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抗大参观心得
参观抗大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抗大纪念馆心得体会
11月2日,学校组织全体党员赴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邢台抗大纪念馆参观学习。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陈列馆坐落在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1940年11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由延安辗转迁址到河北邢台,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邓小平、刘伯承、罗瑞卿、何长工及抗大学员生活、学习、战斗的峥嵘岁月。抗大纪念馆陈列着自抗大1936年建立到新中国成立14年的建校史和艰苦卓绝的战斗史的大量图片和实物。置身抗大纪念馆内,观赏着件件珍贵的文物,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营养会潜移默化地洗涤着人们的灵魂,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抗大精神会自然而然地浸染着人们的心灵。这里已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亲笔题写的“国防教育基地”的匾牌在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
光阴荏苒,抗大总校离开太行老区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但那不朽的抗大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代子孙,那气壮山河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永远激荡在人们心底: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抗大纪念馆的参观学习,只是工作和学习中的一个“加油站”和“充电器”。为期一天的组织生活,给我补充了更多的营养和力量,时间不长,但会成为我记忆中的一抹亮色,我将永远珍惜和怀念这次难得的相聚时光,对于每一位参观学习的党员来说,今后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具体工作等待我们去做。我们更要以此次参观为契机,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党的精
神,不断锤炼自我党性,严格按照党的要求开展工作实践,作为党员,我争做合格党员,向优秀党员学习,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求在思想上入党,在群众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更要立足岗位,不怕吃苦,团结协作,工作热情细致周到,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提升为教学服务的水平和能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把学校的发展作为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篇二:抗大参观心得
屯留北岗村抗大参观心得体会
下午我来到山西屯留抗大学一分校,这里是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
这里是当年主要是女子学员,这是它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场所。
当年我们的抗日大军通过敌人重重封锁,东迁至屯留,在这里开创了敌后办学的先河。
军民一家亲,在这里军人、学员、老乡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图片中展示了当年军民生活的部分场景。
我们的女子学员们除学习外,还利用自己的身份掩护,为前线的战士送去军粮等军用物资。
我站在抗大的院外,抚摸着当年的磨盘,遥想着我们老一辈在这里艰苦奋斗,努力学习,克服了条件差,设备不足等困难,心往一块去,劲往一起使,为我国革命队伍输送了优秀的人才,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强盛,为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三:抗大参观心得
抗大心得体会
抗大心?得体会
篇一:
延
安
?学
习
心
得
体
?会
延
安
学
习
?心
得
体
会
黄艳?艳
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3月?下旬,我有幸参加了乌?鲁木齐市林业局(园林?管理局)举办的第3期?延安精神学习班,踏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感受积淀深?厚的延安精?神。
短短五天半的学?习,跟随着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精心安排的各项?教学活动,我被这片革?命圣地弥漫出来的肃穆?与庄严所感染和吸引,?不论是在杨家岭、枣园?、凤凰山等革命遗址零?距离感受毛主席、周恩?来等一大批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革?命时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遵循中国革命?的实际规律,艰难寻找?中国革命的真理、摸索?中国革命成功之路、毛?泽东思想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艰难与不易,还是?身临其境听着教授们声?情并茂讲授张思德、白?求恩、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的英雄事迹,深切?体会着那时那地的共产?党人是如何坚持革命信?念、坚守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宗旨、坚持实事求?是、保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高尚人格与工?作作风。可以说,每次?教学都是一部鲜活的教?材,每堂讲授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我被无数?次地感动着。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进一步了解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史
入党前也学过党史?,对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十三年的革命历史?,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但是像这次这样到现?场直接、系统、透彻直?观的学习还是第一次。?
在宝塔山、杨家岭、?王家坪、枣园等重要党?史发生地现场,我们瞻?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了十三个春?秋的革命遗址。从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运?筹帷幄打江山的光辉历?程中,深入了解了延安?精神的真谛。在
历史发?生地讲述历史、点评历?史、反思现实,增强了?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我不仅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到胜利的历程,还系?统地认识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所创造的辉煌?业绩,比较深刻地理解?了党中央在这十三年间?创造、积累的基本经验?和启示。读史明志,进?一步学习这一段历史,?使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的艰难曲折,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也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魅力所在?。
二、深刻认?识了“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所谓延安精?神,是指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不懈奋?斗中,在延安时期的特?殊环境下,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的革命传
统。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
站在窑洞前,我?真正懂得了共产党的伟?大。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如此艰难困苦环境依?然挡不住大批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冲破反动派?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的热情?。我终于明白,共产党?没有那么多先进的武器?,没有那么多国外援助?,没有那么多资金,却?依然很快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并最终?取得胜利。他们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对革命?信念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这种追求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等一起构成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在和未?来的,它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要充分认识延安精神?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价?值,并且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联?系起来。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延安精神?”是由延安时期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愚公移
?山精神等衍化而来,它?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特征。我被这些精神所?感动,更为这些精神所?焕发出来的力量而所折?服。
三,近距离了解?老一辈革命家,被领袖?们的风采所折服。
以?前所学习、了解到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业绩?是伟大而崇高的。但通?过此次的培训学习和现?场参观,使我近距离接?触到了他们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细节,深?有感触,他们生活在简?陋的窑洞中,却胸怀天?下安危、民族兴亡;他?们面临着国民党、日寇?的重重包围和打击,多?少次被逼几乎走到绝境?,但是他们从未丧失理?想、信心,以超人的胆?识和谋略,准确掌控大?势,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发挥集体的智慧,?紧密联系群众,在重重?艰难危险中,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这?是一个奇迹,此刻,我?对他们的敬仰之情肃然?起敬,只能感慨他们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重望?,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优越的生活?条件,在参观途中一幕?幕革命岁月的画面仿佛?清晰的展现在眼前,再?加上景慧老师的细致讲?解,革命前辈们的故事?便更有棱有角,他们为?祖国人民创下丰功伟绩?的岁月更值得我们去缅?怀。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胜利让中国人民彻底?翻身,我们要世世代代?感谢他们,学习他们的?精神。
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指?引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
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里开篇写到: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还说: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必须?树立这个意识、牢记这?个宗旨,永远保持这个?意识,永葆党的本色。我们党从小到大,?吸引?成千上万优秀儿女加入?,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关键一条就是,党时刻?牢记群众疾苦,想着人?民的利益,人民爱戴共?产党,因为党给人民带?来了土地,带来了幸福?。像陕北农民李有源能?唱出信天游的《东方红?》,因他的幸福生活是?党给的,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久唱不衰;像张?思德烈士那样,干什么?都可以,不分职位高低?;像大生产运动那
样,?减轻了人民负担;像陕?甘宁边区政府那样,只?见公仆不见官员,军民?一家,官兵一样。现如?今像郭明义那样,心中?想着大家,谁有困难帮?助谁,是当代活雷锋。?这些都值得我学习。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永?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同群众溶为?一体,多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
五?、把十八大精神和延安?精神相结合,让延安精?神“存之于心、见之于?行”。
篇二:
抗大的?校风和传统
抗大的校?风和传统
任何知名大?学或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大学,都有反?映自己本质特征的校风?和传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也?是如此。
一、延安抗大的校风?
1937年初,延安?抗大建立不久,毛泽东?就为之确定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抗大是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是锻?炼革命青年的熔炉。抗?大学员的来源主要有三?条渠道:
一是经?过土地革命战争和长征?的红军老干部,如罗荣?桓、罗瑞卿、陈赓、谭?政、王树声等,他们是?我军的中流砥柱;
二是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干部,他们是我党我军?的一部分骨干力量;
三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而在知识?青年中,来源广泛,主?要?有如下众多方面:第?一,“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流亡学生,如东?北大学电机系学生李东?野等。第二,北平、天?津流亡学生,如北平大?学彭友金、郭奇等。袁?世凯的外孙、清朝两广?总督张人骏的孙子张象?耆,因不甘忍受亡国奴?的奇耻大辱,与封建家?庭决裂,化名艾地,离?开北平来到抗大二分校?学习,后来加入共产党?。第三.来自其他地方?的青年。第四,文化界?的进步青年,如电影演?员吕班、田方,剧作家?欧阳山尊,作曲家贺绿?订、吕骥,文化人张平?、汪洋等。第五,母女?相约、姐妹相约、夫妻?相约来抗大,如革命烈?士孙炳文(朱德好友)?的夫人任锐和她的女儿?孙维世(这是母女同学?);陈赓的夫人傅涯和?她的妹妹傅
英、弟弟博?桑(这是姐妹、姐弟同?学);上海演剧队的文?化人林寒流和他的妻子?凌霞(这是夫妻同学)?。第六,国民党的军政?人员,如东北军中有张?学良将军的弟弟张学思?和张学良秘书高崇民的?儿子高存信;西北军中?有冯玉祥将军的侄儿冯?文华(后任抗大五分校?教育长)、杨虎城将军?的儿子杨拯民、赵寿山?将军的儿子赵明德、儿?媳罗兰;晋系傅作义将?军的弟弟傅作良;国民?党南京中央宪兵学校学?员周湘帆和国民党中央?军校教官黄烈等。第七?,爱国华侨,如福建集?美中学华侨学生林有声?、白刃等。第八,赴海?外学习的归国留学生,如
翟默然、霍丁、?杨?宪吾、黄鼎等。其中黄?鼎乃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之
一、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黄兴的儿?子。第九,外国的革命?青年,如越南的洪水,?朝鲜的任信虎(任过抗?大五分校的教育长)、?郑律成(谱写了《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军歌》等作品)?、日本反战同盟的吉田?太郎等人(多为战俘)?
抗大学员虽成分复杂?,但由于理想相同,因?而能够团结一致,使抗?大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抗大的团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干群之间亲密无间?。抗大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副校长罗瑞卿?既严肃又可亲,经常与?大家在一起操练、打球?、谈心,同志们亲切地?称他为“罗头”。政治?部主任张际春是干部的?贴心人,从不发脾气、?训人,对人坚持耐心地?说服教育,人们称他为?“老妈妈”。校领导从?不搞特殊化,与大家同?吃一锅饭,同穿一样衣?。其次,教职学员之间?情同手足。再次,工农?干部与知识分子干部之?间相互学习。“工农干?部知识化,知识分子工?农化”是他们的愿望和?目标。第四,上下级关?系十分融洽。第五,军?政、军民关系紧密、协?调。抗大不仅培养军队?干部,而且经常根据实?际需要短期培训地方干?部,有时还组织工作队?配合地方开展工作。
?战争环境下的抗大,虽?然经常处于流动和变动?之中,但始终是一个统?一的战斗集体。党中央?为办好抗大,制定了正?确的办学方针、政策,?提出了具体的任务。1?938年,抗大领导又?制定了《抗大组织条令?》,进一步明确规定抗?大的性质、任务以及具?体的课程和教学方法。?
平时,抗大有严格的?工作制度、生活制度,?有一整套的思想工作方?法,有严明的组织纪律?。全校教职学员都能按?着这些规定办事。就是?在战时或迁移途中,广?大干部和学员也是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军途中,各团学习了?中
共中央关于抗战两周?年的宣言、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这?样做,虽然有此紧张?,但大家赚到收获很大?,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觉?悟,坚定了持久抗战和?争取胜利的信心。
在?抗大学习的不仅有平民?后代,也有中央领导子?女。那些“高干”学员?从不以出身好而傲视别?人。领导同志对自己的?孩子也是严格要求。1?938年10月,朱德?总司令利用参加六届三?中全会的休息时间,到?抗大第四期第四大队第?十队看望学员。在听取?了指导员雷钦关于学员?队情况的汇报之后,还?顺便看望了在这个队
?学习的大儿子朱琦。他?把儿子带到雷钦面前,?对雷钦说:“你不要认?为他是我朱老总的儿子?,不敢管。你这个指导?员对他的学习、生活各?方面要管的严格一些。?”雷钦向总司令汇报说?:“朱琦同志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请您放心!?”朱老总临走时,再三?勉励儿子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好上前线。
?抗大领导对教职学员认?真贯彻赏罚分明的原则?,这也是抗大兴旺发达?的一个主要原因。19?38年4月,当时任抗?大第一大队的政委的胡?耀邦,在本大队发起了?开展“斯达汉诺夫运动?”的革命竞赛活动。同?年6月,教育长罗瑞卿?把胡耀邦的经验推广到?全校。在整个抗大,队?与队、班与班、人与人?之间都展开了热烈的竞?赛活动,提出了“向学?习突击,向工作突击,?向生活突击”,“为争?取成为突击队员,突击?模范班,突击模范队而?斗争”的口号。运动历?时1个月,涌现出52?0名“突击队员”和一?批模范单位,他们受到?学校的奖励。这次运动?虽短,但对调动教职学?员的积极性,推动整个?教学工作起了很大作用?。抗大的生活不仅是严?肃的,也是生动活泼的?,形成了一种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心情舒畅的局?面。当时的生活很艰苦?,但大家愉快乐观,朝?气蓬勃,体现了革命者?的博大胸怀和宏伟抱负?。
抗大的教职学员不?仅认真工作和学习,而?且坚持开展文娱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果。开文?娱晚会是经常的事。一?次。李富春和蔡畅曾合?唱过在法国留学时学会?的《马赛曲》,李先念?也曾唱过《义勇军进行?曲》。每逢节日、校庆?,文体活动更是频繁,?活动内容丰富多彩。1?939年6月初,为庆?祝建校3周年,抗大隆?重地举行了纪念大会。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参加了大会并讲?了话,抗大全体人员举?行了庄严的宣誓。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总会?和世界学联秘书长分别?发来贺电,祝贺抗大的?发展及取得的胜利。
为?给庆祝大会增光添彩,?安排了很多文体节目。?白天举行运动会,进行?球类、田径、着装、负?重爬山等项比赛和京剧?、话剧、活报剧、大合?唱、秧歌舞等项表演。?
为促进文体活动的开?展,抗大还专门成立了?有关的组织。1938?年12月成立的“抗大?文艺工作团”是延安的?一支文艺劲旅,创作并?演出了大量富有战斗性?、艺术性的节目,足迹?踏遍陕甘宁和晋察冀豫?的抗日根据地,在军内?外产生很大影响。抗大?篮球队的实力很强,同?其他学校、部队比赛,?经常夺得冠军。朱德、?贺龙、罗瑞卿等首长很?喜欢这支球队,并经常?“赤膊上阵”参加比赛?。
抗大校园在平时充?满一片欢歌笑语,就是?在行军途中也是歌声不?断,教职员工用歌声驱?走疲劳,战胜艰辛,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1?939年7月10日,抗大师生离开陕北,?前?往晋东南。是日晨,细?雨霏霏,面对前来欢送?的延安父老乡亲,抗大?干部和学员心情沉重,不愿离去。?但想到到敌?后办学是为了打日本鬼?子,他们又阔步前行,用?《延安颂》、《延水?谣》、《毕业上前线》?、《到敌人后方去》的?歌声告别了延安。9月?,抗大总校到达晋察冀?。翌年2月,迁移山西?省武乡县。6月,转到?黎城县。11月,再迁?河北省邢台县。
抗大?总校几经转移,饱尝迁?徙之苦。为了生存,又?经常投入背粮运动和参?加敌对斗争。在如此紧?张、艰苦的环境中,抗?大的师生仍是笑声朗朗?,歌声扬扬。抗大的教?职学员去到哪里,就把?响亮的歌声带到那里这?反映厂抗日军人的气质?和风貌。对此,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深?有感触地说:“抗大越?抗越大,雄纠纠,气昂?昂,讲讲唱唱,歌声嗦?亮,走到哪里,哪里变?了样,把一二九师搞活?了,参加政权建设,宣?传选举。发动群众,抗?大的影响很好。
二、延安抗大的传统?
艰苦奋牛、不怕牺牲?,是抗大的革命传统。《抗?大校歌》中明确指?出:“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这种传统是?对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1?937年8月,毛泽东?在抗大第二期学员的毕?业证书上题词:“勇敢?、坚定、沉着,向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
1940年?4月,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在抗大第六期开?学典礼上指出:“???抗大是打击汪精卫、克?服民族危机的一支可靠?的生力军;抗大是准备?反攻的一支不可少的重?要力量;抗大的坚强和?壮大是不容忽视
的。1?943年5月,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接见即将?去陇东办学的抗大第七?分校的学员时说:“中?央要你们去陇东开办抗?大第七分校,发给你们?每人三件宝贝:第
一是撅头,第
?二是枪杆子,第
?三是笔杆子。你们要拿?起撅头开荒种地,建设?校舍;拿起枪杆子,保?卫边区;拿起笔杆子学?习马列主义和文化知识?。用这三件宝贝来解放?全中国。
抗大的成长?壮大博得世界革命人民?的同情与赞扬。相反,?却遭到国内外反动派的?忌恨与诬蔑,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视其为眼中?钉,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当
时,日本侵华?日酋冈村宁次扬言:“?消灭了抗大,就是消灭?了边区的一半”,并叫?嚣说:“宁肯牺牲二十?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牺牲五十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干部”由?于敌伪对抗大和敌后根?据地仇视,便不断进行?袭击和“扫荡”。抗大?教职学员同根据地军民?一样,为保卫边区和人?民生命财产,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抗日民族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曲曲响?彻云霄的凯歌,涌现了?无数惊心动魄的英雄事?迹。1942年5月?旧军出动五六万兵力对?华北的冀中、大行、太?岳、晋西北等根据地进?行野蛮的“拉网大扫荡?”,企图一举摧毁敌后?抗日阵地。在这次大“?扫荡”中,抗大总校又?成了日军进攻的重点目?标之一经过华北军民的?顽强奋战,日军之
“?拉网大扫荡”被粉碎,?被歼
1.7万余?人。与此同时,抗大总?校又返回来浆水镇。
?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有100多个团参加?的百团大战。由于日、?伪在战役是第
一?、二阶段遭到沉重打击?,便在第三阶段向敌后?根据地进行疯狂反扑。?是年10月下旬,日军?乘八路军主力部队在前?线作战的时机,突然从?山西省黎城、襄垣、武?乡一带,纠集几干日、?伪军进犯我后方,企图?消灭在黎城县西井、曹?庄一带的抗大总校和八?路军总部后方机关。在?此危急时刻,抗大总校?奉八路军总部命令,在?洪岭一带阻击由黎城向?西井偷袭的敌人,迟滞?敌人进攻,以掩护总校?和总部后方机关及当地?群众转移,并等待主力?部队的到来,进而歼灭?敌人。接到命令后,抗?大立即建立了由5个连?队500余人组成的阻?击部队,在第二团团长?
郭林祥、军事主任教员?赖光勋、政治处主任崇?碧等人率领下,占领了?洪岭东南公路两侧的阵?地。10月22日上午?,敌军向我军阵地发起?攻击,抗大的阻击部队?狠狠还击敌人。5个连?队中有一个青年连队,?其成员全是工15~2?0岁的“小八路”,他?们在第二梯队配合下作?战。其余4个连队全是?部队的连、排、班长,?红军干部占一半以七,?因此很有战斗力。由于?沉着应战,英勇顽强,?加之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先后打退敌人的3?次进攻敌人见进攻失败?,便向我方阵地发射催?泪瓦斯炮弹,发起第4?次进攻。抗大学员用湿?毛巾做成口罩防毒,坚?持战斗,再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时已太阳偏?西,敌人的进攻停止,?我方以伤亡余人的代价?歼敌近百人。待掩护任?务完成后,我军组织撤?退,夭黑时全部撤离了?洪岭。接着,又在距洪?岭不远的三十亩地打退?了尾追前来的一股日军?,歼敌数十人。敌人
篇三:
学习杨水才?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杨?水才精神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永不停歇的小?车——追访许昌县桂村?乡水道杨村党支部副书?记杨水才》,我对杨水?才同志平凡而光辉的事?迹和“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崇高精神深深打动?。现结合学习情况,心?得体会如下:
为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他苦学果树嫁接技?术,带病嫁接树苗,不?止一次晕倒在苗圃里,?硬是带领群众完成了几?万株树苗的嫁接任务;?他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发扬“抗大”精神,带领师生奋战40天,??打坯5万块,建房21?间、开荒20多亩,建?设桂村农中,培养了大?批新型农民;他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头,全?村困难户、五保户情况?他了如指掌,谁家缺吃?少穿,他都能第一时间?帮助解决,被群众称为?“贫下中农的贴心人”?。虽然杨水才同志已经?离开我们近半年世纪,但他?的精神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我们要学?习和发扬“水才”精神?,牢记党的宗旨,强化?群众观念,积极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争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学习他紧跟党?走、对党忠诚的精神,?争做坚定信念的表率。?杨水才度过了一个苦难?不断的童年岁月,但是?正是这悲惨的童年生活?,让杨水才更加向往光?明、幸福的美好生活,?才坚定了跟党走的理念?信念,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党的革命事业中。他?参加
人民军队,喊出了?“我决心为解放全中国?战斗到底,誓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心声。
作?为一名普通干部,要学?习杨水才永远跟党走、?对党忠诚的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要认?真学习、了解党的历史?,学习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中,做到自我净?化、纯洁思想观念,时?刻绷紧政治这根弦,勇?于同一切反党言论、行?为作斗争。学习他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精?神,争做艰苦奋斗的表?率。要积极深入基层,?善于创新,勇于探索,?敢于面对党员群众,直?面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不回避矛盾,多听基?层意见建议,汲取群众?智慧,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走到群?众中去,察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工作中,?要杜绝铺张浪费、奢糜?之风,做到不比待遇比?奉献、不比条件比成绩?,进一步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学习他脚?踏实地、一心为民的精?神,争做服务群众的表?率。杨水才同志从参加?解放革命战争,到任职?水道杨村,不变的是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祉的?信念和决心。公社领导?为他送去的药品,他转?身带给了同样患病的杨?万顺;水道杨遭水灾,他不顾自家房屋将要倒?塌的危险,?挨家挨户排?查险情,及时把王翠妮?、张爱莲两家人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杨水才?关心集体、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
作为?一名普通干部,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在工作中?,要提升服务意识,秉?持群众至上服务理念,?对群众做到嘴巴甜一点?、微笑多一点、服务优?一点、做事好一点,不?定期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与群众同甘共苦,干?农家活、吃农家饭、察?农家情、解农家忧,实?打实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学习他坚持原则、大?公无私的精神,争做清?正廉洁的表率。杨水才?坚持原则、严守纪律,?在他人看来或许已经有?些“不近人情”。他侄?儿吃了果园里的两个已?经坏了桃子,他掏出1?角钱让侄儿交给了大队?会计;他弟弟移栽了苗?圃一棵杏树苗,他严厉?批评了弟弟,并重新把?树苗移了回去。正是这?一次又一次“不近人情?”的举动,群众感受到?了杨水才可爱之处和大?公无私的高尚品格。作?为一名普通干部,要学?习杨水才敢于坚持原则?、清正廉洁的精神,在?工作中要敢于坚持原则?,勇于同不良社会风气?作斗争,坚守工作纪律?、严防道德防线,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
的地方?不去。要发
扬普通干?部—党性最强的干部的?优良传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杨水才同志是我们心目?中的镜子和标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我们只有真正把杨水才?精神学到心中,才?能像?他那样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利。篇四:
延安行心得体会
?一段沉淀思索的学习历?程,一次启发奋斗的思?想旅途
——201X?年广西高校辅导员服务?实践能力培训班培训心?得
短短几天的学习与?行走,我终于明白,当?年延安枣园的点点灯光?,为何能最终照亮神州?大地,终于能切身体会?到,所谓延安精神的创?造与传承,是何等的直?击人心。
抗大精神,?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白求恩精神,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
?延安整风精神,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批评与自我批评。?
延安保育院精神,是?奉献、是爱和责任感
?,是人性之伟大。
南?泥湾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
张思德精?神,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利益不?怕牺牲。
身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如何把延安?之行给予我的启发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成为我自延安行后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
信仰教育。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辅导员自?己的信仰。都说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那么对?于辅导员自身来说,我?们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又?是什么?
延安之行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我们,思?想素质如何,最终将影?响到作为祖国下一代的?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辅导员必须首?先自己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性,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说“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变化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信仰;?
二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责任感;
三是中国的下一代能?否实现廉政。”由此可?见,“信仰”对于中华?民族之未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像延安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兼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王东维教授在主题为《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历史经验与??
启示》的专题理论学习?报告中说的那样,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个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关注特殊群体学生,?与时俱进,并不断加强?自身理论修养,言传身?教积极营造人文氛围,利用文化价值引导大学?生投身于中国梦建设的??伟大社会实践中,以多?种形式进行学生信仰信?念教育,不仅仅依赖于?课堂,不局限于课堂,?讲究方式方法,注重在?生活中引导、渗透,最?终引导学生成为一名有?信念、有信仰的当代优?秀青年。
情感教育。在?中共七大会址,相信?冯建玫副教授“纪念白?求恩”的专题讲座给延?安行的辅导员们带来?的太多太多的感触,不?仅仅是白求恩先生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还有?更多的是折服于冯建玫?副教授的讲课魅力,没?有渲染背景的音乐,没?有夸张的动作表情,没?有夸张的辞藻,仅仅用?一个麦克风,一把略带?低沉的嗓音,却足以让?我们这些已年近三十的?“老青年们”潸然泪下?。听过冯建玫副教授讲?授的讲课之后,我不禁?问自己,是怎样的信念?与意志,让白求恩先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将?生命挥洒与此?对于“?延安保育院”,是怎样?伟大的爱与奉献,能让?一位母亲舍弃自己的孩?子,让无数革命先人为?保护这些祖国的幼苗不?受摧残而献出生命?而?对于冯建玫副教授,是?怎样的积累,才能让冯?建玫副教授讲课到了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我?能否能像她一样,讲话?中充满魅力、充满洗涤?人心的能量?我怎样才?能达到那样的境界?相?信这也是同行的其他辅?导员心中共同的思考。太多的感慨,化成了?如?今对自己辅导与工作的?自我反思和更深一层思?考。
其实,无论是“?白求恩精神”专题讲座?带给我的触动还是“延?安保育院”带给我们的?感动与震撼,“情感”?给予人心的,永远是最?真挚的希望,最纯净的?美好。当今社会对于“?冷漠”一词充满了感叹?唏嘘,尤其是作为社会?之未来栋梁的青年大学?生们,“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理所?当然”、“不知感恩”?等词汇成为社会大众甚?至我们辅导员自己对他?们的评价,这是及其可?悲的。
所以,情感教?育,不应成为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让学生回头看看他们那?双鬓渐渐被染白,手掌?日益粗糙的双亲,学会?感恩;让学生牵起小伙?伴的手,学会友爱互助?;让学生拍拍彼此的肩?膀,学会互相原谅,并?肩作战;让学生眼睛彼?此对望,学会真诚与尊?重;推荐几部关于美好?亲情、友情、爱情的电?影,让他们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讲几个直?击人心的故事,让他们?学会传递生活的希望;转发几句令人深思的经?典语录,?让他们学会去?思考人生的意义;让他?们学会诚信、学会关爱?、学会从容、学会坚韧?、学会自我调整??我们辅导员能做的,其?实真的很多。
短短几?天?的延安之行,是我获?取精神力量的红色之旅?、朝圣之旅、感恩之旅?、洗礼之旅,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无不令我感?到震撼,如今,延安之?旅已结束,但每当想起?总有一种说不清是亢奋?、敬重、还是虔诚的情?绪充满着我的心扉。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精神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篇五:
延安心得体会
?从未去过延安,却对她?神往已久。恰值建党9?1?周年,金秋十月局部?分职工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红色之旅,并参观?学习接受传统的革命教?育。
一路上虽然风光?并不算秀丽,但已不是?想象的黄土高坡了,尽?收眼底的是青山绿水。?据导游介绍,自从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后,?绿化面积逐年增加,过?去的荒山现已披满了绿?装;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当地老百姓才告别了?黄沙满天飞的苦日子,大家?才能看到现在的好?光景。
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从小学课?本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延?安,那时的延安在我的?记忆中代表了一段历史?、一个时代。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我心?中久仰的圣地。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它的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革?命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1931年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区域?。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心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胜利会师,?最终成为中共中心和中?心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诚如毛主席所言:
“没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心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被后世称?为“延安时代”。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到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参观了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心领?导的故居和中心机关办?公地。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线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193?5年到1948年,这?里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战?斗、生活、工作了13?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做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延?安这个名字不但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人淡?忘,反而更加鲜亮,她?如一座丰碑久久伫立于?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如今的延安已经成为旅?游圣地,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这里,追随伟人?的足迹,重温那段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接受?延安精神的熏陶与洗礼?。
初到延安,连绵起?伏的山,随处可见的丘?陵沟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以想象,过去这片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荒凉土地是用怎?样的力量与艰辛哺育了?中国革命的。
杨家岭?是我们红色之旅参观的?第一个地方,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曾?在这里居住。在杨家岭?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在杨?家岭毛主席旧居前,我?久久肃立,心情无法平?静。窑洞里光线昏暗,?简陋的木桌陈列在窗前?。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毛主席撰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如今,见证?了中国革命艰苦历程的?排排窑洞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遗迹,让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它所流经?的是怎样一段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给后来人?以警醒与力量。
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哺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今天,延安?时期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延安精神却融入时代?精神之中,成为不朽的?精神。
从中学习延安?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追忆延安精神,感?悟颇深。什么是延安精?神?我理解它是党在延?安铸造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今天?这个时代,延安精神不?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它是发展的,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当今的时?代与革命战争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在当代仍然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没有不继续?艰苦奋斗的理由,即使?以后发展了、富强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不?能丢。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之际,使我们又一?次受到了最生动的党性?教育。延安之行坚定了?我的信仰。此次的延安?之行虽然时间很短,但?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是难以估量的,在这里?,大家无时无刻不接受?着心灵的洗礼,感受着?延安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