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拓展和优化我国体育竞赛体系的对策研究

鲍明晓,赵轶龙,高 颖

(1.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2.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
3. 深圳大学,广东 深圳 518060)

竞赛是带动体育运动全面开展的核心杠杆,是推动体育强国建设,促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枢。2020 年以来,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多点散发,全球赛事体系不断受到冲击,多项赛事停办和延期,已举办的赛事也因参赛队伍不全、明星球员弃赛、限制观众人数或空场比赛等原因,比赛质量大幅下降。多年来,我国竞赛体系一直是对标奥运会和各个项目的世界杯、世锦赛分级分时设置的,奥运会和高水平世界单项比赛是“锚”,是规约我国竞赛体系的底层逻辑。现在这个“锚”在松动,我国高水平运动队“出不去”或“出去了回不来”的问题不时出现,以赛促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运动项目,特别是低水平的集体球类项目,国内的竞赛体系原本就不健全,当国际赛事动荡无序时,缺少稳定参加高水平比赛以及通过竞赛来检验训练成果的机会,提升训练效能变得更加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构建以国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竞赛体系就是“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战略选择。

新冠疫情暴发对我国体育竞赛体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冲击,但随着疫情防控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截至2022 年6 月,国内体育赛事总体处于逐渐恢复的态势,并呈现出以下3 个特点:

一是本着疫情防控为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原则,除如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外,2020 年以来在中国举办的全球、洲际体育赛事普遍采取延期、取消或易地举办的措施予以应对。2022 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北京携手张家口作为主办城市尽锐出战、全力投入,同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紧密合作,克服新冠疫情等各种困难挑战,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冬残奥会,全面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但是,2020—2023 年,原定在中国举办的绝大部分国际体育赛事均采取了延期举办、取消或易地举办的措施(表1)。

表1 2020—2023年原定在中国举办的全球、洲际体育赛事推迟或取消情况(部分)Table 1 Postponement or Cancellation of Global and Continental Sporting Events Scheduled from 2020 to 2023 in China (Partial)

二是2021 年以来,在我国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国内各级、各类体育赛事的举办有序恢复。国家体育总局与各级地方体育主管部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有序恢复了部分体育赛事活动,但赛事举办数量与疫情前相比明显减少。从2021 年初至2022 年6 月国内实现复赛的体育赛事的具体举办情况来看,主要体现出以下5 个特点:1)优先恢复了东京奥运会获得参赛资格项目与北京2022 冬奥会设立项目的全国锦标赛、冠军赛,杭州2022 年第19 届亚运会项目测试赛、选拔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资格赛;
2)从职业体育来看,优先恢复了足球、篮球、围棋、汽车等项目的职业体育赛事;
3)从项目类别来看,冬季运动项目、足球、赛艇帆船、棋牌、汽车等项目赛事恢复项数相对较多;
4)马拉松等人员密集性体育赛事因疫情防控需要,严把审批关口,赛事数量相较于疫情前大幅减少;
5)通过压缩比赛天数、联赛主客场制改为赛会制、采取空场比赛或严格控制现场观赛人数等措施,简化办赛流程、精简赛事规模。

三是在职业体育赛事方面,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由于各职业体育俱乐部所在主场城市疫情防控面临着不确定性,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以下简称“中超联赛”)和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hinese Basketball Association,CBA)采取赛会制办赛,以确保联赛的顺利举行,维护联赛各方利益。从中超联赛的举办情况来看,一方面,联赛总场次较疫情前有所缩减,空场比赛成为常态。2019 赛季中超联赛总场次为240 场,2020 赛季仅为160 场,2021 赛季为176 场。为落实疫情防控要求,2020、2021 赛季中超联赛大部分场次比赛采取空场比赛方式,仅有部分场次向观众开放。另一方面,疫情暴发初期的2020 赛季,中超联赛的媒体关注度有所提升。2020 赛季中超联赛累计电视观众观赛人次较2019 赛季增长20.80%,新媒体传播方面,PP 体育和咪咕视频点击率为12.39 亿次,较2019 赛季同期增长6.26%,独立IP 点击率为3.99 亿次,较2019 赛季同期增长10.22%(中国体育报,2020)。从CBA 办赛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在CBA 常规赛场次增加的同时,赛事媒体转播场次亦明显增加。2018—2019、2019—2020 赛季CBA 常规赛由原来 的38 轮 增至46 轮,2020—2021 赛季更是增至56 轮。2019—2020 赛季,联赛全网媒体转播场次达5 011 场,较2018—2019 赛季赛季增加860 场,增幅达20.7%(新华社新媒体,2020)。另一方面,CBA 在新媒体传播方面依旧保持一定热度。2019—2020 赛季季后赛,CBA 共有88 个话题登上微博热门,相关视频播放量高达11.4 亿,相关话题阅读量达77 亿,阅读增量过亿话题共22 个,“CBA 总决赛”话题累计阅读量达6.2 亿。快手作为CBA 联赛新的合作方,直播了2020—2021 赛季常规赛第三、四阶段,直播总播放4.5 亿,互动总量1.95 亿,总决赛期间直播总播放量达2.4 亿,总观看人数1.9 亿(中篮联,2021a,2021b)。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范围内的体育赛事举办也都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与挑战。从疫情对欧美国家职业体育联赛产生的影响来看,欧洲五大职业足球联赛、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赛事虽在疫情暴发当年面临现场观赛人数下滑和联赛营收下降等问题,但近两个赛季呈现出明显的复苏态势。新冠疫情对网球四大满贯公开赛、F1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等全球主要职业体育巡回赛事虽产生了一定冲击,但负面影响正在逐渐消退。相较于职业体育赛事,新冠疫情对全球、洲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和国际单项体育赛事举办的影响更为明显,赛事恢复进程明显滞后于职业体育赛事。

从2017—2018 赛季到2021—2022 赛季欧洲五大职业足球联赛场均上座人数的变化情况来看,虽然现场观赛人数在2020—2021 赛季因部分赛段空场比赛而呈现断崖式下滑的局面,但2021—2022 赛季恢复态势较为明显(图1)。2021—2022 赛季西班牙甲级联赛总上座人数为873 万人,已接近疫情前2018—2019 赛 季 的1 029 万人。2021—2022 赛季英超联赛总上座人数为1 520 万,这一数据甚至相较疫情前的2018—2019 赛季增长了4%(Transfermarkt,2022)。自1996—1997 赛季以来,欧洲五大职业足球联赛营收总体上保持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2019—2020 赛季受新冠疫情影响,欧洲足球市场出现有记录(1996 年)以来第一次整体规模负增长,五大职业足球联赛营收遭遇整体性下滑,但相关数据显示2020—2021、2021—2022 赛季各联赛营收继续恢复以往上升趋势(图2)。总体来看,近两年来欧洲五大职业足球联赛正在逐渐摆脱新冠疫情影响,呈现复苏反弹之势。

图1 近5个赛季欧洲五大职业足球联赛观赛人数变化趋势图Figure 1. Trend Chart of the Number of Viewers in the Five Major European Professional Football Leagues in the Last Five Seasons

图2 近12个赛季欧洲五大联赛收入变化趋势图Figure 2. Trend Chart of Revenue Trends in Europe’s Top Five Leagues in the Last Twelve Seasons

疫情暴发初期的2020—2021 赛季,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NFL)、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ajor League Baseball,MLB)、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NBA)、国家冰球联盟(National Hockey League,NHL)也面临着现场观赛人数断崖式下滑的局面。随着美国防疫政策的调整,2021—2022 赛季美国四大职业联盟赛事现场观赛人数迅速回升,其中,NFL、NBA、NHL 现场观赛人数已经超过2019—2020 赛季水平(图3)。随着现场观众的回归,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的营收也有所提升。2021 年,NFL 32 支球队共计获得了171.9 亿美元的收入,超过了2019 年的150 亿美元(Statista,2022c)。2021—2022 赛季NBA 总收入突破100 亿美元,创造了NBA 单赛季收入新纪录(Statista,2022d)。可见,在摆脱新冠疫情影响后,美国四大职业联盟赛事亦呈现了复苏反弹的趋势。

图3 近3个赛季美国四大职业联盟赛事观赛人数变化Figure 3.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Spectators of the Four Major Professional Leagu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Last Three Seasons

从新冠疫情对四大满贯网球公开赛的影响来看,除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因新冠疫情原因取消了2020 年赛事外,其余年度赛事均正常举办。从2019—2021 年四大满贯网球公开赛的营收数据来看,新冠疫情的确造成了各项赛事营收下滑的问题。2020 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亏损超过1 亿欧元(Firstsportz,2020),2021 年初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受变异毒株影响,赛事疫情管控措施带来的观众上座率下降、运动员隔离、赞助商减少等问题,使得当年该项赛事亏损近7 000 万美元(Essentiallysports,2021)。疫情暴发当年(2020 年),F1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取消了4 站赛事,赛事总场次缩减至17 场。但2021、2022 赛季,赛事总场次已恢复至23 场,甚至超过了疫情前2019 赛季的21 场。从近3 个赛季F1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的营收情况来看,虽然2020 赛季赛事总收入下降并亏损3.86 亿美元,但2021 赛季该项赛事在实现21.36 亿美元总收入的基础上还实现了9 200 万美元的盈利,上述两项数据已超越了2019 赛季水平(图4)。总体来看,随着各国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目前四大满贯网球公开赛、F1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等全球职业体育巡回赛事已恢复常态化运营,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正在逐渐消退。

图4 2019—2021年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收入及盈利情况Figure 4.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 Revenue and Profitability from 2019 to 2021

由于欧美国家的职业体育赛事往往牵涉投资人、赞助商、转播商等多方利益主体,对于赛事恢复有着较强的动力,因此,在欧美国家防疫政策松动后,职业体育赛事的恢复更为迅速。即便在2021 年初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开始肆虐全球之时,全球主要的职业体育赛事仍然在一定限制措施条件下坚持运行。相对于职业体育赛事,全球、洲际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往往涉及大量运动员的跨国流动,疫情传播风险更大,且面临所在国家民众的舆论压力,因此这类体育赛事更多地需要举办地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加之各国疫情防控政策的差异,疫情形势变化不定以及各国政治经济形势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诸如奥运会、世界运动会、亚运会等综合性体育赛事以及橄榄球世界杯、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等全球单项体育赛事面临更高的取消或推迟举办风险。2020 年第一季度,全球计划内的体育赛事几乎全部延期或取消(图5)。在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开始蔓延的2021 年,当欧美国家职业体育赛事已逐渐恢复之时,多数全球、洲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和单项体育赛事也仍然面临被迫推迟的选择。可见,不仅仅是在中国,全球范围内,当赛事主办国面临较大的卫生防疫压力时,推迟或取消计划内的全球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也是第一选择。如瑞士的防疫政策在欧美国家中相对严格,2021 年瑞士就因应对新冠病毒变异毒株而取消了原定于当年冬天举办的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

图5 新冠疫情对2020年全球体育赛事举办的影响Figure 5. The Impact of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on the Hosting of Sporting Events around the World in 2020

3.1 建立覆盖四大主体工作领域的新竞赛体系

体育的发展直接表现为竞赛的发展。一个国家(地区)体育发展水平与其竞赛体系是否健全、是否活跃呈正相关,一个运动项目的发展水平更是可以直接用其竞赛体系健全度和活跃度来衡量。面对新冠疫情对国际国内竞赛体系的严重冲击,着眼于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和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要,从拓展和优化我国竞赛体系出发,有必要建立覆盖四大主体工作领域的新竞赛体系(图6)。

图6 覆盖四大主体工作领域的新竞赛体系Figure 6. New Competition System Covering the Four Main Areas of Work

第一,以提高各项目国家队竞技运动水平为目标,参照主要国际体育组织赛事体系,分类推进我国竞技体育竞赛体系改革。竞技体育是围绕竞赛以争胜突破为目标而组织开展的体育形态,是达成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显性领域和核心指标。在这一领域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竞赛体系,对引领和支撑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我国竞技体育的竞赛体系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1)竞技体育的竞赛体系建设要坚持以提高各项目国家队竞技运动水平为总目标,优化外循环,带动内循环。所有国家级单项运动协会都应对接国际奥委会和本项目世界性单项组织的竞赛体系,制定和完善本项目的竞赛体系。要以国际头部赛事为引领,赛历和赛程的设置紧盯奥运会资格赛和本项目的世锦赛或世界杯,不搞低水平的内循环和“安慰赛”。2)分类推进我国竞技体育竞赛体系改革。优势项目要充分利用项目的国际影响力,主动加强与本项目世界单项组织的合作,积极创建“中国风”系列的头部赛事,推动国际竞赛国内化,更好把控项目发展的节奏,掌握主动权。潜优势项目要紧盯本项目的国际头部赛事和优势大洲的地域性头部赛事,有效增加国际赛事参赛比例,以赛促练,在不断与强手和强队竞争中寻求突破。弱势项目要锚定奥运会资格赛配套健全国内竞赛体系,创建和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邀请赛、金砖国家邀请赛,组建国家队俱乐部参加中高水平的外国联赛,最大限度地提升这类项目的国际化发展水平,改变长期落后局面。3)在美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选择适宜的地点建设一批中国队海外训练基地,为各项目国家队海外驻训、中转、参赛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也可以作为未来部分项目国家队俱乐部的主场,为参加国外联赛提供支持。

第二,以发现和培养优秀后备人才为目标,构建体教融合的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的竞赛体系建设,要坚持体教融合的总方针,按照面向全体学生“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原则来系统构建:1)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要协力办好全国学生运动会,打造龙头品牌赛事,选拔精英人才,组建参加世界大学生和中学生运动会的队伍和运动员。国家级运动项目协会与教育部各级学生体育协会要密切合作,共同创建各项目的青少年赛事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县、市、省、大区),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四级青少年赛事体系,形成“周末制、主客场、升降级”的竞赛模式。2)逐步把校园、俱乐部、体校、社会青训机构等各类青少年队伍纳入统一的竞赛体系中,共同发布青少年赛事赛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校内训练和比赛,周末组织区域内校际联赛(县、市、省、大区四级青少年联赛,原则上小学联赛不出市,初中联赛不出省)、假期组织跨区域及全国性赛会制比赛。3)通过体系化竞赛制度发现、选拔和培养优秀后备人才。4)鼓励俱乐部、体校、社会青训机构进校园,为学校开展校内和校际竞赛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第三,以项目化、常态化、生活化为方向,构建更具活力的群众体育竞赛体系。群众体育是体育强国的基石,全民参与、持续活跃的大众赛事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是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构建更具活力的群众体育竞赛体系:1)所有全国性运动项目协会都要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努力打造本项目群众性赛事体系的四梁八柱,制定本项目群众性赛事的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培育和打造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品牌赛事和精品赛事。2)推动各级地方政府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品牌打造,组建社区联赛和城市联赛,创新开办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家庭运动会,鼓励群众性赛事与社交网站、视频社区互动。3)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力量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探索制定企业赞助和捐赠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免税抵税政策,简化群众性体育赛事使用道路、空域、水域、无线电等行政审批流程,倡导公民为群众性体育赛事提供自愿服务。4)大力发展群众性户外运动赛事,开展自然资源向群众性户外运动开放试点,制定在可利用的山地、水域、空域、森林、草原等自然区域内允许开展的群众性户外运动赛事和活动目录。推动户外运动装备器材便利化运输。5)加强基层群众性体育组织建设,鼓励发展在社区和单位备案的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并为这类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支持。

第四,以激活赋能、内容驱动、生态优化为目标,构建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竞赛体系。体育产业是提升消费者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幸福产业,其本质上是内容产业而不是平台产业,内容驱动特别是创新性内容驱动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赛事是体育产业的核心内容,是体育企业引流的关键入口和流量变现的重要渠道。构建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竞赛体系:1)大力发展职业体育赛事,推动更多项目走职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集体球类项目的职业联赛,个人职业化项目(网球、拳击、高尔夫等)的职业巡回赛、分站赛、大奖赛、年终总决赛,同时,鼓励非职业化运动项目的龙头赛事、品牌赛事商业化开发、职业化运作。2)大力发展促消费的场景类赛事,鼓励各运动项目协会、赛事公司在城市商圈、地标景观、广场公园组织开展系列街头赛、争霸赛、挑战赛、专业业余对抗赛等,助力商圈复兴和夜经济发展。3)大力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户外运动赛事,鼓励各类赛事运营机构在体育特色小镇、休闲度假类景区开展路跑、登山、骑行、水上、冰雪、露营、低空运动等户外运动类赛事,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联动发展。4)大力发展面向儿童青少年、女性等群体的特色赛事,如众辉国际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创立的全国青少年篮球公开赛(NYBO)、中国篮球协会创立的“上场吧,女孩!”训练营、中国田径协会创立的女子马拉松系列赛,以及女篮名宿宋晓波女士创立的“粉色风暴”系列赛等。5)大力发展数字化体育赛事,鼓励各运动项目协会和赛事运营机构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线上赛事系列(如中国田径协会创立的线上马拉松赛事,AI 运动催生的家庭运动会、客厅运动会等),同时,通过元宇宙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电子竞技类赛事水平,促进该类赛事有序健康发展。

3.2 推动全行业树立竞赛驱动的新发展观

面对新冠疫情对国际国内竞赛体系的严重冲击,为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体育强国,必须推动全行业树立竞赛驱动的新发展观,扎实推进全行业立足岗位学竞赛、懂竞赛、用竞赛、创竞赛,把搞活竞赛、做大做强做优竞赛作为评定发展成效、工作业绩的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学会用内容创新来带动平台建设、渠道拓展和效能倍增。

第一,压实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拓展和优化本项目竞赛体系的主体责任。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是拓展和优化竞赛体系的关键中枢和主责单位,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赋予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制定相应项目竞赛规则、团体标准、规范体育竞赛活动的法律责任。国家体育总局要将拓展和优化本项目竞赛体系作为督察和监管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重要内容,督促它们结合本项目的发展实际,制定并实施竞赛体系建设改革和发展规划。分级分类推进赛事体系建设,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按照国际与国内、职业与业余、争光与普及3 条线梳理本项目竞赛体系现状,找问题、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本项目为国争光、推进项目普及和发展项目产业三大任务,夯实项目发展的社会基础、市场基础和文化基础,带动项目高质量发展。

第二,充分调动各级政府举办各类体育赛事的积极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举办和承办各类体育赛事的关键主体,要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举办体育赛事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带动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增进国际交流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从践行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激发各级政府承办和举办体育赛事的积极性,扭转“白银事件”以来,各级政府普遍存在的不敢办赛、不愿办赛的被动局面。加强新修订《体育法》的学法和普法工作,让各级政府全面准确知晓承办和举办体育赛事的法律责任,更好履行赛事举办的监管职责,避免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同时,国家体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制定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和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目录时,一定要科学合理精准,避免扩大化,防止过犹不及、事与愿违情况的出现。

第三,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办自主品牌赛事。各类市场主体是拓展和优化我国竞赛体系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支撑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竞赛体系建设方面作用显著。近年来,受“白银事件”和新冠疫情在国内多点持续散发的双重影响,国内体育赛事企业生存困难,大量中小体育赛事企业歇业、倒闭。当前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全面准确了解本地区体育企业尤其是赛事企业的生存状态,帮助它们全面享受中央和地方出台的各项纾困解难的专项政策,加大购买这类体育企业公共服务的专项采购,降低其租用国有体育场地设施举办各类体育比赛的租金。同时,全国性单项协会也要及时跟进,适度减免向赛事公司收取的技术服务费,延续市场主体办赛的“薪火”。要结合党中央、国务院稳增长、稳就业的系列部署,鼓励体育赛事企业围绕激活消费、重振经济、恢复城市“烟火气”,创办接地气的自主品牌赛事,打造一批体旅文商融合发展的商圈赛事、地标赛事、夜经济赛事的品牌,助力城市复苏、经济复兴。要制定鼓励退役运动员、应届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专项政策,引导他们利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办体育企业,创新体育赛事。

第四,“以我为主”,统筹国内举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的资源,组织和支持地方政府有序申办和举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我国是承办和举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能力和意愿最强的国家。当前,受新冠疫情全球继发、俄乌冲突不断发酵、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多重影响,各大国际体育组织普遍遭遇财政危机,越来越多的国际大赛已经从过去由国际体育组织掌控的卖方市场转变为由承办国家和城市主控的买方市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稳定,举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的基础设施完善,东部发达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申办重大国际赛事的意愿强烈、需求旺盛。为改变过去我国各大城市自主申办、恶性竞争及申办和举办的重大国际赛事不能更好支撑国家体育发展战略的问题,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让需求更好地引领供给优化,让供给更好地服务需求扩大,有必要加强中央政府统筹,实施“以我为主”,统筹国内举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的资源,指导各地有序申办的新战略:1)国家体育总局要进一步强化组织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的政府职能,组建专门委员会,指导各地科学申办;
2)重大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申办要与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相衔接,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有序申办;
3)在加强国家层面统筹的基础上,支持国内一线城市和部分区域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特色城市有序申办单项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以全国一盘棋,优化申办策略、提升举办效益。

第五,制定因极端情况导致我国运动员短期内无法参加国际体育赛事的预案。未来有可能导致我国运动员短期内无法参加国际体育赛事的极端情况主要是:1)全球疫情出现重大反复或国内疫情阶段性失控,导致全球赛事重新停摆或国内运动队无法出国参赛;
2)“台独”势力铤而走险,冲突爆发,导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胁迫各大国际体育组织全面制裁中国运动队和运动员。尽管两种极端的假设情境未必会出现,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制定好专项预案,防患于未然。应对第一种极端情况,可以借鉴北京冬奥会的防疫经验,在国内的东、中、西部各选择一个奥体中心(举办过大型综合性国际国内赛事的场馆群)或临时征用满足条件的体育类高等院校用地,设置严格的闭环系统,邀请部分国家(地区)的运动队及部分省市的专业队在闭环系统内开展竞赛,避免各项目国家队长时间无比赛的情况出现。应对第二种极端情况,应着力激活国内竞赛体系,推动国内竞赛国际化。可考虑通过多种渠道邀请友好国家(地区)的运动队来华比赛,提高国内职业联赛外援参赛比例,招聘更多国外高水平教练员、体能师、战术分析师来华工作等措施加以应对。同时,利用多边和双边外交机制,创立“一带一路”系列赛、上合组织系列赛、中非友谊邀请赛等,突破外部封锁,保持中国竞技体育应有的国际竞争力。

竞赛是驱动现代体育高速发展的核心引擎,是实现体育核心功能和多元价值的关键机制,是吸引和集聚社会资源的重要端口和平台,也是保持体育自身巨大魅力和影响力的内在基因。面对新冠疫情对国际国内竞赛体系的严重冲击,我们需要对标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建立覆盖四大主体工作领域的新竞赛体系,并推动全行业树立竞赛驱动的新发展观。全面建设体育强国是包括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四大主体业务领域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拓展和优化我国的竞赛体系要跳出单纯为专业运动员设置、为竞技体育服务的狭隘竞赛观,要以拓展体育发展空间、激活体育发展动能、优化体育发展环境、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总体谋划、系统设计,构建服务于勇攀高峰、为国争光的竞技体育竞赛体系,服务于激活参与、发展和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学校体育竞赛体系,服务于提质增效、内生驱动的群众体育竞赛体系和服务于内容驱动、融合赋能的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竞赛体系。以新竞赛体系支撑体育发展的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和效率变革。

猜你喜欢体育赛事赛事竞赛本月赛事羽毛球(2022年7期)2022-07-05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少林与太极(2020年1期)2020-07-14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冰雪运动(2020年5期)2020-03-29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20年1期)2020-02-20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少林与太极(2019年11期)2019-02-04我看竞赛作文通讯·高中版(2017年11期)2017-12-20创新思维竞赛(3)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17年3期)2017-07-08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推荐访问:体育竞赛 疫情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