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题材美术创作的文化自觉

□郭世杰 刘 明

《开国大典》(油画) 董希文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人民群众的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国共产党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党史题材美术创作旨在用艺术文化的方式领悟和表达党史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与实践经验,在“深耕细绘”中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进而从中汲取历史智慧、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同时党史题材美术创作也体现出广大中国美术家高度的文化自觉。本文通过剖析党史与美术创作间的交互关系,梳理党史题材美术发展过程,探析其所蕴含的时代内涵和意义价值,进而提出发展路径和建议。

党史蕴含着丰富的学理意蕴和重要的时代价值。党史题材美术贯穿于党的百年历史,它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土壤,映射着百年党史的具体时代语境。因此,党史题材美术创作的百年文化变迁既是其自身的文化自觉过程,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强化自我认同的过程,两者具有鲜明的一致性。

百年的党史题材美术反映着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轨迹和使命任务,是人们理解和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的重要载体。从创作方式上看,党史题材美术作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历史中的创作(美术家在现实情境中从思想上对中国共产党产生心理归属,自觉用美术的方式讴歌党和人民),一类是走进历史现场的创作(美术家走进历史现场,挖掘主题内涵,通过“以图证史”,构筑党的历史视觉叙事)。[1]“减租运动”“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历史中的重要节点和阶段,也是党史题材美术创作的重要表现内容。所以,对党史的图像建构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也是对党史进行主题提炼的审美表达,更是中华民族集体历史记忆与中国共产党认同的有机串联。

在中国的民族研究中,公共记忆被视为影响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2]党史作为中华民族集体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纵向上组织了这一时期“历史”的框架,使得个体的自我认同通过代际传递转化为集体的自我认同,与此同时,它又通过横向文化传播促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共识,使每一个个体都能获得民族归属感,从而巩固集体自我认同。党史题材美术作品通过视觉图像使参观者在提升艺术审美水平的同时增强红色记忆,以达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强化集体历史记忆的作用。进一步讲,党史题材美术作品及其所蕴含的公共意义上的经历、情感和价值构成了集体记忆之“场”,促使人民群众因分享共同记忆而强化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认同。因此,党史题材美术创作不仅蕴含了艺术家对历史情境的审美判断,也蕴含着艺术家对中华民族历史精神的情感认知和文化自觉,他们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作为一种确定的知识,在社会情境中传播发展,从而构造了社会成员赖以联系的文化意义之网。

《减租会》(版画) 古元

《攻占总统府》(油画) 陈逸飞 魏景山

《转战陕北》(国画) 石鲁

党史题材美术面对不同时代语境自觉进行了文化调试,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性,丰富了美术创作体系的精神内涵和艺术追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实践,实行一系列政策措施,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许多美术家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开始揭露社会黑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文艺大众化、现实主义等艺术问题进行讨论。《怒吼吧!中国》《减租会》《到前线去》等木刻作品是那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当时美术工作者的理想诉求和美术作品的文化风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和国家担负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任务,这一时期创作的《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飞夺泸定桥》《转战陕北》《井冈山斗争》《攻占总统府》等美术作品从内容和精神上凝聚价值共识,反映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特别是1949 年之后,美术界坚持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导向,进一步深化审美文化的价值功能,从艺术上深度阐释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文化内涵。该阶段的绘画创作是建立在历史记忆与现实感知基础上的文化自觉过程,艺术家围绕题材与主题、形式与内容、传统与现代、创新与变革等艺术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较为成熟的中国现代美术理论话语体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美术家以开放、自由、创新的姿态进行艺术创作,在内容风格、艺术表现、文化观念上进行创新探索,[3]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太行铁壁》《五角星》《地球的红飘带》《总司令和战士》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自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党史题材美术创作在组织上更加科学严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彰显党性本色、弘扬中国精神、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成为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这为中国美术现代性理论体系增加了新的内容,带来了新的变化。由此可见,党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文化艺术变迁史,而党史题材美术的文化变迁则记录了党史发展的进程。

在全球化、现代化不断加深,社会思潮日渐多元,各种新挑战、新问题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党史题材美术更应该注重把握历史和艺术发展规律,明确时代使命,创新多元发展路径,开拓新的历史。

(一)以人民为中心,弘扬中国精神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党史题材美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倡导艺术源于人民,艺术为了人民的艺术观;
通过美术作品阐释中华民族的禀赋、特点和精神,坚定人民信念,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意识。此外,党史反映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党史题材美术通过教育引导,能塑造中华儿女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成为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积极力量。因此,党史题材美术创作不仅要注重艺术的“写真”,更应强调中国精神的“铸魂”,要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即党史题材美术创作要以美术创作为路径,以践行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的文化使命为导向,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旨归,让中国精神和审美文化走入人心、凝聚人心,将美术作品成果转化为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实现中国精神、艺术审美和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深度统一。

(二)注重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赓续红色血脉

红色文化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发展,形成了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体现在“人、事、物”等方面)、制度文化遗产(关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制度或纲领)和精神文化遗产(革命精神、道德情操以及价值观念等)。所以,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奋斗历史的记录,更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奋发向前、勇敢斗争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有必要加强党史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大力挖掘红色文化内在价值潜力,弘扬传承红色文化。要创新文化传承模式,依靠媒体传播、社会化培育、学校教育传承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光辉形象的构建与传播,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培育和精神赓续。第一,通过美术作品与网络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红色文化的大众传播;
第二,要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利用社会公共文化空间(如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更好地营造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环境;
第三,依托学校教育资源,以美术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校园文化为依托,营造红色文化学习氛围,同时加强党史题材美术创作和文艺批评人才队伍建设,储备红色文化美术人才。

(三)紧扣时代主题,加强理论体系建构

党史题材美术作品中呈现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都应是视觉审美或当代视角的历史呈现,具有崇高、悲壮、激昂、深邃的史诗品格,这些史诗品格折射了不同时代艺术的审美崇尚和对历史不尽相同的“当代性”判断。[5]从百年来的党史题材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紧扣时代脉搏、契合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一直为党史题材美术创作所遵循,无论是20 世纪上半叶围绕“启蒙”与“救亡”展开的革命美术和延安时期的“大众”主题性美术,还是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代表的新中国美术,抑或是体现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新时代美术,都体现了党史题材美术根据不同时代需求和价值观念特点,阐释时代价值理想、审美特点,提升时代精神内蕴,探索创新不同艺术形式和时代精神面貌的价值遵循和实践路径。[6]因此,新时代,党史题材美术创作更需要结合时代语境,以历史的、动态的、全面的文化态度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努力创作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7]当前,缺乏艺术理论的支撑与引导是主题性美术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8]所以美术界要积极建构科学、系统、完善的党史题材美术创作理论体系,针对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对美术创作的当代性价值和审美特征等问题的探讨,同时要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历史叙事与艺术表达的相互关系,逐步健全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理论体系。

(四)创新方式方法,培育文化自觉意识

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应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9]党史题材美术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党史题材美术的“成长基础”。中国共产党创生出的革命文化及其自身所蕴含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砥砺奋进的优秀品质是推动党史题材美术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动力。党史题材美术的文化自觉优势在于能够清醒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并灵活调试自身与新环境、新时代的相互关系,进而促进党史题材美术创作的文化创新,将党史题材美术升华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因此,文化自觉是创新党史题材美术创作的关键,对激发红色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可喜的是,当前党史题材美术创作已经在新时代文艺工作的使命担当和审美表现上展现出普遍的文化自觉,创作出大批优秀成果。

文化自觉表现在美术家要不断地自觉创新尝试不同的创作理念、创作方法、创作机制,[10]促成党史和美术的深度融合。一是强化美术家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培根铸魂。二是提升作品精神内涵,激发画家创作热情。要充分发挥画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强化美术创作与党史精神内涵的内在关联,要在坚持艺术创作的客观性、严谨性、艺术性和大众性基础上实现多元创新,[11]探索党史题材美术创作新路径。三是不断提升艺术创作水平。依据创作主题,在文化观念、艺术语言、表现形式等方面深度创新,多角度、多形式、多方法、多路径进行美术创作;
要从主题表达、构思构图、造型设色、材料语言、画面氛围、细节刻画等方面全面发力,真实、客观、艺术地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瞬间,以生动的艺术形式使观众深刻领悟百年党史的丰富内涵与精神实质,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

总之,党史题材美术的百年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发展、超越和完善的过程,显示了中国美术家的卓越智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创造发展的革命红色文化的深刻精神内涵和强大生命力。新时代,对党史的艺术图像的构建,必然要有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的自觉尊崇、对红色文化品格的充分肯定和对中华民族与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认同。更确切地说,党史题材美术创作已不完全是历史集体记忆的单线叙述,而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符号象征。这就需要美术家在进行党史题材美术创作过程中坚持以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为基石,坚守中国本位和中华民族特色、强化导向意识、整合文化资源、创新发展路径、提升创作水平,从而不辜负新时代赋予的伟大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题材党史中华民族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综艺报(2022年8期)2022-04-29第一次学党史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2期)2022-01-12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2021年9期)2021-09-27党史告诉我们什么?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湘潮(上半月)(2021年3期)2021-07-20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党史上的今天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电视指南(2020年9期)2020-10-12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华人时刊(2018年17期)2018-12-07

推荐访问:党史 题材 自觉