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劳动教育,助推共同富裕

李志红 杨怡莎

摘   要: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既包括物质方面的富裕,也包括精神方面的富裕。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利于进一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积极配合政府建立科学、健全、可持续发展的劳动系统;
同时,各级党政部门应引导群众主动学习劳动理论,提高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能力。

关键词:共同富裕;
劳动教育;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0-0131-03

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初衷便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百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从贫困走向富强、从积弱走向强盛,人们手拉手肩并肩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昂首向前,全民齐心共创富强。可是,当今社会人们由物质需求逐渐转变为对精神层面的需求,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想要解决精神需求和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就一定要永远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实现共同富裕。劳动教育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人才因素,人才的素质水平对共同富裕的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们最原始的创造物质的本领便是劳动,取种而耕作,取畜而放牧,取线头而纺织,等等。而劳动所带来的成果也成为了人们的精神财富,劳动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辉煌、今天的成就、明天的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一、共同富裕及劳动教育的内涵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这是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来的。1986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新西兰总理时讲到:
“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1990 年底,邓小平同志又一次讲到:
“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

1.共同富裕并不是顾名思义的所有人拥有相同的金钱,共同富裕更多是对于生产资料的分配,马克思主义中就对共同富裕做了详细的分类,狭义上的共同富裕就是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的基础下,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是共同富裕的基础,也是前提。倘若生产资料私有制,那便不会共同富裕。在这个基础下,劳动者根据自己所付出劳动的多少获得相应的报偿,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共同富裕。广义上来讲,共同富裕指的是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的基础上劳动者实现富裕的平等性和机会的公平性,劳动者通过联合生产等方式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的基础上获得平等的富裕的机会。

2.为实现共同富裕,应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政策,从而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与发展两者相结合,资源向困难地区、困难群众倾斜,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爱,从而激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以获得全民富裕机会的公平性。

3.让群众获得富裕的机会均等,积极完善信访部门等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们期待的窗口,多部门协作,明白群众的事情无小事,为群众做实事,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发光发热,让所有同胞都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添砖加瓦。

(二)劳动教育

中华民族传承五千余年,劳动精神已经深入每一个人民内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

引用诗人陆游的一句古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劳动教育并不仅仅是在课本照说说就可以的,应该让学生们切身实地走出学校,到山上去,到田野里去,重温“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等,让学生们在劳动中成长,让学生们在劳动中凝聚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劳动教育是我国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亲近自然,还可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劳动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富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带领人民努力奋斗,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环境以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新世纪的孩子们难以了解发展落后、物资匮乏年代的艰苦,对劳动的态度、重要性认识有些缺乏。加上以往我们的教育更偏向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在劳动教育方面相对偏少,导致一些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不深知劳动的可贵,不愿意劳动,不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并且很多学校以学习成绩为主,忽视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正在被社会弱化,这也是这一现象的诱因之一。为此,全党全社会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二、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劳动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共同富裕要靠辛勤劳动,要靠大力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激励广大人民群众辛勤劳动、实干奋斗,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3]。2020年3月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了劳动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要求学校不能只注重学习成绩,更应该形成综合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所培养的新时代青年应该拥有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正确的劳動价值取向。

我们的一切幸福都是通过勤奋劳动创造出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鼓励勤劳创新致富,通过激发每一位劳动者的热情和创造潜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大动力。

(一)劳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劳动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劳动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和存在方式,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本途径,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因此,我们可以说劳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因此,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正当其时、实属必要的。

劳动教育能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凭借劳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实现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一方面,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劳动把自然界提供的材料变成物质财富。人类有目的地作用于自然界,通过劳动改变自然物质的性质与形态,使各种原料成为人类生活需要的财富,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劳动创造精神财富。随着劳动的社会性发展,劳动也成为财富和文化的源泉。在劳动过程中,人类不断地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创造了宝贵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提。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靠人民创造、由人民共享的。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全体人民物质上共同富足、精神上共同富有,这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持久动力、整个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保证。要齐心协力共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建设中着力推进共同富裕。只有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才能显著提高生产力水平;
只有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才能凝聚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所以说,劳动教育是促进全体人们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能够更好发挥人民群众创造主体的能动作用。

(二)劳动教育有利于共同富裕向更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共同富裕不是搞“等富贵、均贫富”。共同富裕是以人为主体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推动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目标。实现人的全面提高、全面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足是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涵之一,但精神生活的富足并不能够从物质富裕中自动产生,这就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精神文化建设,积极构建新时代精神家园。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离不开生产,离不开劳动,否则一切问题都是纸上谈兵,如同无源之水。共同富裕为人的发展创造更廣阔的社会空间。发展劳动教育就是要提升我国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的敬畏,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全面发展,肩负祖国的未来。劳动具有不同的分工。当今时代,万物互联,传统的农业、制造业等领域全部受到了信息时代的冲击,老旧的设备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新的设备需要新型人才创造。作为领路人,要带领群众致富,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挑战,新时代劳动者更应该发扬辛勤劳作的精神。只有劳动和学习相统一,努力成为高素质人才助力中国产业结构转型,才能促进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顺利转变。

(三)劳动教育能够为共同富裕凝聚社会共识

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实践,能够切身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从内心深处形成劳动不分贵贱、所有一线普通的劳动者都是值得尊敬的观念,体会到一切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认识到要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观念的变革对人而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推动人们对共同富裕的理解进入了新的高度。新时代的共同富裕观以人民幸福和人的发展为价值旨归。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强调全体人民的富裕,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果实;
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认识到共同富裕不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也要为人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这也会成为所有人的共识。共同富裕需要人的自由自主发展,激发人的发展,为共同富裕提供不竭动力。而且共同富裕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与更多的机遇。

三、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加强劳动教育的举措

(一)进一步提高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才会更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劳动教育是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诸多必要的成分,如科技、文化、人才等。相对于其他教育,劳动教育更应该主动融入新时代经济建设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劳动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擎作用。在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应该宣扬“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观念,反对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观念,营造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科学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而划分不同的教育方案,如年龄、地区、身体等因素,开展适配性的劳动教育。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和社会生产水平,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小学阶段要更多注重围绕启蒙孩子们的劳动意识,让孩子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还要帮助他们做好个人清洁卫生,让他们学会做一些简单家务。初中阶段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教育,加强家务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劳动知识。高等学校更多开展围绕创新创业的教育,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让学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发扬吃苦和奉献精神。

(三)维护好广大劳动群众的切身利益

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的实践主体和力量源泉是全体人民。只有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奋斗,才能够不断提高全民共享的质量,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劳动教育和共同富裕是不可分割的,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共识和风气,培养一代代优秀的接班人,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2.

[2]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党建,2018(10):4-6.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4]   李立国.共同富裕视野下的高等教育[N].光明日报,2021-01-04(15).

[5]   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4-6.

[责任编辑   兴   华]

猜你喜欢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共同富裕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9期)2022-10-25Palabras claves de China今日中国·西班牙文版(2021年12期)2022-01-01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11期)2017-01-14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30期)2016-12-26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科学与财富(2016年28期)2016-10-14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

推荐访问:劳动教育 助推 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