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开展路径

王佳秋

摘 要: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点学科,是学生培养良好品德、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学习阵地。教师结合项目式学习的相关理念与方法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实效。文章对项目式学习进行了简要概括,重点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项目式学习开展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项目式学习;
开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4-0073-03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
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1]。教师要深度探索大单元教学,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一系列高效的活动中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活学活用知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深入贯彻项目式学习的理念,为学生搭建一个内容丰富、能够培养技能的良好平台,使学生深度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一、项目式学习的基本内涵与关键要素

(一)基本内涵

区别于传统的学习理念,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具有建构主义性质的教学观念与学习方法论。与单一的教学活动相比,系统化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串联各部分知识,搭建有层次的系统知识框架[2]。所谓具有建构主义性质,是指项目式学习认为知识是逐渐建构起来的,它对学习者以往的知识经验、学习背景等多种因素均有考量,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项目式学习下的学习者往往通过解决难度较大、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的问题来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

(二)关键要素

1.项目式学习以问题为基本驱动力

一个科学的项目式学习模型需要设定恰当的问题作为驱动力,为学习者参与活动提供具体情境,激发学习者探索问题的欲望。项目式学习要求从学习者的角度设问,问题要贴合学习者的真实学习情境,难度要适中,问题涉及的知识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达到促进学习者能力提升的目的。与此同时,问题解

决的过程与结果也要为学习效果提供比较直观的判断标准。

2.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计划中心

项目式教学从目标设置、具体实施到总结评价等各个过程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放在第一位;
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考虑学生不同的文化学习背景与知识经验,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为学习者制订个性化的培养目标。

3.项目式学习以学科融合为重点内容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可通过开展综合性的活动,培养学生联系知识、运用多种技能的意识。一个合格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往往包括多个跨学科知识,需要学生调动自己掌握的技能,将开放的学习思维运用到课堂学习中,并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在解决问题、参与活动等过程中深入理解与掌握多学科知识。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意义探究

(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是新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也是项目式学习的重点目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开展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在较复杂的活动中展开合作探究,关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能够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这突破了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学生与他人的团结协作,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项目式学习更符合小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的学习习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提质增效

在将项目式学习观念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课程特色设计出贴近现实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课内外实践活动。在项目式学习理念的指引下,学生能够实现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度学习。教师将项目式学习理念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小學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路径探究

(一)合理创设问题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优化问题设计,促进学生学习实效的提升。教师要在深入研读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问题的价值。

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为例,教师可以紧密结合本单元以班级为主题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个核心问题:“如何使我们的班级生活更加美好?”然后将这一核心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我们爱我们的班级吗?如何制订与践行班规?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班级值日生?如何装扮我们的教室?”这四个子问题对应本单元的四个小节课程的主题。教师提出的问题遵循教材编写与课程安排的顺序,便于学生联系前后课程的知识,加强对知识的应用。这些问题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置的,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爱班级、爱集体的情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注重问题的逻辑性与条理性。核心问题较宽泛,有一定的开放性,既能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又能引出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为后面小章节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四个子问题之间是并列关系,分别从班级情感培养、班规制订与践行、班级值日、教室装扮四个方面着手,避免学生的思考方向偏离核心主题。核心问题与子问题相互作用,子问题是核心问题的具体表现,能够为学生思考核心问题提供思路。核心问题是各个子问题的最终指归。学生在解决四个子问题之后,核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师从学生视角提问,以班级生活为具体语境,有利于学生利用以往的知识经验积累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思维素养与情感素养,进而综合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二)加强学科融合

在设计任务、组织活动、探究实践等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各个学科的融合,突破单一学科的知识限制,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设计出多学科的活动与教学任务,为学生搭建跨学科的知识学习平台。

以统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平时生活中的物品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让学生调查自己日常生活中涉及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物品,分析它们背后的生产过程与鲜为人知的发展历程,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对我们实际生活有怎样的影响。教师要适当提示学生重点了解这些生活物品的创新之处与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爱护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制作工业的发展历程。在调查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一幅生活百景图,感受现实社会生活的美好,珍惜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感恩情怀,或者让学生写一篇调查观后感,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与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写作中总结本次调查活动的成果,反思活动参与中的不足,进而使学生通过自我总结、自我鞭策实现进步。

教师通过组织开展调查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与绘画技能,促进语文学科和美术学科知识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相结合。如此,学生既可以培养道德情感,提高品德修养,又可以在活动中发展多项能力,实现对其他学科的深度学习。在项目式学习中,

教师要注意及时引导,使学生增强跨学科思维的意识,学习综合性技能,更好地适应跨学科性质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三)促进合作探究

项目式学习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活动。当确定项目式学习主题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组便成为探究的关键[3]。小组合作的探究形式能使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

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让小组内各成员的学习主体性与创造性都充分发挥,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两个课时“选举产生班委会”与“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的内容,

向学生发布项目式学习的任务。教师可先让学生分小组自主讨论并决定班委会成员。学生需要根据平时对班级同学性格、特长、优缺点等情况的了解,在小组内踊跃发言,积极提出有益的建议,推荐班委会的候选成员。小组内要推选一人担任小组长,小组长要将小组内最后的商议结果汇报到班主任处,便于班级后续的民主评议。学生合作选举产生的班干部成员更具公信力,有利于班委会真正在班级服务与管理中发挥实际效能。在正式的班委会组建完成之后,教师又可以“制订班规”为主题,向学生发布新的合作任务。学生可以延续之前的小组形式,进一步加强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合作。小组与班委会之间需要多沟通,认真讨论班规制订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与问题。在班规实行后,小组和班委会要根据实际情况再次讨论,修改班规,促进班规的完善,使班规更具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增强全班学生对班规的认同感,使全班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行为习惯。

学生通过共同制订班规与共同选举班委会这两项任务,协商班级事务,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使学生明确自身在团队合作中的定位,增强小组长的领导意识与小组成员的执行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项目式学习任务。

(四)完善评价机制

教师要为学生建立与完善评价機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项目式学习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与理论依据,促进学生进步。

在学生完成项目式学习相关任务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倡导小组内相互评价等。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
小组评价能使学生加深对同学的了解,促进班级良好氛围的形成。此外,

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评价。

以统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为例,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分辨能力等进行打分,还要看学生是否认识到互联网信息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是否能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是否具备一定的隐私信息保护能力,等等。此外,项目式学习强调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因此,

教师不应将结果看作评价的唯一指标,而是应将评价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体现项目式学习模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教师完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评价体系,使评价的标准多元化,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4]。通过完善评价机制,教师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为学生设置合理的问题,促使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使学生构建起系统的知识网络,在分工合作中完成项目式任务,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5]。最后,教师要采用多元的科学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在项目式学习理念的指引下进行思辨与探究、实践与创新、合作与表达[4],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林雅芳.项目式学习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23(19):64-66.

马爱霞.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的现存问题与解决路径[J].新课程研究,2023(14):48-50.

郭诗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以二年级下册《试种一粒籽》为例[J].福建教育,2023(13):49-51.

滕珺,杜晓燕,刘华蓉.对项目式学习的再认识:“学习”本质与“项目”特质[J].中小学管理,2018(2):15-18.

钟海燕.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区域性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2(6):3.

猜你喜欢 开展路径项目式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5期)2018-06-26“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8年2期)2018-06-09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考试周刊(2018年46期)2018-05-18家具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开展路径探讨新一代(2017年13期)2018-01-29“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新课程·上旬(2017年9期)2017-11-21和谐社会背景下校园党建工作的开展路径解析魅力中国(2017年18期)2017-08-17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价值工程(2017年14期)2017-05-11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9期)2017-04-21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2期)2017-03-20开展群众文化的路径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103期)2017-01-23

推荐访问:法治 路径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