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abc分类法概念(4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abc分类法概念(4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abc分类法概念(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abc分类法概念篇一

本分类法的理论法则是形式逻辑。

本分类法的技术规则:

(一)基本级别律

本分类法为七级以上划分,基本划分为五级,作为常识处理。各中央书院、各综合分馆、专业馆、学科资料室均可运用本分类级别律划分图书。

第一级,以宇宙属性为标准分为人文类图书和自然类图书。

第二级,以图书基本学科属性为标准划分。

人文类基本学科:a哲学、b宗教、c伦理、d逻辑、e美学、f心理、g语言、h文学、i艺术、j政治、k经济、l军事、m法律、n教育、o体育、p传媒、q资讯、r管理、s商贸、t历史、u考古、v民族、w生活、x财金、y统计、z社会。

自然类基本学科:a天文、b地理、c数学、d物理、e化学、f生物、g机械、h电信、i水利、j电力、k纺织、l食品、m建筑、n矿山、o冶金、p能源、q交通、r航天、s医学、t工学、u农学、v林学、w养殖、x电脑、y环保、z信息。

第三级,以图书附属学科标准划分。

第四级,以图书功能属性划分(著述、学术、教学、帮助)。

第五级,以图书品种属性划分著作(作品、理论著作、应用著述)、学术(注释、评析、争鸣、研究、考证、翻译)、教学(学校教材、社会培训教材、自修教材、参考资料、讲义、学习资料,普及读物、实习实验和考试习题集、教学大纲)、帮助(词典、百科、类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文摘、表谱、图录、标准)。

第六级,根据图书国际空间划分为本国和外国图书(非学科定义空间)。

第七级,以图书时序划分(非学科时序)。

(二)交叉学科定位律

所谓学科交叉,主要是指基本学科交叉,也指附属学科交叉。知识融合,学科交叉一般有如下几种:1 行业应用学科和理论基础学科交叉(能源地理学),2 行业应用学科交叉(纺织机械),3 理论基础学科交叉(生物物理学),4 一般应用学科与理论基础学科交叉(管理心理学)。交叉学科定位应该遵循学以致用原则,就综合馆而言,从应用不从理论,从行业不从基础,从前不从后。专业馆可按需要自定义。

(三)文献传承律

本分类法主要以学科为母项,图书类型和品种为子项,用二分法(原著、派生)提纲挈领,四分法(著述、学术、教学、帮助)分门别类,以逻辑规则逐级划分,以古今时代为经,中外空间为纬,将古今中外的图书归集,以反映文献的传承关系。分合皆宜,世界通用。二分和四分法以及分类一般规则适用各级图书排序。

(四)排序先后律

排列以先古后今,先国内后国外,先一般再特殊,先理论后应用、先理学后工学、先单行再合订、先原著后派生的办法。

(五)排架同位律

同作者、同标题、同内容、同时期、同品种在同学科前提下原则上同位并列排架。分类号

图书分类号由图书学科代码和图书功能属性标识与图书品种编号组成;
附加馆藏号组成馆藏图书分类号。

图书学科代码由大、小写英语字母分别代表人文类和自然类各基本学科;
附属学科二级或三级均用自然序数代表,小数点区分。预留其他机动学科用9代表,序数达9或进十位用99代表。分别以人文类两级和自然类三级图书学科代码模拟示例:

a1 a2 a3 a4 a5 a6 a9

a1.1 a1.2 a1.3 a1.4 a1.5 a1.6 a1.7 a1.8 a1.9 a1.10 a1.99

图书功能属性标记:著作(作品、理论著作,应用著述)用“*”标记,学术类用“+”标记,教学类以“-”标记,帮助类以“=”标记。图书品种以序数编号。

馆藏号:/自然序号

图书分类号运用模式:a1(简易模式),a1+(一般模式),a1*2(完整模式),a1.1-1/3(馆藏分类号完整模式)。

以a1.1-1/3(馆藏分类号完整模式)为例:a1.1(a基本分类,1.1二级学科);
-1(图书功能属性标识及品种编号);
/3(馆藏图书种次序号,到馆图书自然编号,该图书的馆藏身份证)。馆藏分类号包含以上全部信息,即a1.1-1/3统称馆藏图书分类号,其实就是图书分类号加馆藏图书编号。著作没有标识本身就是标识。将著作分为作品、理论著作、应用著述1、2、3种,一般不易混淆,不一定用编号标识它。当然,也可以*作标识。编辑本段关于图书集成分类的几点技术说明

1.版本年代,作者标示属出版社业务范围,在出版图书里已有标明,在分类号中重复标注会给读者带来负担。崇尚简洁,是图书馆人的职业道德,必要的坚决保留,可要可不要的坚决剔除。取消推荐号、索取号,书次号用馆藏号取代,用馆藏分类号统一称谓。

2.学科内容存在交叉性,概念有其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一般只应归为一类,应以揭示本质属性的概念语词为划分根据。交叉学科一般遵从学科定位律,也受学科标准制约,属特殊。

3.图书学科分类不同于国家学科分类标准;
本分类法图书学科代码是适用图书馆专用的图书学科代码。图书分类号可作为图书出版通用。

4.不设置总论复分表、通用复分表、仿分表、简表,不划分综合类图书,不用总分式的结构统揽,不用原进位转换制标示。

5.马克思主义、孙文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政治理论学科划分,大陆和台、港、澳等地区均可适用;
与其相关图书类型和品种按本分类法分列入各相应学科和级位。

6.为了解决图书分类体系存在的混乱,必须调整理顺各级学科概念,学科类别,将派生学科归入传统学科,适当列举新学科。取消“文化、科学、工程与技术、综合图书”学科门类划分,重新确立图书基本学科和附属学科,将之分解列入各相应学科。

图书基本学科分为四种类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各行业工程技术学科以及商学、工学、农学、林学等)、新兴学科(电脑、马列主义、环保等)、泛论学科(社会、信息)。逻辑、伦理、美学、心理、商贸、生活、财金、工学、农学、社会、信息以图书基本学科定义。文字归语言、人口学归社会类,控制论、系统论归信息,材料归工学,畜牧、水产归养殖,航空归航天类,卫生保健归医学类,图书、情报、档案、博物归资讯类,安全归环保等等。

中图法经济类图书外延过于宽泛,在图书馆书库中几乎占人文类图书(社科图书)四分之一。因此本分类法将中图法经济类图书拆分为四类:经济、管理、商学、财金(财政金融)。

又,因为学科分类与图书学科分类是不完全相同的体系,生活也是学问,致用性是最高原则,所以增加了生活类图书基本类目,便于商业、出版图书分类通用。

对于图书基本学科和附属学科及其学科地位所做具体调整情况见图书学科分类详表。

7.关于图书学科定义。

人文类学科——是关于人类的信仰、情操、思维、行为、生活方式及其社会关系的学问。

自然类学科——是关于自然界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问。

基础学科——是人文类学科和自然类学科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理论或技术研究的学科。有理论基础学科和技术基础学科之分。

应用学科——是指基础学科在某行业或领域应用的学科。

泛论学科——是指在人文或自然领域具有广泛意义的理论学科。

8.本分类法基本学科用双音节词概括,不用词缀,以便大众化习惯性记忆。

9.空间、时序在学科代码和图书排序中已有反映,按常识处理。

10.文集、文选、全集、选编、汇编、套书、丛书、皮书属于出版编辑范畴,不能视为图书品种,这是笔者在书库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

著作者:胡昌志

编辑本段图书学科分类及代码详表

图书学科分类基本代码表

人文类基本学科:a哲学、b宗教、c伦理、d逻辑、e美学、f心理、g语言、h文学、i艺术、j政治、k经济、l军事、m法律、n教育、o体育、p传媒、q资讯、r管理、s商贸、t历史、u考古、v民族、w生活、x财金、y统计、z社会。

自然类基本学科:a天文、b地理、c数学、d物理、e化学、f生物、g机械、h电信、i水利、j电力、k纺织、l食品、m建筑、n矿山、o冶金、p能源、q交通、r航天、s医学、t工学、u农学、v林学、w养殖、x电脑、y环保、z信息。

*

中国图书分类法:

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 哲学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教育,科学,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td 矿业工程

te 石油,天然气工业

tf 冶金工业

tg 金属学,金属工艺 th 机械,仪表工业 tj 武器工业 tk 动力工程 tl 原子能技术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子技术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 tq 化学工业

ts 轻工业,手工业 tu 建筑科学 tv 水利工程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 z 综合性刊物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一律列在正文的末尾,特别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应少于五条。参考文献的类型应该包括专著、论文、报刊等。鼓励选用外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具体写法为:

⑴专著、论文集、毕业论文、报告等

[序号]作者.书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文献类型标志:专著m;
论文集c;
报告r;
其它文献z)

如:[1]马伯钧.政治经济学[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25-30.⑵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文献题名[d] .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例如:[2]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 .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02.

⑶期刊 [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年,卷(期刊).如:[3]张帆,郑京平.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结构和效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9,(1),35-39.⑷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

如:[4]白钦先.再论银企关系[a].白钦先:经济金融文集[c].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261-273.⑸报纸文章

[序号]著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如:[5]董计营.国有经济-经济发展的控制性力量[n].经济时报,2000-11-20(5)。

⑹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 .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

(文献类型标志:数据库(网上)db(db/ol);
计算机程序(磁盘)cp(cp/dk);
光盘图书m/cd)

例如:[6]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db/ol] .http://,1998-08-16/1998-10-04.

外国作者的姓名书写格式一般为:名的缩写、姓。n, 参考文献:

[1]杨勇.中西部城市近郊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万义元.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李明星.试论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与政策选择[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周邦瑶.我国农民理财现行供需层次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8,(3).[5]祝蔓莉.基于主体博弈分析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吕维平.失地农民住房安置模式探讨[j].城市问题,2007,(5).[7]花文苍.国外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经验及启示[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8]张瑛.南京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9]刁一玲.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以川渝两地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0]曹泽华.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层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7,(7).[11]刘海云,李改英.可资借鉴的四种失地农民安置模式[j].集团经济研究,2007,(18).[12]陆道平.乡镇治理模式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3]喻湘存,熊曙初.系统工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14]张汝立.农转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15]陈鸿彬等编著.农村城镇化建设及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16]于洪生.城郊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2).[17]费孝通.当前城市社区建设的一些思考[j].社区杂志,2005,(13).[19]王如渊.深圳特区城中村研究[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20]楼培敏.中国城市化:农民、土地与城市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4).[21]杨雍哲等编著.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m].北京:中国农[18]李俊夫.城中村的改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业出版社,2004.[22]蒋永穆,戴中亮.我国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模式的重构[j].河南社会科学,2004,(6).[23]王健,鲍静,刘小康,王佃利.“复合行政”的提出:解决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域冲突的新思路[j].中国行政管理,2004,(3).[24]张玉枝.转型中的社区发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5).[25]王曙,冯磊.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3,(6).[26]刘吉,张沛.城中村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3,(9).[27]郑弘毅等编著.农村城市化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abc分类法概念篇二

abc分类法详解-pmc常识

abc分类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

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图分析、主次因分析法、abc分析法、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abc管理法、abc管理、巴雷特分析法,平常我们也称之为“80对20”规则。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

abc分类法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首创的。1879年,帕累托在研究个人收入的分布状态时,发现少数人的收入占全部人收入的大部分,而多数人的收入却只占一小部分,他将这一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就是著名的帕累托图。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后来,帕累托法被不断应用于管理的各个方面。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h.f.dickie)将其应用于库存管理,命名为abc法。1951年~1956年,约瑟夫·朱兰将abc法引入质量管理,用于质量问题的分析,被称为排列图。1963年,彼得·德鲁克(p.f.drucker)将这一方法推广到全部社会现象,使abc法成为企业提高效益的普遍应用的管理方法。

此规则通过对同一类问题或项目进行排序,来认明其中少数争议较大的。帕雷托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美国80%的人只掌握了20%的财产,而另外20%的人却掌握了全国80%的财产,而且很多事情都符合该规律。于是他应用此规律到生产上。他的主要观点是:通过合理分配时间和力量到a类-总数中的少数部分,你将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当然忽视b类和c类也是危险的,在帕雷托规则中,它们得到与a类相对少得多的注意。

abc分类法的基本程序

1、开展分析

这是“区别主次”的过程。它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数据。即确定构成某一管理问题的因素,收集相应的特征数据。以库存控制涉及的各种物资为例,如拟对库存物品的销售额进行分析,则应收集年销售量、物品单价等数据。

2)计算整理。即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并按要求进行计算,包括计算特征数值,特征数值占总计特征数值的百分数,累计百分数;
因素数目及其占总因素数目的百分数,累计百分数。

3)根据一定分类标准,进行abc分类,列出abc分析表。各类因素的划分标准,并无严格规定。习惯上常把主要特征值的累计百分数达70%~80%的若干因素称为a类,累计百分数在10%~20%区间的若干因素称为b类,累计百分数在10%左右的若干因素称c类。

4)绘制abc分析图。以累计因素百分数为横坐标,累计主要特征值百分数为纵坐标,按abc分析表所列示的对应关系,在坐标图上取点,并联结各点成曲线,即绘制成abc分析图。除利用直角坐标绘制曲线图外,也可绘制成直方图。

2、实施对策

这是“分类管理”的过程。根据abc分类结果,权衡管理力量和经济效果,制定abc分类管理标准表,对三类对象进行有区别的管理。

abc分类法的具体步骤

1、收集数据

按分析对象和分析内容,收集有关数据。例如,打算分析产品成本,则应收集产品成本因素、产品成本构成等方面的数据;
打算分析针对某一系统搞价值工程,则应收集系统中各局部功能、各局部成本等数据。

2、处理数据

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按要求计算和汇总。

3、制abc分析表

abc分析表栏目构成如下:第一栏物品名称;
第二栏品目数累计,即每一种物品皆为一个品目数,品目数累计实际就是序号;
第三栏品目 数累计百分数,即累计品目数对总品目数的百分比;
第四栏物品单价;
第五栏平均库存;
第六栏是第四栏单价乘以第五栏平均库存,为各种物品平均资金占用额;
第 七栏为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
第八栏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
第九栏为分类结果。制表按下述步骤进行:将第2步已求算出的平均资金占用额,以大排队方 式,由高至低填入表中第六栏。以此栏为准,将相当物品名称填入第一栏、物品单价填入第四栏、平均库存填入第五栏、在第二栏中按1、2、3、4......编号,则为品目累计。此后,计算品目数累计百分数、填入第三栏;
计算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填入第七栏;
计算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填人第八栏。

4、根据abc分析表确定分类

按abc分析表,观察第三栏累计品目百分数和第八栏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将累计品目百分数为5一15%而平均资金 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为60一80%左右的前几个物品,确定为a类;
将累计品目百分数为20一30%,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也为20一30%的物品,确 定为b类;
其余为c类,c类情况正和a类相反,其累计品目百分数为60一80%,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仅为5—15%。

5、绘abc分析图

以累计品目百分数为横坐标,以累计资金占用额百分数为纵坐标,按abc分析表第三栏和第八栏所提供的数据,在坐标图上取点,并联结各点曲线,则绘成abc曲线。按abc分析曲线对应的数据,按abc分析表确定a、b、c三个类别的方法,在图上标明a、b、c三类,则制成abc分析图

库存abc分类和帕累托原理(pareto)有着类似的思想,帕累托图最早用于解释经济学中的一个现象,即20%的人口控制了80%的财富, 这一现象被概括为”重要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这就是帕累托原理。帕累托原理也适用于企业的库存管理决策中(大部分决策不如何重要,而少数决策却影响甚大)。

1.将存货单元累计20%,但成本却占总成本的80%的物料划分为a类库存;

2.将存货单元累计20%—50%,而成本占总成本15%的物料划分为b类库存;

3.将存货单元累计50%—100%,而成本占总成本5%的物料划分为c类库存。

字母a、b和c代表不同的分类且其重要性递减, 选用这三个字母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将物料分为三级也不是绝对的。这种分类并不是影响物料重要性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划分标准:物料的单位成本;
物料的资源是否容易获得;
提前期、物料的缺货成本等。

运用abc法的关键,在于如何以“重要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作为依据,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将管理对象的库存物料按照分类指标划分为abc三类,然后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这就是abc分类法的基本思想。

二、实施策略

在实践中,人们常以产品品种数量和对应的金额作为划分标准,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是物料分类的唯一准则,只是一般的abc分类法。abc分类法实施的一般程序为:

1.确认库存中每一种物料的使用量;

2.将每一种物料的使用量和物料的成本相乘,计算每一种物料的使用金额;

3.将所有物料的使用金额求和,得到全库存总金额;

4.将每一种物料的使用金额分别除以全库存总金额,计算出每一种物料的总计使用百分比;

5.将物料根据使用百分比由大至小排序;

6.检查使用量分布,并根据使用量百分比将物料加以分类。

三、控制策略

对库存进行分类的目的是按利用价值对存货单元加以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库存控制策略分别进行控制。一般地,对于高价值a类物料,应集中力量进行控制以减少库存;

相反地,对于低价值的物料,如c类物料,一般维持较大库存以避免缺货。可从以下多少个方面实施物料的控制策略:

1.a类物料——应对此类物料进行严格跟踪,精确地计算订货点和订货量,并且经常进行维护;

2.b类物料——实施正常控制,只有特殊情况下才赋予较高的有限权控制,可按经济批量订货;

3.c类物料——尽可能简单的控制,可通过半年或一年一次的盘点来补充大量的库存,给予最低的作业有限权控制。

这种abc分类法简单易行,有助于分析和控制重点物料,但是,其缺点也显而易见:第一,判别的标准不全面,仅仅根据品种、金额的好多还难以科学分类,如有些备件,或比较重要的物料,尽管占用金额不高,但对生产影响大,且采购周期较长,这类物料也应归为a类物料。然而,如果按照一般abc分类法,这类物料也许应归为b类或c类物料,因此,abc的划分,不仅取决于品种和金额的大小,同时应考虑物料的重要性程度,采购周期的长短等,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多种因素,才能合理地区别abc。另外,一般分类法只是一种粗略的区别,因为物料一般品种很多,一次划分难以合理,也不易控制,因此,需要更细、更具体的、针对性的划分办法。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不同的产品,如外购件、自制件、独立需求产品和相关需求产品等应进行不同的abc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不能忽略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库存的量及库存管理的重点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作动态调节,此一时是a类物料,彼一时则可能是b类物料,另外,仓库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如销售部门、工程部门等应实现信息共享,如果某一时期,销售部门计划放弃某产品,则应将这信息及时反馈至仓库管理部门。仓库管理部门还应与供应厂商保持联系,因为可能市场的变化,某种产品不生产,则供货商必须及时得到该信息以决定采取相应的库存管理策略。

abc分类法概念篇三

基于abc分类法的超市快速消费品物流配送模式新探

消费导刊2011.3 p15刘敏王晓晴

将繁多的快速消费商品按照abc分类法划分为三类。其中a类商品,种类较少,但流通速度最快,往往是某一品牌商品下的某一两种单品。例如可口可乐产品系列中的小瓶装可乐和雪碧,统一产品中的绿茶和康师傅产品中的冰红茶等。这些单品在超市中消费最快因而补货的频次和数量都较大。b类商品,种类较多,流通速度较快,往往是超市收入主要来源的那部分商品。c类商品,种类繁多,但流通速度相对较慢,对超市收益贡献率较小,缺货风险也较小。

对a类商品,由于种类较少,但流通速度最快,往往是供应商赚取收益的主要产品,因此对此类商品主要采用供应商配送模式。由于其品种很少,流通很快,经销商自营配送会分散其主业,而第三方物流配送也会由于难以达到满车装运而增加物流本钱。相反此类商品的快速流通性足以引起供应商自身的重视,所以对a类商品采取供应商配送模式是最好的选择。这种配送模式由供应商设在城市周边的配送中心直接供货到各连锁店,以达到快速补货的目的。由于其由供应商直接供应配送的模式,可将其称为“直通”。

对b类商品种类较多,流通速度也较快,是连锁超市主要收入来源。此类商品配送系统控制与办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连锁超市补货的难题,所以对此类商品的配送可采用自营配送模式。这种配送模式以经销商集中采购为前提,自主控制此类核心产品的配送供应整个过程。在做法上各个分店均不保有库存,每个运输周期之间只包管货架储货容量。而由设在城市周边的配送中心实现对此类商品的配送补货。此种配送模式下可以根据各种商品的流通消耗比例,有大仓向整个连锁店按比例配货供应。由于其根据不一样商品消耗比例配比供应的模式,可将其称为“配送”。

对c类商品,种类繁多,但流通速度较慢,周期内的利润贡献率较低。由于种类繁多供应商直通模式会增加连锁超市业办理的难度,而流通较慢和周期内刘润贡献率较低的特征使得超市自营配送模式没有经济。因此对此类商品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来实现。经销商可以通过对此类商品的采购外包,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采购、仓储和运输供应的一条龙方式,提升整体供应效率,从而集中精力发展自身核心业务。

abc分类法概念篇四

abc分类法

含义:

abc分类法,全称应为abc分类库存控制法,又称物资重点管理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库存物资中存在着少数物资占用大部分资金,而相反大多数物资却占用很少资金,利用库存与资金占用之间这种规律,对库存物资按其消耗数量,价值大小,进行分类排队;
将数量少价值大的一类称为a类,特数量大价值小的一类称为c类,介于a与c类中间的为b类,然后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对其控制,即为abc分类法。对a类物资,应列为物资管理的重点对象,实行定期订购的控制方式,对库存盘点、来料期限、领发科等要严格要求。对c类物资,则定为物资管理的一般对象,采用比较粗放的管理方法.即定量订购的控制方式,可以适当加大保险储备量。对b类物资,企业可根据自己物资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选择综合或连续、定期的控制方法。

划分方法

abc类别的划分,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每个企业可以按照各自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三类划分的界限也由不同的具体情况而定。a比分类的操作方法十分简单,只需掌握全部库存的品种标识、年平均用量、单位成本,再经过算术运算即可完成。一般讲,列入a类的物项,其使用量不超过总用量的20%,而使用金额占总金额的70%以上;
b类物项,其使用量不超过总用量的30%,而使用金额约占20%左右;
c类物项,使用量在50%以上,但使用金额仅占10%以下。

适用对象

abc分类管理可以用于所有类型与形态的库存管理,并且这种方法对大量聚合体的分类研究有共同的指导作用,对一般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也具有共同可遵循的规律。在企业管理中多用于库存控制、在制品控制。值得注意的是,abc分类法一般是以库存资金价值为基础进行分类的,所以不能反映库存品种、刹润贡献、紧迫性等方面的程度和指标,而在某些情况下c类库存所造成的缺货也可能十分严重,对此管理者应在实际运用abc分类法的过程中予以充分注意。一般可以在根据价值比例分类的基础上,考虑缺货损失、采购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加以调整。

工序能力 含义

所谓工序能力,是指工序在稳定正常状况下具有的对产品质量的保证实力。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工序是产品质量形成的基本环节。为了得到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通常对影响工序质的五项因素,即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工艺方法及生产环境,设定一个相应的标准条件或称标准状态,在此状态下,工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符合一定规则,即服从正态分布原则。一般用以分布中心的6δ范围来描述。

计算方法

工序能力一般用工序能力指数定量地描述。工序能力指数,是指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按技术标准要求所限定的标准幅度(公差),与工序能力的比值。它表明工序能力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保证程度。

适用对象 研究工序能力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测试及对工序能力的分析评价,可以定量地描述企业的生产系统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从而对工序能力较低的环节进行调查研究,调整改进,提高工序质量,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同时也可以综合反映出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工作质量水平。

生产周期 含义

生产周期是指制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最后完工为止整个生产过程所经历的全部日历时间。计算方法

在连续生产的企业中,其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根据从原材料投入开始到成品出产所经过的全部时间直接计算的。在间断生产的企业,其生产周期按零件工序、零件加工过程和产品分别进行计算。

(1)零件工序生产周期。

零件工序生产周期是一批零件在一道工序上的加工时间。(2)零件加工过程的生产周期。

零件加工过程的生产周期是指一批零件完成全部工序的加 工时间。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零件在工序间的移动方式。因此,在计算时先按顺序移动方式计算一批零件的生产周期,然后用一个平行系数加以修正。

(3)产品的生产周期。

产品生产周期是零件及其毛坯的生产周期与产品装配周期之和。在批量生产中,由于各零件的批量与生产间隔期不等,各工艺阶段的生产间隔期也往往不等,因此,在计算产品生产周期时,首先确定各工艺阶段的生产周期,然后按以下公式计算;

tc=tc1+tc2+tc3式中:

tc为产品生产周期(天),tc1为毛坏生产周期(天),tc2为机械加工生产周期(天),tc3为装配生产周期(天)。

适用对象

生产周期是批量生产企业生产作业计划的一项重要期量标,是安排生产计划、保证均衡生产、核算流动资金、确定交货期的主要基础参数。

生产类型

含义

生产类型是指依据某一特定标志,对企业的生产过程所进行的分类,以确定相应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这一特定的标志一般有以下两种:

第一,将生严工艺过程的连续程度作为划分标志,可将企业的生产分为连续型生产和离散型生产两类。连续型生产又称流程式生产,其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是,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顺序而下,经过连续的工艺作业和固定的程序而成为产品,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很少间断,且不能加入其他成品。例如纺织、造纸、冶金、制糖等等。离散型生产又称为加工——装配式生产,其生产工艺特点是,先制造出产品的一部分(零部件),然后再组装成成品,生产过程在空间上可以分离,在时间上可以中断。例如机械、电子、服装、制鞋等的生产。

第二,将生产过程的专业化程度作为划分标志,可将企业的生产(主要是对离散型生产的进一步划分)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类型。

(1)大量生产

大量生产的特点是:生产的产品产量大而品种少,生产条件稳定而且经常不断地重复制造某一种或少数几种相同的产品。一般情况下,每个工作地都固定完成一道或少数几道工序。工作地有较高的专业化程度,可以配备高效率的专用设备及工艺装备,以至建立流水生产线和自动线;
因此,一般来说,在市场需求充分大的条件下,大量生产的企业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例如汽车、自行车、电视机、电冰箱等的生产。

(2)成批生产

成批生产的特点是:产品数量较大量生产少,而产品的品种较多,企业在计划期内必须出产若干种产品,每种产品是成批轮流生产的,成批生产的生产条件有一定的稳定及重复性,但较大量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低,工作地需轮流生产若干道工序,因此不能全部或大量采用高效的自动化设备,只能根据加工对象的特点,部分地采用专用设备及工艺装备。生产效率和经济性都比大量生产低,管理工作也相对复杂。例如机床、电机、各种专用机械产品的制造。

(3)单件生产 单件生产的特点是:生产的产品品种繁多,而每种产品仅生产一个或几个,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和专业化程度很低,且重复性小,大多数设备或工作地需要担负很多道工序。所以。通常采用通用设备和工艺装备。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亦较高,以适应多品种生产的要求。一般地讲,单件生产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性都较低,管理工作没有规律性,对计划的要求有较大的灵活性。属于这类企业的有发电设备(汽轮机、水轮机)、锅炉,以及轧钢、采矿设备、船舶的生产。

划分方法

对于生产类型的划分(这里主要指对离散型生产过程的划分,至于对连续型生产的划分由于在产品决定的同时其工艺要求就已确定)。

一般采取按工作地专业化程度来划分工作地生产类型,以此确定企业的生产类型,对工作地生产类型的划分有两的方法:

(1)工序数目法,即根据工作地所承担的工序数目来确定工作地的生产类型。

(2)工序大量系数法,即根据工序大量系数值来确定工作 地的生产类型。所谓工序大量系数是指完成某种零件加工所需的工序时间与该零件的平均出产节拍之比。

适用对象

企业生产类型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每一个企业都可能同时存在三种不同生产类型。企业的生产类型取决于产品数量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性、重复性。无疑,企业生产类型应由主导的生产过程类型来确定。划分生产类型的目的就是要寻求同类生产的共同规律,科学地进行组织、计划,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果。以往的观点认为,大量生产类型除了市场应变能力以外,其他技术经济指标均优于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项新的生产技术,如数控机床、成组技术、柔性制造系统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品种与产量的矛盾,使成批生产及单件小批生产的优势日益突出。

生产能力 含义

企业的生产能力是企业生产计划的基础。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在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可能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最大数量。在实际工作中,常把生产能力定义为:—定时期内直接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固定资产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生产一定种类的产品或加工处理一定原材数量的能力。生产能力一般分为三种:(1)设计能力。设计能力是企业基本建设时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这种能力是假定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劳动者和劳动对象,都能按规定的质量和数量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通过配备必要的固定资产来实现的。因此,企业的设计能力只是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在其他要素得到充分满足的条件下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这是一种潜在的能力。

(2)核定能力。这是在企业内部条件如产品结构、资源状况、外协关系等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后,原来的设计能力已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时重新调查核定的能力。这是在新的假设条件下可能实现的能力。

(3)计划能力。这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充分考虑了已有的生产条件和能够实现的各种措施后必须达到的生产能力。这种能力才是作为生产计划基础的现实的生产能力。

计算方法

企业生产能力的核定,应在技术组织条件比较合理,定额水平比较先进的条件下进行。但由于企业及其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技术条件差异很大,通常核定生产能力以设备生产能力、作业场地生产能力和劳动能力来分别核定。

(1)机器设备生产能力的计算。首先将机器设备按其生产技术特征分类,然后按不同的设备组分别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m=f*s/t 或m=fsp

式中:m为某设备组生产能力(台或件),f为计划期单台设备的有效时间(小时),s为设备组内的设备数量(台),t为制造单位产品所需设备的台时数(小时),严为单台设备每小时加工某种产品的产量定额(台或件)。

(2)作业场地生产能力的计算。当作业组的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作业面积时,其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m=fa/at 式中:m为某作业组的生产能力(台或件),f为作业面积的有效利用时间总数(小时),a为作业面积数量(平方米),a为制造单位产品所需的生产面积(平方米/台或件)* t为制造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小时)。

(3)劳动能力的计算。当作业组的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劳动力时,其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m=fd/t 式中;
m为作业组的生产能力(台或件),f为计划期每个工人的有效工作时间(小时),d为作业组的工人数,t为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适用对象

生产能力是说明企业的生产系统能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两最大限度,是一项反映企业整体经营能力的综合指标。一方面露是企业确定经营目标、编制经营计划的主要依据,是企业在营消活动中与客户签订供货合同的重要参数;
另一方面,通过对生产能力的计算可以综合分析、平衡企业内部资源的组织利用状况,实现合理、高效的最佳组合。

推荐访问:分类法 概念 abc abc分类法概念(4篇) 2023年abc分类法概念(4篇) abc分类法3类怎么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