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整),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整)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学论文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光姝瑜(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方式、环境和教育对象都发生了转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方式方法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提高其对人们的吸引力和认同感。同时要加强学科建设,为前线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人才支持,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发挥其作用。

 一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大量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这对我们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背景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经济全球化对社会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传统和外来文化,新旧价值观不断发生猛烈的碰撞和融合。经济的全球化,必然也会对政治、文化方面带来影响,使教育环境由原来比较单一转变为比较复杂。

 1 社会阶层的改变

 过去我们的经济形式单一,导致我们的社会阶层也比较简单,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只是工人、农民、学生、干部和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比较容易开展。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工人们不在享有“铁饭碗”,农民不光种地务农,并且,大量的外企进驻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社会上也出现了许

 多新兴职业,比如自由职业人等。多了许多的社会阶层,如何对这部分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对所有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挑战。

 2 个体主体意识的增强

 经济生活的满足,催生了人们实现自我的需要,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面对这样的新情况,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就不能采用强硬的灌输和规劝式,而应该向对话式转变,逐渐摆脱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开始注重人文关怀,真正地从人本身出发,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二)信息时代的到来

 中国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网民的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这是网络使用的主力人群。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育空间与途径,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比如,网络为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提供了传播的途径,也容易被境内外不法分子利用,对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提出挑战,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所以,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研究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有意义和必要的。

 二坚持以人为本,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三贴近”

 胡锦涛曾说过:“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需求为主,更多体现了其工具性价值,忽略了人本身主体性不断增强的事实。张耀灿教授认为:“建国后思想政治教育未能自觉及时实现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是其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只有正确把握人的思想认

 识特点和行为活动规律,才能使人们的思想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方向转变,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必须充分重视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满足人的利益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不断提高人的各项素质,努力促成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实现途径,只有做到“三贴近”才能准确把握当前的新形势和人们思想的新动态,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亲和力和说服力,才能让人们接受和认同。

 三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特别是在当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信息时代到来的大环境下,更要抓住时代的特点,做到方式方法与时代特点相结合,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一)加强网络资源利用,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甚至对人们的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的形成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确实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但同时我们应看到网络也为其提供了大的平台,如果我们利用得好,完全可以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的思想阵地。

 我们几年前就一直提倡建立红色网站,但是这些网站的点击量并不大,关注度也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网站的内容不如那些人们喜闻乐见的网站吸引人。因此,如何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为一体的,同时具有中国气派和时代精神的网站,在内容上能留住人们的眼球,在人群中的影响能不断扩大,在人们的心底能筑起坚固的“防火墙”,这是新时期的一个艰巨的

 课题。

 为了充分发挥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正面作用,我们必须“四管齐下”:“一是加强网络立法和以法治网的力度;二是实行技术控制和分级过滤管理等措施;三是开发升级有害信息过滤防范软件;四是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在教育资源的软件开发上下工夫。”

 (二)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的发展变化非常快,人们普遍心理压力都特别大。“日本在物质贫乏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及战后初期,精神病患者很少,以后随着经济繁荣的实现,精神病反而急剧增强了。”由此可见,经济愈是发达,社会愈是进步,与之伴随的常常就是人的精神压力愈大,为了舒缓压力和心理焦虑,所以就有了所谓的“芙蓉姐姐”等“娱乐狂欢”现象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人的精神压力和焦虑能不能起到作用,能不能产生像赵本山小品那样的吸引力,就是摆在我们思政工作者眼前的问题。

 要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疏导,这样我们的工作才具有认同感和吸引力,这样能更好地提高人们的适应能力,正确面对社会竞争和压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重视新闻媒体舆论引导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新闻媒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之一,我们只有将现代社会的新知识和高科技手段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新闻媒体具有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是群众接触社会事件和党中央政府政策的第一窗口,所以,要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抓住这个第一窗口。以《光明日报》、

 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新闻媒体不仅要坚持“三贴近”原则,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并且要注重报道方式。比如,对某群体事件的报道,不要只是单纯地罗列事实,而要分析该事件发生的原因、天灾人祸的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该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这样可以使群众确切了解到事件的真相和发展过程,预测发展状况,真正做到舆论正确引导,保证社会和谐有序。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

 从 1984 年以来,我们的学科建设从一级学科到二级学科,从本科教育到硕士点、博士点的增加,可以看出,这三十年间取得了巨大成绩。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科学来研究,才能为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一)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指导

 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要对学科进行科学的界定和规律的探索,比如,概念、范畴、研究对象、载体以及本质规律等。除此之外,还要对经验进行总结,不光要对历史进行总结,还要对党的新经验进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给人的印象不是只停留在阶级性和政治性上,才能凸显出其科学性的一面,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指导。

 (二)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建设和领导,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到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可见党中央对意识形态问题是十分重视的。党在抓意识形态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领导。但是,从基层的情况来看,一些学校党委的领导对这个学科不够重视,工作存在一手软、一手硬的情况。另

 外,还存在师资的投入不够、教学机构被弱化等诸多问题。所以,要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党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领导,这样,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保障。

 在此过程中,一定要认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要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而不是成为中心任务,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出现严重的“左”的错误。

 (三)加强学科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

 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的建设,人才建设得怎么样,决定着我们这个学科将来的发展前途。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首先要制定专业的培养计划,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和基层实践能力。其次要加大师资投入,加大培养力度和资金保障,使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对学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要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摆脱其在人们心中社会工具性的特点,就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方式方法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提高其对人们的吸引力和人们的认同感,同时要加强学科的建设,增强学科的科学性,为我们的前线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人才支持。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发挥其作用,而不是言之无物的空架子。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强大舆论力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12-08.

  [2]张耀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J]. 思想教育研究,2010(7).

 [3]蔡克勇.网络与校园文化建设[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7,4(2).

 [4]池田大作,奥锐里欧·贝恰.二十一世纪的警钟[M].卞立强,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5]王树荫.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推荐访问: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