方法,就不愁写不出好文章来。

在学写作文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依赖于优秀作文、满分作文之类的辅导书。很多家长和学生自己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学生需要读优秀作文选吗?”在我看来:这类书不建议读。以我的研究来看,很多这些书都是攒出来的、编出来的,里面的文章质量参差不齐。的确,每年升学考试结束不久,市面上都会出现各种满分作文之类的书,学生也将此奉为标杆,当成写作模板。但是在这种模仿中很容易迷失写作的本质,别说学得不像,就算学得像,也多是“花拳绣腿”,只有形式罢了。盲目的照搬也没有多大的用处。“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要学就学最好的文本,教材就是最好的范本,可以抓住课文、古诗词、文言文等来学习写作。比如白居易《忆江南》从题目、开头到结尾,紧扣中心,简洁清晰,真正体现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还有些学生的作文不生动、干巴巴的,不知道化抽象为具象,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写喜悦就别具一格,只“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句,就把时间、空间都迅速压缩了。所以,要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回到根本上的、高质量的借鉴和学习上。

读只是第一步,读书的过程中,遇到有感触、有启发的东西,要及时记录,在记录中占有材料。此外,还要经常练笔,厚积才能薄发。写作文不一定在考试时才能写,许多日常经历,在经过思考之后,都可以进入写作之中来。一个人、一件事、一处景物、一个看法,不一定要有多大的意义,有感受的时候就可以下笔成文。同时,也要有意识地训练写作,比如限时写作,在脑海中迅速抓取信息,能把最近最有感受的东西记录下来。第四,作文不厌百回改。写作之后,一定要不厌其改,在不断的修改中,使得作文逻辑清晰、语言精练。“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固然是我们每个同学都想达成的目标,但是必须循序渐进,不断积累,时时不忘“浇水、施肥、除草”,而后“静待花开”。

“双减”减去的是不必要的重复,不减的是知识与能力。一些学生疲于应试,写作能力却异常匮乏,原因是没有素材,在他们看来,阅读是浪费时间,对分数的追求贡献不够,殊不知积累素材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源自生活,生活是最大的素材库,积累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还需要真实、丰富的材料”,这是新课标对文章选材提出的要求。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让人感觉言之无物。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和独特的材料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你留意去观察和体验生活,就会获得许多既能彰显意旨,又真实新颖的写作素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巧妙地撷取,再加以适当的剪裁和组结,那一篇篇的真情美文就会从我们的生花笔端汩汩地流泻而出……用慧眼识得生活的真相,用慧心表达对生活的见解,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与生活有关,唯有关注生活,写作素材才会取之不尽。

提高了观察能力,学会了向生活取材,还要进一步挖掘其中的美。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要结合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发现、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美。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分析。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对生活中的各种美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指引学生观察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挖掘写作素材,找到写作的方向;其次,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养成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使学生在观察和感受生活的同时,积攒各种类型的生活场景,在之后的写作中加以应用;最后,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感受,借助生活场景刺激学生积极表达和分享,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少年闰土》这一单元教学完成以后,教师就以人物描写为主题,展开了作文教学。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围绕着人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很多人物描写方法,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寻找一个人进行描写,尝试将自己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写作中。

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就从脑海中勾勒出了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学生选择描述自己的爸爸妈妈,结合本单元的课文描写,从故事入手,以故事凸显人物的性格;有的学生则选择写自己的好朋友,借助外貌描写等技巧,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好朋友的形象……总之,教师通过结合生活素材,成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等,使学生顺利完成了写作。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致力于实现读写结合,灵活利用教材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的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边读边写,在加深课文理解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例如,《开国大典》这篇课文以记叙文的方式描述了新中国成立的盛况,表达了全中国人民因为新中国成立而产生的激动和自豪之情。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当时的盛况,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带领着学生反复阅读了课文,还为学生播放了新中国成立的影像记录,要求学生就读到的、看到的内容,写一小段读后感。在正式开始写作之前,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了读后感的写作格式。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简单的两段式的格式,第一段描写了《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第二段则阐述了自己的感想,如通过阅读课文,我了解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美好生活都是无数的战士不畏艰险和牺牲换来的,所以作为祖国的新生代,我们要努力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长大后用自己的能力报效祖国……

依照语文新课程的标准,写作应当是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重要体悟,进而表达自身对生命、事物以及事情的感悟和自我表达。学生应当在认真观察、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得出心里的感悟和想法。因此,想要提升作文的综合素养就需要将目光放到教室以外,充分贴近自然与感悟生活,在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上去理解和感受。当学生对生活有了发自内心的感悟后,让学生充分调动听觉与视觉,把所体验到的感受,用文字的方式来记录。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活动》主题为例,老师要正确引导好学生,比如用PPT展示一些各项活动的照片让学生去联想观察,然后以提问的方式询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活动让其印象深刻。老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写作思路,积累写作素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活动的过程表达出来,然后学生按照这个思维导图模板去思考分析并填写,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写作思路。所以,老师要多指导学生,让他们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发自内心地感动。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相信通过有效运用“找目标”“搭支架”“广阅读”“勤练笔”“精讲评”等写作教学策略,学生的思想认识、知识积累、技巧表达等能力能得以提升。“双减”背景下,一名语文教师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多钻研教材,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帮助学生解决习作中的困惑,真正做好减负增效,让学生踏踏实实“坐着”也能学饱、学好。

猜你喜欢双减习作小学生“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教师版上半月(2021年8期)2021-07-19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农家科技中旬版(2019年2期)2019-05-08我是小学生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5期)2016-05-14习作展示中国篆刻·书画教育(2014年4期)2014-07-05非常小学生小学生·新读写(2006年5期)2006-05-10

推荐访问:小学语文 思考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