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文化引领下田园乡村振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文化引领下田园乡村振兴,供大家参考。

心得体会:文化引领下田园乡村振兴

 

 心得体会:文化引领下的田园乡村振兴

 近年来,国家对乡村工作给予了很大重视。中国工程院这几年也在研究村镇规划与管理,我在其中重点聚焦乡村风貌研究。这里,我结合这几年对乡村的一些调研和研究体会,谈谈对乡村规划管理、乡村风貌的一些理解和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乡村风貌发展的历史脉络 X 在村镇风貌保护方面有非常好的基础。虽然这些年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非常快,值得庆幸的是仍然留下来大量美好的乡村。就整体来说,X 各地,从 X 到 X 再到 X,很多乡村的水乡环境、农耕环境等自然环境条件非常好,这为 X 乡镇风貌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X 的优势就在于经济实力强、自然环境好,现在政府又高度重视,所以我们建筑界对 X 在乡镇建设方面的大力推动充分肯定,应该说 X 在全国带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好头。

 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很看重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主要是以宫廷建筑、庙宇居多,宣传得也比较多、比较好,但是经过我们大量的实地走访发现,实际上中国最美

 丽的文化积淀在广大的乡村,像安徽、江西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古村落。这些村落是经过上百年文化沉淀形成的。解放后,我们国家农村处于合作化的进程中,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很有特色的一些新的乡村。中国传统乡村文化风貌的形成来自于农耕时代家庭社会结构的逐渐衍生,很多古村落里面只有一个大姓,一个大家庭会盖很多的房子,乡村特有的文化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这种源于传统经济基础的村落文化,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集体经济的出现,开始出现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X 整体经济包括乡村经济发展很快,出现了像华西村这样非常有名的、在经济上很有成就、在改革开放中很有示范性的乡村。但是在乡村建设上,也出现了一个新趋向,就是大规模集体建设洋楼,放弃了原本大家所熟悉的本土乡村文化。比如在商业驱动下,把一些西洋古典的建筑引进来。从村镇文化角度和经济发展角度看,它有很多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其他地方一窝蜂模仿华西村,就会对乡村风貌的保持产生很大威胁。

 二、乡村风貌整治的经验和教训 我国乡村建设速度非常快,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乡村风貌保护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一个是在建设中过度强调统一性,在一些很有特色的乡村旁边盖起了安置房和高

 楼。另一个是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村里许多年轻人都进城了,有一些很有历史价值的老房子因为年久失修慢慢就破败凋落了。还有一种是过度商业化。一部分原本很有特色的乡村,为了结合旅游业发展,在传统村落里盖起新的风貌一条街,短期内确实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果,使得旅游经济阶段性地发展起来,但长期来看,这样的做法应该反思。当然,更多乡村是没有特色的,经过多年的乡村改造后,原来能够代表这个地区文化和历史的老建筑已经所剩不多。这种现象在北方比较明显,华北地区尤其多。

 我们认为,乡村建设中应该有乡土、有乡愁、有乡情。乡愁是对过去自己的生活环境的一种依恋,乡情是同乡大家生活在这个地方,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互相间超越个体和家庭的情怀,这些实际上都是应该在乡村建设当中要认真考虑的,而不仅仅是考虑建筑的美观问题。

 三、“四缘”视野下的新乡村文化及乡土建筑实践 乡村文化构建涉及四个方面因缘:地缘、血缘、业缘和情缘。地缘是村镇文化形成的自然条件,村镇的地理位置决定风貌特点。血缘是村镇文化的亲情纽带,是村镇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业缘是村镇文化构建的导向,村镇通常发展单一的某种特色产

 业,使之具有规模和竞争力。由于某一产业的适宜发展会逐渐聚集人脉,衍生基本的价值观和文化判断,最终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和亲密的文化关系。情缘是以熟人社会构建为核心,建立起的一种自我认同。这些方面是乡村文化构建当中的最基本要素,对建筑设计有重要影响。

 “四缘”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影响。在地缘当中,因为自然环境不一样,气候条件不一样,地形地貌不一样,各地乡村是不一样的,而我们现在有一些乡村把别的文化搬进来,比如有一些村子都改成洋楼,学的都是欧洲的建筑语言,实际上从气候学和节能环保来讲,就已经偏离了地域性的自然规律。所以,一个乡村的重建,应该充分尊重自己生活的环境、气候条件,不仅仅要节能,而且要能带来更好的文化传承。血缘,像山西的很多大院,都是一个大家族一代一代逐渐盖起来的,在江浙一带也有这样的院子,成为今天值得尊重的一种乡村建筑文化遗产。业缘,比方说生产的稻米、葡萄,或者一些特色产品,能够使这个乡村区别于其他的乡村。情缘,就是很多乡村因社区活动而结成的情感维系。

 关于乡土建筑实践。比如云南哈尼族聚居区域,有很多他们叫“蘑菇房”的建筑。“蘑菇房”是当地非常有意思的一种传统建筑,是一种很小的居住建筑,现在也成为

 了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还有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崎岭乡下石村的土楼,这是客家人的聚居区,清华大学著名建筑师李晓东教授在这儿做了“桥上书屋”,实际上就是按照客家人聚居的特质,为改善当地小学办学环境做的一些工作。房子并不大,几百平米,但是很有国际影响,获了国际大奖。像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这几年在我们建筑界非常有名,不少优秀的建筑师,都应邀到那儿去做乡村改造。徐甜甜建筑师做的农耕博物馆,把老房子保留下来,进行结构的加固、更新,政府把它收购下来,改造成一个介绍当地农耕文化的博物馆。还有像陈浩如建筑师,他花了很大的工夫研究用竹子和茅草去盖特殊的新结构,设计了一个养猪场的竹架,这种茅草房子,在建筑界影响很大,在国外获奖。像这些既解决了当地养猪的业缘问题,同时又有一定的创造性,形成了用新的生态材料做的新结构。这几年,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周河乡西河村很有名,那个地方主要是有一个民营的中国乡建院,用老百姓参与的金融手法,把这个村子的资金集合起来,帮老百姓做乡村的改造和修缮。原来这里有一个粮油站,他们把这个房子留下来,做成了粮油博物馆和村民活动中心,也是获得了国内的乡村建设大奖。还有像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丁家沟乡马岔村,也有村民的活动中心,中间有一些乡村的小学,用当地的夯土,用适合西北气候特点的建造方法设计,得到业界广泛关注。

 四、X 田园乡村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X 的田园乡村建设总体来说走在全国前列,就目前情况看,呈现出一些趋势,政府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也拿出了一些新举措。

 我们对村镇发展的趋势判断是,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乡村健康发展的基础,乡村多元治理是乡村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乡村空间格局重构是乡村建设走向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乡村发展绿色化是乡村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美丽乡村建设是留住乡愁、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首先要推进村镇规划建设与管理研究。加快制定《乡村建设法》,创新乡村规划,推广乡村规划师制度,发展乡村设计和新乡土建筑,建设村镇管理的信息平台,建立城乡一体的环境保护机制,发展适合乡村的环境整治技术,引导乡村空间格局重构,分类指导村镇建设。其次,管理者要树立全面的乡土价值观,继续完善乡村文化发展政策制度,不断建立设计下乡的制度保障体系,加强乡村管理人才的教育培训。再次,在具体技术建议方面,要培养有正确价值观的全面综合人才,形成科学的乡村规划原则和办法,建立新乡土建筑的设计方法体系,保护历史遗存,留住乡愁乡情。

 我们倡议,推进当代田园乡村建设实践行动,以渐进改善、多元参与的方式,营造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当代田园乡村,保

 护乡村聚落与生态环境相融共生的和谐关系,保护乡村传统肌理与乡土文化特色,保护乡村社会价值体系和集体情感记忆。当代田园乡村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是,尊重乡村实际,立足现实改善,传承乡土文化,体现当代追求,激发乡村活力。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文化引领下田园乡村振兴 心得体会 田园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